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足的外科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导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微循环和神经营养障碍导致下肢远端溃烂、坏疽和感染即为糖尿病足。因其致残率高,创面不易愈合而受到重视。综合的外科治疗将有利于以上问题的解决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胆道疾病并心电图异常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道系统疾病与心脏疾病的关系。提高对其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50例胆道疾病并心电图异常患者的心电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房性过早搏动占30%,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轴左偏各占10%,窦性心律不齐、左室高电压各占6%,室性过早搏动、结性过早搏动、肢导低电压、ST-T改变各占2%。结论胆道疾病并心电图异常表现多样,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可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鼻外侧超薄皮瓣修复下睑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睑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新方法,评价鼻外侧超薄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患者应用鼻外侧超薄皮瓣转移修复同侧下睑组织缺损。其中下睑外翻10例,下睑瘢痕畸形8例,下睑黑毛痣4例。结果22例转移皮瓣全部存活,转移皮瓣面积1.0cm×3.0cm~2.2cm×6.0cm,最大长宽比例为4.5:1。术后随访6个月~2年,转移皮肤质地、颜色与下睑皮肤相仿,外观与对侧基本对称,供区瘢痕隐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鼻外侧超薄皮瓣是下睑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plRES2EGFP—Cadherin—11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BMSCs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人Cadherin-11 cDNA中扩增出Cadherin-11基因后,以内切酶XhoI和EcoRI进行双酶切。将其插入用相同酶处理的载体pIRES2EGFP;将重组质粒转染BMSCs,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Cadherin-11基因序列正确,大小为2390bp;Western blot表明,Cadherin-11蛋白在BMSCs中正确表达,大小约88kD。结论Cadherin—11蛋白能在BMSCs中高度表达,可望用于提高BMSCs与支架材料的粘附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pIRES2EGFP-Cadherin-11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BMSCs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人Cadherin-11 cDNA中扩增出Cadherin-11基因后,以内切酶Xho I和EeoR I进行双酶切,将其插入用相同酶处理的载体plRES2EGFP;将重组质粒转染BMSCs,应用Westem blot方法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Cadherin-11基因序列正确,大小为2 390 bp;Western blot表明,Cadherin-11蛋自在BMSCs中正确表达,大小约88 kD.结论 Cadherin-11蛋白能在BMSCs中高度表达.可望用于提高BMSCs与支架材料的粘附性.  相似文献   
6.
三维重建模拟技术在下颌角缩小整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通过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为下颌角缩小整形术提供客观、精确的手术参考和评价依据。方法:对接受下颌角缩小整形术患者进行术前扫描重建下颌骨三维图像,计算机进行三维设计手术方案、模拟手术效果,并与术后扫描重建图像对比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2004年11月~2008年11月共实施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28岁,随访3~12个月,患者均对疗效满意。结论:术前三维CT重建可以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患者下颌骨个体化解剖结构的细节;计算机模拟技术能够提供数字化的手术方案;三维模拟与术后图像的比较是对手术效果最直接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下颌角区域主要血管、神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竞鹏  柳大烈  陈兵  罗奇  张劲  王飚  安阳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624-1626
目的:研究下颌角区域主要血管、神经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选取10例成人头颅标本,对下颌角区域主要血管、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观察内容包括:主要血管、神经的走行及其与下颌角的位置关系。结果:面动、静脉在下颌骨下缘水平距下颌角(30.06±4.25)mm、(27.55±4.02)mm;下颌后静脉距下颌骨升支后缘(3.00±0.56)mm,距下颌角(12.20±1.09)mm;面神经下颌缘支出腮腺位置距离下颌角(10.36±0.41)mm。结论:对下颌角区域主要血管、神经解剖学特点研究,总结一般规律,为下颌角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常女性下颌角区多层螺旋CT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量下颌骨后缘、下颌角、下颌骨下缘骨皮质的厚度,为下颌角缩小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60例正常青年女性的下颌骨,MPR重建后测量双侧下颌骨后缘、下颌角、下颌骨下缘三段内外板及边缘骨皮质厚度。所得到的结果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左侧下颌骨后缘内外板及边缘骨质厚度分别为(2.13±0.29)mm,(2.89±0.35)mm,(4.40±0.66)mm;左侧下颌角内外板及边缘骨质厚度分别为(2.15±0.35)mm,(2.91±0.36)mm,(5.80±1.23)mm;左侧下颌骨下缘内外板及边缘骨质厚度分别为(2.20±0.41)mm,(3.02±0.42)mm,(4.31±0.68)mm。右侧下颌骨后缘内外板及边缘骨质厚度分别为(2.14±0.25)mm,(2.73±0.29)mm,(4.17±0.59)mm;右侧下颌角内外板及边缘骨质厚度分别为(2.25±0.25)mm,(2.76±0.32)mm,(5.60±1.06)mm;右侧下颌骨下缘内外板及边缘骨质厚度分别为(2.40±0.39)mm,(2.99±0.41)mm,(4.15±0.65)mm。双侧下颌骨后缘外板、下颌角外板及下颌骨下缘内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侧各段骨皮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对下颌骨后缘、下颌角、下颌骨下缘骨皮质厚度的测量对下颌角缩小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确保手术精确实施、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病理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的刺激性G蛋白(Gs)免疫组化分析,探讨刺激性G蛋白(Gs)在病理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中的作用。方法手术切取18-38岁瘢痕整形手术病人的病理性瘢痕和术中多余全厚正常皮肤各20例,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均取自同一个病人。以上标本均经过病理HE染色证实。把标本分成两组即病理性瘢痕组和正常皮肤组。每组各20例。取部分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对标本染色后大体观察发现两种组织均有刺激性G蛋白的表达。表达分布在表皮的基底细胞内、真皮的成纤维细胞内和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内。病理性瘢痕组织的基底细胞和正常皮肤的基底细胞表达均为阳性,但无明显差异。病理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内和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内的表达均为强阳性,正常皮肤中两种细胞表达均为阳性。表达存在差异。结论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均有刺激性G蛋白的表达;其表达在表皮的基底细胞内无明显差异;但在真皮的成纤维细胞内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前者高于后者。这可能与病理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结合打包加压包扎在预防改良菱形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采用改良菱形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5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结合打包加压包扎的方法预防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选择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采用同样手术方式,但术后未进行加压包扎的2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发生皮下积液3例,发生率5.36%;发生皮瓣坏死4例,发生率7.14%.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6例,发生率26.09%;发生皮瓣坏死7例,发生率30.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引流结合打包加压包扎是一种相对简单、有效的预防改良菱形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