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7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161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99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512篇
内科学   358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28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51篇
综合类   1087篇
预防医学   462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338篇
  2篇
中国医学   446篇
肿瘤学   13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中药复方是由2味或2味以上中药遵循中医理论组合而成的方剂。多味中药在合适的剂量配比之下,协同发挥作用,实现中医的整体调节治疗。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对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新药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传统的"七情和合"与"君臣佐使"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中药复方的成分、药效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同时,多种数理方法和模型的建立、网络药理学和数据挖掘方法的发展与应用,也对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研究方法的发展虽促进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研究,但还需进一步建立适合中药复方配伍复杂关系的研究方法,以阐明中药复方及其成分/组分配伍的内在规律,进而构建新的现代中药复方,这也是目前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稽留流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的稽留流产患者共31例,予口服米非司酮配伍宫腔内羊膜腔外插管术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完全流产25例达80.6%,不完全流产3例,失败改为钳夹术3例。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宫腔内羊膜腔外插管术治疗稽留流产收到很好的疗效,降低了钳刮术的并发症及难度、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颈丛阻滞、硬膜外阻滞下甲状腺手术应激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颈丛阻滞、硬膜外阻滞下甲状腺手术应激反应的大小。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 ,女性 ,甲状腺手术患者 30例 ,年龄 2 2~ 5 5岁 ,术前无呼吸、循环和内分泌疾病 ,随机分为颈丛阻滞组 (颈丛组 ) 15例 ,硬膜外阻滞组(硬膜外组 ) 15例 ;颈丛阻滞选用 0 .8%利多卡因和 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以C4一点法行双侧深浅丛阻滞 ;硬膜外阻滞选用 1.3%利多卡因和 0 .15 %丁卡因混合液 ,穿刺点选择C4~ 5或C5~ 6间隙 ,采用侧卧位直入法 ,并向头置管 3cm ;分别测定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 2 0min、切皮、分上极、切腺体和术毕共六个时点的血糖、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例各时点血糖均逐步上升 ,于分上极、切腺体和术毕血糖值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硬膜外组只在分上极时SBP与麻醉前比较有差异外 (P <0 .0 5 ) ,而颈丛组在分上极、切腺体时DBP与麻醉前比较有差异 (P <0 .0 5 ) ,SBP、MAP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本研究表明颈丛阻滞、硬膜外阻滞均不能完全抑制甲状腺手术的应激反应 ,在稳定甲状腺手术循环功能方面硬膜外阻滞优于颈丛阻滞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的保乳手术((breast conservation therapy,BCT)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是治疗乳腺癌的常规方法,并越来越受到更多患者的青睐,已成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方案。近年来,随着BCT在乳腺癌治疗中地位的提高,人们对BCT的研究更为广泛和深入,在新辅助治疗的支持下,BCT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由于足舟骨内侧端在足内侧平面上是突出的部分,外伤时是首先碰到的地方,容易骨折;再加上足舟骨内侧端是一弧形结构,常规足正位投照时足舟骨内侧端与舟骨体重叠。不易观察,做足内斜位摄影,足舟骨内侧端与舟骨体重叠成近足舟骨侧位像。更是不易观察足舟骨内侧端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成体肌肉干细胞—卫星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分化规律,了解卫星细胞生长能力与年龄的关系。方法:用MTT法、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及粘附细胞仪等手段,检测不同年龄段大鼠多代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和细胞数量。结果:(1)单位重量细胞数与动物年龄呈负相关;(2)不同年龄组间细胞增殖能力从7月龄始明显递减,分化能力从11月龄始减弱。结论:卫星细胞数量与年龄呈负相关,老年大鼠卫星细胞生长能力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壳素作为骨骼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2-06/12在南方医科大学应用解剖学研究所完成。大鼠成肌细胞株L6与甲壳素医用缝合线体外复合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情况。并分别在体外复合培养的第1,2,3,4,5,6天,取出细胞支架复合体,扫描电镜观察成肌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情况。 结果: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甲壳素医用可吸收缝线的表面比较粗糙。②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大鼠L6细胞与甲壳素制备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间黏附良好,细胞沿缝线排列呈现串珠样,并可以见到细胞聚集现象。③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接种24h后,细胞主要为圆球形,随后细胞迁移、伸展、并见突起;第3天,成肌细胞主要为梭形,并见融合趋势;4d后,细胞沿材料纵轴排列并相互融合,并见肌小管样结构形成及细胞外基质分泌。 结论:甲壳素具有作为支架以构建组织工程化骨骼肌的潜能,支架的平行排列有助于工程化骨骼肌纤维良好方向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10.
妊娠本属正常现象,但由于腹内胎儿使母体代谢处于应激状态,孕妇的物质代谢过程及内分泌状态与未妊娠时都有许多区别。故母体生物化学、生理学等状况都发生很大变化。为了观察妊娠期血液流变学的特点,我们对100例妊娠期妇女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甘油三酯、胆固醇的检测,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