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8月于我院行择期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24例,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腰方肌组采用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两组术后镇痛方案均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麻醉期间常规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采用腰方肌阻滞的患者在阻滞完成后15 min记录阻滞平面。分别于术前、术后2 h、术后8 h、术后12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对患者进行VAS评分。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PCIA阿片类药物消耗情况及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和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腰方肌组患者在术后2、8、12 h 3个时间点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方肌组12名患者最高阻滞平面为T6(T6~10),最低阻滞平面为L1(T12~L1)。与对照组相比,腰方肌组术中和术后PCIA阿片类药物消耗均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方肌阻滞能够有效缓解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后急性期疼痛,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2.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60例接受单纯全麻的开胸、胸椎、腰椎手术患者分为三组,Ⅰ和Ⅱ组患者术中不再使用其他静脉镇痛药物,Ⅲ组患者麻醉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如手术时间超过4h,则术中追加氯诺昔康4mg,所有患者术毕即开始静脉自控镇痛(PCIA),Ⅰ组配方:芬太尼浓度为5μg·mL-1,咪唑达仑0.1mg·mL-1,总容量200mL;Ⅱ,Ⅲ组配方:在Ⅰ组配方基础上加氯诺昔康0.16mg·mL-1,总容量不变.观察所有患者术毕清醒、术后12,24,48h的VAS评分、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和术后48h的镇痛药总用量、患者按压(bolus)的总次数与实际进药次数以及两者之间的比值(即D/D比值),记录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Ⅱ和Ⅲ组在术后PCA泵中加入氯诺昔康可显著降低VAS评分和减少患者主动按压的次数和D/D值以及对阿片类药物(芬太尼)的需求量;Ⅲ组患者麻醉前及术中静脉注射氯诺昔康,与Ⅰ和Ⅱ组相比,术后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对阿片类药需要量显著减少.结论:麻醉手术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有超前镇痛效应,氯诺昔康在静脉PCA中作为基础镇痛药或称背景镇痛药辅助阿片类药物用于术后镇痛,可显著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3.
2020年初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南方医科大学基础与临床融通的整合课程首次实施在线PBL教学。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3个年级共计357名学生参与了在线PBL教学。学生们前期具备了课程融通整合的知识技能基础,导师们进行了充分的学情分析、软硬件准备和教学设计。师生借助“腾讯会议”软件平台顺利实施了在线PBL教学,并且该教学活动在学生中获得较好反馈,课程满意度较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课程融通整合为在线PBL的案例设计奠定了基础;在线PBL教学的成功实施也体现了课程融通整合的改革初衷。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臂丛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brachial plexus analgesia, PCBPA)对前臂显微外科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臂丛阻滞麻醉下行前臂显微外科手术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PCBPA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PCBPA组用1%利多卡因 0.25%布比卡因合剂进行术后PCBPA,使用Graseby 9300型病人自控镇痛(PCA)泵,设计基础量为2 ml/h,冲击量为3 ml/次,锁定时间为45 min。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法对两组病人术后3 d进行疼痛评分,同时观察围术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术后24 h内PCBPA组VAS、MAP及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BPA技术用于前臂显微外科手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抑制术后应激反应并有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异氟醚全麻深度的多指标判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箭毒和新的麻醉技术的应用,乙醚麻醉分期已不再适用,急需寻找新的方法判断麻醉深度。本研究通过观察60例在模拟刺激和手术刺激下异氟醚0.4-1.6MAC呼气末浓度与脑电频率和波幅、额肌电波幅、手指动脉收缩和舒张压,肱动脉收缩和舒张压,批端容积波波幅,心率,诱发性食管下段收缩性,吸呼末氧浓度差,呼末二氧化碳浓度12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对上述各指标在全麻深度判断中的作用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6.
