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FHIT和HPV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是最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密切相关,其中HPV16/18型最常见。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是近年在染色体3p区域发现的候选抑癌基因,在人类许多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表现为高频率缺失和异常转录。FHIT基因可被HPV插入整合,这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而共同参与宫颈癌的发病,因此FHIT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检测有望和HPV一起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据此进行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估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MALT淋巴瘤的18F-FDG PET/CT资料,采用Ann Arbor分期标准进行分期,根据恶性淋巴瘤PET/CT疗效评价修订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前7例PET/CT均发现18F-FDG摄取,灵敏度为100%(7/7),中位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5.29(3.63~14.39)。3例治疗前根据PET/CT结果而上调分期,其中2例发现胸膜浸润而上调至Ⅳ期,1例发现肝脏浸润而上调至Ⅳ期。6例治疗后接受PET/CT复查,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进展。结论 肺MALT淋巴瘤PET/CT显像存在18F-FDG摄取。18F-FDG PET/CT可作为肺MALT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minute pulmonary meningothelial-like nodules,MPMN)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43例MPMN患者,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总结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在同期8...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中央气道内腺样囊性癌(ACC)与黏液表皮样癌(MEC)的临床及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胸部CT检查并经手术或支气管镜病理证实的76例中央气道涎腺肿瘤患者,其中ACC 45例、MEC 3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胸部CT平扫,其中38例ACC、29例MEC加行CT增强扫描,比较ACC与MEC的生长部位、最大径、生长方式、强化程度及阻塞性炎症、阻塞性肺不张、淋巴结增大及胸腔积液等CT表现差异。结果 MEC患者年龄低于ACC患者(P<0.01),两者咳嗽、咳痰、发热、咯血、呼吸困难、胸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MEC比较,ACC易发生于气管、多呈浸润性生长、强化程度较小、阻塞性炎症发生率较低(P均<0.05),而肿瘤最大径及阻塞性肺不张、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征象发生率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中央气道涎腺肿瘤发病年龄较轻。ACC好发于气管,多呈浸润性生长,增强CT呈轻-中度强化;MEC好发于叶、段支气管,多呈膨胀性生长,增强CT明显强化。MEC阻塞性炎症发生率高于ACC。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的DWI定量参数诊断兔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49只新西兰大白兔,正常组采用标准饮食,实验组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采用10个b值的IVIM-DWI对实验兔肝脏成像,得到ADC值、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值)。对各实验组间参数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结果 最后实验样本为41只实验兔,正常组9只,Borderline组(可疑NASH组)13只,NASH组19只。NASH组、Borderline组的D、D*、f及ADC值均低于正常组(P均<0.05);NASH组的D及ADC值低于Borderline组(P均<0.05),而两组D*和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VIM参数能客观反映兔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组织学改变,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重要无创性量化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深在性囊性胃炎(GCP)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GCP的术前影像学资料.6例病例中,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及MRI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及PET/CT检查.结果 4例病灶位于胃窦部,1例位于胃底,1例位于胃小弯.5例表现为胃壁增厚或肿块,其中4例病灶内见单发小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P16INK4a与视黄酸受体β(retinoic acid receptor-beta,RARβ)蛋白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接(SP)法检测20例慢性宫颈INK4a炎、30例CIN(CINⅠ、CINⅡ、CINⅢ各10例)以及40例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标本中FHIT、P16INK4a及RARβ蛋白的表达。结果(1)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为慢性宫颈炎(90.00%)CIN(66.67%)浸润性宫颈鳞癌INK4a(27.50%)(P=0.000);P16和RARβ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为浸润性宫颈鳞癌(82.50%;90.00%)CIN(46.67%;53.33%)慢性宫颈炎(0.00%;10.00%)(P=0.000;P=0.000)。(2)在宫颈各组织中,FHIT蛋白INK4a与P16INK4a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84,P=0.000);FHIT蛋白与RARβ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91,P=0.006);P16INK4a蛋白与RARβ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45,P=0.000)。结论抑癌基因FHIT表达缺失与P16INK4a和RARβ过度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FHIT、P16INK4a、RARβ具有协同作用。FHIT蛋白与P16INK4a蛋白和RARβ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宫颈癌进展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切割针胸膜活检标本是否可获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基因分子诊断所需肿瘤细胞量。 方法 回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超声引导下切割针胸膜活检以及2016年 10 月至2018年12月胸膜盲钳活检确诊的NSCLC胸膜转移患者资料。以200个肿瘤细胞设为是否取样成功标准,对比两种方法成功率及胸膜厚度对切割针活检的影响。结果 切割针胸膜活检成功率为69.2%,胸膜盲钳成功率为4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超声引导切割针胸膜活检,胸膜增厚时的成功率为85.2%,胸膜无增厚时成功率为3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切割针胸膜活检可获得肿瘤细胞量进行肺癌基因检测,并对增厚胸膜活检获得分子检测所需细胞量成功率高于对无增厚胸膜活检。对于获取肿瘤细胞行肺癌基因检测,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要更优于胸膜钩针盲取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micronodular thymic neoplasms with lymphoid stroma, MNN)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形态学分化谱系。方法 收集17例MNN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7例MNN中男性10例,女性7例,男女比为1.4∶1,年龄5~73岁,中位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1.4~6.0 cm,平均3.7 cm。Masaoka分期:Ⅰ期9例,Ⅱ期8例;TNM分级:17例均为Ⅰ期。随访时间2~97个月,平均随访50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镜检:肿瘤呈结节状,间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其中11例肿瘤结节细胞巢规则,瘤细胞形态温和。4例见肿瘤结节细胞巢不规则,细胞巢呈舌状及出芽式浸润淋巴样间质,瘤细胞多角形,伴轻~中度异型性。2例见肿瘤结节融合呈巢片状,部分呈条索状及岛状,可见粉刺样坏死,瘤细胞上皮样,核空泡状,见明显大核仁,间质见宽大的胶原纤维。11例为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ic thymomas with lymphoid s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minute pulmonary meningothelial-like nodules,MPMN)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43例MPMN患者,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总结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在同期8034例肺切除标本中,共发现43例MPMN,男5例,女38例,男女比例1:7.6;年龄41~77(中位数60)岁。35例(81.3%)伴发肺腺癌,5例(11.6%)伴发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6.9%)伴发肺良性病变,分别为肺大泡、肺动静脉瘘、间质性肺炎。病灶直径为0.5~7.0(平均2.2)mm。大于3 mm的病变CT表现为磨玻璃样结节,而小于3 mm病灶CT表现不明显。组织学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及短梭形细胞呈巢状、漩涡状排列,核卵圆形,核仁不明显,可见核内包涵体。细胞均弥漫表达生长抑素受体2a(somatostatin receptor-2a,SSTR2a)、波形蛋白、孕激素受体及上皮膜抗原。结论:MPMN好发于老年女性,大部分病例常伴发肺腺癌,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与脑膜瘤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SSTR2a、波形蛋白、孕激素受体、上皮膜抗原阳性支持该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