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胃癌中的应用既有优点又有局限性。胃癌原发灶对18F-FDG的摄取与癌症分期、组织学分型和肿瘤大小密切相关。早期胃癌18F-FDG摄取阳性预示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不可治愈性。进展期胃癌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在肠型与印戒细胞癌(SRC)或弥漫型胃癌间的差异显著,SRC的SUVmax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18F-FDG PET/CT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较低,但其特异度很高,区域淋巴结对18F-FDG摄取呈阳性是预后不良的指征。18F-FDG PET/CT可检出隐匿的远处转移(7.2%~10.0%),其中大部分(4.7%~8.8%)使用腹腔镜也不能检出。常规性应用18F-FDG PET/CT并联合腹腔镜检查对明确胃癌分期的意义重大。因此,笔者就18F-FDG PET/CT在胃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与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其与18F-FDG PET/CT显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关系。 方法 对3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CRC患者术前进行全身PET/CT检查,记录病灶的SUVmax,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Glut1、Ki-67表达,并与SUVmax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Glut1和Ki-67在CRC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t=-4.22、-3.04,P均<0.05)。Glut1在CRC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χ2=18.94,P<0.05),在低分化CRC中的阳性表达率(5/7,71.42%)高于中-低分化(1/3,33.33%)和中分化(16/23,69.57%)CRC。CRC的 SUVmax与Glut1的表达存在相关性(r=0.63,P<0.05),与Ki-67无相关性(r=0.24,P=0.36)。不同分化程度CRC的SUVmax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4,P=0.59);不同肉眼大体分型CRC的 SUVmax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 P=0.95)。 结论 Ki-67可反映CRC细胞的增殖状态;CRC的SUVmax可反映CRC组织中Glut1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及总糖酵解量(TLG)在预测高风险和低风险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意义及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7年1月术前行PET/CT全身检查的4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病变的侵袭程度及临床病理特点,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21例)和低风险组(23例)。应用美国GE PET/CT AW4.6工作站的PET VACR软件,采用百分阈值法(以SUVmax的40%为阈值)自动勾画感兴趣区,软件自动生成SUVmax、MTV和TLG。应用Mann-Whithney U检验分析高、低风险组的SUVmax、MTV和TLG之间的差别;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UVmax、MTV和TLG能否预测高、低风险组及预测效能。结果高、低风险组的SUVmax分别为14.54±6.54、13.06±8.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63,P=0.245)。高风险组的MTV[(17.86±19.32)mL]和TLG[(152.00±178.74)g]显著高于低风险组[(MTV=(7.38±5.00)mL,TLG=(54.89±80.00)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08,P=0.005;Z=-3.395,P=0.001);分析ROC曲线发现MTV和TLG可以预测高低风险组,而SUVmax不能预测高低风险组。分别以MTV=7.44 mL和TLG=55.52 g为截断点预测效能最佳,MTV和TLG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76%、61%、72%、68%、70%和81%、74%、81%、77%、78%。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MTV和TLG在预测子宫内膜癌的高低风险性方面优于SUVmax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结直肠癌(CRC)PET/CT显像总病灶糖酵解(TLG)与其淋巴管密度(LVD)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36例病理证实的CRC患者(淋巴结转移组19例,无淋巴结转移组17例)的术前PET/CT资料,记录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TLG。以免疫组化分析肿瘤和正常黏膜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VEGF-C的表达,D2-40标记淋巴管,记数LVD,分析其与SUVmax及TLG的关系。结果 CRC组织VEGF-C和GLUT-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P均<0.01)。淋巴结转移组的SUVmax、TLG、LVD和VEGF-C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SUVmaxt=3.602,P=0.001;TLG:t=3.421,P=0.002;LVD:t=3.051,P=0.004;VEGF-C:χ2=8.047,P=0.045)。SUVmax与TLG、TLG与LVD、TLG与GLUT-1的累积光密度(IOD)值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607、0.654、0.367,P均<0.05)。VEGF-C不同表达等级间TLG和L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22、35.579,P均<0.001)。GLUT-1与VEGF-C的表达水平呈等级相关(r=0.302,P单侧=0.028)。结论 结直肠癌病灶的TLG与LVD和VEGF-C存在正相关,TLG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生成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临床隐匿性胃癌的氟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PET/CT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6例临床隐匿性胃癌的临床及PET/CT影像资料.男18例,女8例,年龄41-83岁,平均年龄60.8岁,皆以转移瘤症状为首发症状,经胃镜活检证实24例,经开腹手术证实2例.以目测法分别分析FDG PET和CT影像,依据其异常表现的强度分为强阳性、弱阳性和阴性;再综合PET和CT表现,根据诊断的难易程度分为3型:易诊型、疑诊型和难诊型.结果:PET表现为强阳性者57.7%(15/26),弱阳性者23.1%(6/26),阴性者19.2%(5/26).同机CT表现强阳性者76.9%(20/26),弱阳性者11.5%(3/26),阴性者11.5%(3/26).