异氟醚麻醉深度的多指标微机实时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编制一套多指标监测、微机统计和评分程序,用于术中随时判断麻醉深度。方法:手术病人32例,15项指标同时监测,当需要判断麻醉深度时,输入全部指标值,微机计算出总分值(M),根据M的增减来判断麻醉深度的相对变化。为验证M的可靠性,测定血浆环磷酸腺苷浓度,计算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其中22例的M与cAMP的个体相关系数(r)的均值为0.81±0.08,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拟订的评分法能在70%的病人中较准确地判断麻醉深度,尤其显示微机判断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CI)不同效应室质量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对高龄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高龄患者49例,年龄75~9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Ⅲ级,根据舒芬太尼的不同效应室质量浓度随机分为3组:Ⅰ组0.30μg.L-1,Ⅱ组0.35μg.L-1,Ⅲ组0.40μg.L-1,首先TCI舒芬太尼,待效应室和血浆质量浓度达平衡时,以0.50 mg.L-1的血浆质量浓度TCI依托咪酯,意识消失后静脉推注顺阿曲库铵,待依托咪酯血浆和效应室质量浓度达平衡时行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舒芬太尼达平衡时(T1)、依托咪酯达平衡时(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的变化。结果 T1和T2时点Ⅲ组HR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CO和SV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T3、T4和T5时点Ⅰ组MAP、HR、CO、CI和SV均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T6时点Ⅲ组MAP、HR、CO、CI、SV显著低于Ⅰ组(P<0.05);T3和T4时点Ⅰ组MAP、HR、CO、CI、SV显著高于T0时点,Ⅱ组和Ⅲ组CO和CI高于T0时点(P<0.05)。结论舒芬太尼效应室质量浓度为0.35μg.L-1复合依托咪酯血浆质量浓度为0.50 mg.L-1TCI时,对高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较适宜高龄患者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经主动脉、右心房插管,自体血预充的兔体外循环(CPB)急性肺损伤模型,及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10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建立体外循环模型.待心脏复跳稳定,终止体外循环后,兔存活4 h即判定为模型制作成功.监测生命体征,分别记录在麻醉后(T1)、在体外循环转流前(T2),阻断主肺动脉后15 min时(T3),主肺动脉的重新开放灌流后(T4),体外循环结束后1 h(T5)、4 h(T6)的生命体征值,与T2、T4、T6时刻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T2、T5、T6时刻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通过对10只兔的实验,成功改良了兔CPB急性肺损伤模型.术中平均动脉压维持55 mmHg以上,体外转流前后红细胞压积显著下降(T230.18±2.88%,T417.73±1.95%,P<0.05),血浆乳酸Lac浓度逐步升高,开放主肺动脉时明显增加(T23.65±1.13 mmol/L,T49.36±1.28 mmol/L,P<0.05).T6氧合指数(PaO2/FiO2)比T2显著下降(T2468.36±56.28 mmHg,T6281.64±55.76 mmHg,P<0.05),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肺间质水肿显著,炎性细胞浸润增加.结论 本实验改良的兔CPB急性肺损伤模型稳定可靠,可为研究体外循环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提供稳定可靠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期间二氧化碳气腹及头低位对老年患者脑氧供需平衡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6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II级,无脑血管事件病史,分别于气腹前即刻(T1)、气腹后30 min(T2)、60 min(T3)、90 min(T4)记录桡动脉和颈静脉球血气、血糖、乳酸、颈静脉球部压力(JBP)等,计算脑动静脉氧含量差(Da-jO2)和脑葡萄糖摄取量(Da-jglu)。结果与T1比较,T2、T3和T4时平均动脉压(MAP)、JBP、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脑灌注压(CPP)均显著增加(P<0.01),Da-jO2均显著减少(P<0.01),T3和T4时Da-jglu显著减少(P<0.05),而颈静脉球乳酸含量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气腹头低位期间脑氧供大于氧需,脑循环过度灌注,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但能量代谢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麻醉诱发术中爆发性恶性高热救治成功的方法及经验.方法 报告1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中出现爆发性恶性高热,经大剂量激素和抗炎药物应用,早期的床旁血液透析及积极的对症治疗,成功救治患者.结果 患者康复痊愈,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术中爆发性恶性高热是较罕见的麻醉并发症,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但抢救及时,措施得当,在无特效药丹曲洛林时,亦可以救治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