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类型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上报的21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原因、不良事件高发的时间段等资料。结果不良事件高发的主要时间段集中在7:00—8:59和10:00—10:59,占28.57%;交接班前后、上午班、下午班及晚班是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期。结论护理管理者可调整当前护理排班模式,减少护理人员交接班次数,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熟练程度,以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积极推广成分输血,我们观察了110例子宫肌瘤病人输血前后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变化。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10例子宫肌瘤均为1997—01~1998—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尿酸水平与妊高征孕妇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用HITACHI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2例妊高征患者与40例同孕周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的血清钙、镁、尿酸水平。结果妊高征孕妇血清钙、镁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而血清中尿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且血清钙、镁浓度的降低和尿酸水平的增高与妊高征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结论妊高征患者的血清钙、镁、尿酸测定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低钙、镁可能是妊高征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脐部的病损切除后,往往影响脐的形状.随着人们对自身美的追求越来越高,在女性露脐服装已成时尚,脐整形及再造成为腹部整形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至今,我们治疗21例脐部病损,并成功修复脐的形态. 一、临床资料 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5岁.病因:5例反复脐部感染,形成脐部广泛肉芽增生;4例皮肤乳头状瘤,6例脂溢性角化,4例脐部先天性色素痣.病损范围较大,占脐部的3/4以上,深达脐的基底部;另有2例因脐孔较深,反复发生脐炎,要求将脐切除,无再造意愿.  相似文献   
6.
<正>肾脏具有清除毒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产生多种激素等作用。发生肾脏疾病由于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造成患者身心痛苦,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指导,改变其不良认知,树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促进肾脏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减少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HBeAg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 以rmGM-CSF和rmIL-4定向体外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分化成未成熟DC,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HBeAg刺激组、脂多糖(LPS)刺激组和HBeAg+LPS刺激组。以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变化,混合淋巴反应(MLR)检测DC促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2的分泌水平,CCK-8法检测HBeAg对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活力影响。 结果 HBeAg刺激后,CD11c阳性细胞百分数下降。 HBeAg可抑制DC表面MHC-Ⅱ、CD86的表达和DC促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且HBeAg可抑制LP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IL-12的分泌,细胞活力检测显示HBeAg对细胞没有明显毒性作用。 结论 HBeAg对树突状细胞的成熟有一定的负性调节作用,这可能是HBV的持续感染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9.
张蓉  王秀燕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5):309-310,300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8例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3例,两组均在保肝、利胆等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继续接受拉米夫定100mg/d口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疗程1年。结果对照组1例因出现肝细胞癌死亡,2例因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治疗组1例在治疗一周时因出现血肌酐轻度升高退出。治疗1年时结果显示,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情况及HBVDNA阴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为0%,对照组为23.08%。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s)细胞因子分泌及其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s),经CD11c磁珠分选纯化并用LPS刺激成熟后,分成3组:空白组、OVA组和HBe Ag组。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中IL-12p70和IL-10的分泌,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及细胞内Akt磷酸化水平。结果:HBe Ag组上清液中IL-12p70分泌水平以及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较空白组和OVA组明显降低(P<0.05),而IL-10分泌水平及DCs细胞内Akt的磷酸化水平较其余2组明显升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 Ag能够减弱DCs的免疫功能,抑制后者分泌IL-12的同时,增加IL-10的分泌。这些改变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