易诊型为53.8%(14/26),疑诊型为34.6%(9/26),难诊型为11.5%(3/26).结论:临床隐匿性胃癌大约88.4%的患者可通过FDG PET/CT检查发现或提示胃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3例疑结直肠肿瘤患者均于手术治疗前行全身PET/CT扫描,将患者PET/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ET/CT诊断结直肠癌原发灶的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100%和96.97%;PET/CT对术前结直肠癌侵犯局部浆膜、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75.00%、78.12%、96.87%和71.87%,经Kappa一致性检验,PET/CT上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0.429,0.559,0.920,0.619,P均<0.05)。结论结直肠癌18F-FDG PET/CT术前检查,是结直肠癌的术前临床分期中有效的影像学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但近30年的治疗效果进步不大,因而,术前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分期、术后检测复发转移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对于个体化的治疗意义重大.集解剖和功能显像优势于一身的^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大多数结直肠癌病变在PET上表现为高度的浓聚灶,^18F-FDG PET/CT对于结直肠原发灶诊断准确率一般在92.7%~95%之间,其敏感度高,假阴性率低.18F-FDG PET/CT可以早期发现转移病灶,是目前最好的术前分期手段;对结直肠癌复发及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9%~94.6%、83.3%~100%、90%~98.3%,显著优于传统的检查方式,可以发现更多微小或隐匿的复发和转移灶.此外,PET/CT可以通过病灶代谢的变化先于超声、CT、MRI等形态学手段早期判定化疗效果,指导临床及时更改治疗方案以及进行术前再分期.总之,PET/CT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术前分期、监测术后复发转移、评估疗效提供了一种安全无创的功能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能反映非小细胞肺癌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进程速度的CT征象和临床病理指标。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3例(鳞癌11例,腺癌22例)术前行18F—FDGPET/CT扫描的肺癌组织的Ki-67、Survivin及CyclinA的表达情况。分析肺癌的CT征象、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与上述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关系。结果Ki-67、Survivin和Cycli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70%、84.85%和45.45%;鳞癌的Ki-67和Cycli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癌(P=0.031和P=0.016);Ki-67、Survivin和CyclinA的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2cm组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2cm组(P=0.025);有胸膜凹陷征组Cycli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胸膜凹陷征组(P=0.032);无血管集束征组Cycli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有血管集束征组(P=0.027)。结论肺鳞癌处于增殖阶段的细胞数目和细胞周期进程速度高于腺癌;大小可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有胸膜凹陷征者肿瘤细胞周期的进程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ET-CT以及PET-CT合肺部容积式计算机辅助诊断(Lung VCAR)软件对肺门区淋巴结的诊断效能.方法 49例术前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高度怀疑非小细胞肺癌,并行病灶根治性手术及系统淋巴结清扫的患者资料纳入本研究,由两名PET-CT医师在不知病理结果的前提下,对肺门区淋巴结的PET-CT图像以及PET-CT结合Lung VCAR软件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再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良、恶性淋巴结的CT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P>0.05),但良、恶性淋巴结的密度视觉分析、淋巴结短径和淋巴结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对肺门区淋巴结良、恶性的判断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0.37、27.40、20.06,P均<0.05);以CT上淋巴结短径≥1 cm、淋巴结密度等于或略低于同层血管密度和PET上淋巴结SUVmax≥2.5为判断标准,PET-CT对肺门区淋巴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6.5%、90.7%和88.3%,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的CT和单独的PET (x2=15.27,P<0.05);结合Lung VCAR软件发现,PET-CT诊断出的103个肺门区淋巴结中,有4个不是肺门区淋巴结(3个为肺门区血管浓聚,1个为支气管软骨).结论 采用淋巴结视觉密度分析结合淋巴结直径和SUVmax的PET-CT分析方法,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肺门区淋巴结的准确率较高;肺门区血管的浓聚是影响肺门区淋巴结辨别的主要原因,而Lung VCAR软件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0.
18F-FDG PET/CT对进展期胃癌治疗前评估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对进展期胃癌治疗前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18F-FDG PET/CT常规检查结果资料,与内镜、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作对照;其中14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余行化疗或姑息治疗.根据解剖部位将淋巴结分为N1+N2和N3组,淋巴结有无转移以组为单位.原发灶、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转移灶的判断通过目测分析结合标准化摄取值来确定.结果:PET/CT对胃原发癌的灵敏度为97.5%.PET和CT的灵敏度分别为65%和90%;14例根治手术患者N1、N2淋巴结有无转移PET/CT的确诊率为85.7%,灵敏度为71.4%,特异性为77.8%;对N3淋巴结的灵敏度为100%.PET/CT发现21处临床未怀疑的转移灶:PET/CT检查后40%(16/40)的病例分期发生变化.结论:18F-FDG PET/CT可用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前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