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鼻咽癌患者血清和尿中假尿苷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清和尿中假尿苷(ψ)检测对鼻咽癌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50例正常人、18例鼻咽炎症患者、20例鼻咽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和68例鼻咽癌患者血清和尿中ψ的含量.结果:鼻咽癌组的平均血清ψ4.32±1.40 mol/ml,显著高于鼻咽炎症组3.07±0.33(P<0.001)、鼻咽良性占位病变组2.97±0.29(P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C在体外作用于HL - 6 0细胞时细胞发生效应及其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变化的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细胞色素C作用于HL - 6 0细胞 2 4小时 ,然后应用光镜、荧光显微镜检测HL - 6 0细胞形态的变化 ;用流式细胞仪、DNA凝胶电泳对HL - 6 0细胞凋亡进行检测 ;用RT -PCR检测Bcl- 2、Fas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当细胞色素C浓度在 0~ 37.5mg L作用HL - 6 0细胞 2 4小时 ,细胞发生的凋亡逐渐增加 ,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和明显的DNA梯度 ;同时 ,在该浓度范围内 ,Bcl- 2表达逐渐减少 ,而Fas表达逐渐增加 ;当细胞色素C浓度大于 37 5mg L时 ,细胞凋亡率并不增加 ,而是下降 ,且出现细胞坏死。结论  一定浓度细胞色素C能诱导HL - 6 0细胞发生凋亡 ,并且细胞凋亡率、Bcl- 2、FAS基因表达的变化与细胞色素C浓度呈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 ,细胞色素C诱导HL - 6 0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Bcl- 2基因的表达和激活Fas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籍助于血清铁蛋白放射免疫测定技术,通过对住院的、正常分娩的孕妇及其胎儿,分别作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IIB。)和铁饱和度(TS%)的测定,试图评论母婴间铁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母体血铁代谢与婴儿血铁代谢有显着差异,即无论是储存铁还是血内功能性铁化合物,婴儿的铁状态均优于母亲。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法检测凝血因子XIIIA链基因突变的实用价值。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正常样品和有XIIIA基因603-606delAAGA突变患者的XIIIA链基因外显子5;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及DHPLC检测分析扩增的外显子5。结果:SSCP显示患者有异常的区带,患者的DHPLC结果出现异常洗脱峰,与SSCP的结果一致。结果表明DHPLC能检测FXIII因子A链基因突变。结论:DHPLC技术是一种筛查基因突变的快速、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意识水平下降、头痛、呕吐等,伴随出血会继发一系列脑组织病理生理变化,严重时会因颅内压增高和局部占位效应导致死亡,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预后差、致残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特点[1]。  相似文献   
6.
用現代的方法进行我国人民正常血象的調查研究,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1912年Hill氏在极少数的对象中,首先比較了国人与西人的紅細胞数、血紅蛋白量、色指数与白细胞总数及分类。1915年陈永汉氏在上海检查了57名健康男性的白细胞分类。在以后的二十余年中,林振綱氏(1924)、刘氏(1935)、白希清氏(1935)、沈诗义与杨传声二氏(1936)及郭德隆氏(1937)等,先后在北京、长沙、沈阳、济南等地对我国正常人白細胞或中性粒细胞的分类进行了調查。直至1940年,凌熾明氏与吳襄、蔡翘二氏才分别在北京及成都两地对104名与301名健康成人的血象进行了较全面的調查分析。近十余年来,籐本省一及齐笑庸二氏(1951)调查了哈尔滨地区的正常血象,卢振东氏(1952)在貴州安順調查了186名高山地区青年的红細胞数与血紅蛋白量,黄中氏(1954)調查了嬰儿的白細胞总数,张爱誠氏(1956)調查了兰州地区健康的学員与藏族青年的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的分类。以上材料說明在过去的四十余年中,已有很多作者重视了对国人正常血象的调查工作,但由于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共检测465名新生儿脐血标本,结果459名正常新生儿的脐血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活性平均值为10.2±2.1iu/gHb,正常值范围为6~14.4。在中国  相似文献   
8.
Hd G Hong Kong最早发现于新加坡华人,而后于檀香山、香港、台湾、广东等地均有报道。最近,我们在广东省进行异常血红蛋白普查时,发现了两例慢速异常血红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研究分析哮喘发作期患儿不同证候类型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绝对值、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相关性,探索小儿哮喘发作期辨证分型客观化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门诊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儿,进行中医辨证并测定患儿FeNO及外周血E...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菖菊止动方核心药物治疗抽动障碍(TD)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文献研究及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挖掘菖菊止动方中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活性成分作用靶点,检索Drugbank、Genecards、OMIM、DisGeNET和TTD数据库,筛选TD相关靶基因,并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生物过程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Vina和Pymol将获得的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菖菊止动方核心药物中活性成分81个,相关潜在靶点283个;筛选出TD相关靶基因2 250个,提取交集靶点125个,筛选出核心靶点18个,主要为蛋白激酶B1(AKT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β(IL-1β)、雌激素受体1(ESR1)等;共有靶点主要富集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通路上,与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