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对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以阐明该抗体参与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方法:用β1-AR细胞外第二环合成肽段免疫抗β1-AR自身抗体阴性大鼠(9周),定期检测大鼠的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滴度、心功能、心肌组织凋亡现象和caspase-3,8,9活性。结果:(1)免疫组大鼠的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滴度逐渐升高并维持于高水平[1∶(1280±0.07)];对照组始终在1∶10左右;(2)TUNEL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免疫组大鼠在免疫3、4、5周心肌组织发生明显凋亡,caspase-3,8活性增高,免疫7、9周心功能明显下降,对照组未见异常。结论:抗β1-AR自身抗体可能通过激活死亡受体途径促进在体大鼠的心肌细胞发生凋亡,最终引起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改进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提高模型成功率。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伪手术组(Sham组,n=8)和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组,n=8)。缺血过程在人工机械通气条件下完成,再灌注过程在自主呼吸条件下进行,所有操作尽量不破坏动物组织结构,Evan’s蓝和TTC染色分析心肌梗死面积。结果MI/R组结扎心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上抬高0.4 mV以上,Sham组手术前后无变化;MI/R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高于Sham组[(53.6±2.3)%vs(1.7±0.6)%,P<0.001]。结论本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简便易行,心脏暴露好、结扎可靠,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心病患者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自身抗体的生物学效应。方法①应用SA-ELISA方法,检测风心病患者(60例),正常人(97例),以及心衰大鼠(33只)和对照大鼠(20只)血清标本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②亲和层析法纯化风心病患者、心衰大鼠抗体阳性血清中的IgGs;③观察抗β1AR自身抗体IgGs对乳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的影响;④测定抗β1AR自身抗体IgGs对成年大鼠心肌细胞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风心病患者血清中抗β1AR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和抗体滴度分别为43%和1∶(98.3±1.6),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的4%和1∶(14.6±2.7),P<0.01,类似的结果见于心衰大鼠[85%,1∶(67.3±2.4)]与对照大鼠[5%,1∶(17.3±2.1)](P<0.01)之间;纯化的风心病患者、心衰大鼠抗β1AR抗体IgGs均可增加乳鼠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且在6 h内不脱敏;还可增强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使cAMP产生量增加。结论风心病患者血清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具有激动剂样刺激效应,即具有正性变时效应(不易脱敏)、可增强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提示抗β1AR自身抗体可能是风心病患者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衰老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和老年雄性Wistar大鼠各12只,分为4组:成年假手术组、成年缺血再灌注组、老年假手术组和老年缺血再灌注组,每组6只,进行缺血30 min再灌注3 h。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心肌组织半胱胺酸蛋白酶蛋白-3 (caspase-3)活性,化学发光法测定心肌组织总一氧化氮(NOx)含量,ELISA法检测心肌过氧亚硝基(ONOO~-)含量。结果老年组缺血再灌注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程度明显高于成年组,凋亡指数分别为(14.6±1.7)%、(1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活性:成年组为(340±32)μmol/mg,老年组为(436±35)μmol/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中NOx含量:成年缺血再灌注组、老年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成年假手术组的(2.1±0.2)、(4.4±0.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NOO~-含量:成年缺血再灌注组和老年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4.68±0.15)nmol/g、(7.25±0.18)nmo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大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增加,可能的原因是老年鼠心脏中NO的毒性衍生物ONOO~-含量增加,从而导致功能蛋白的硝基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在老年大鼠心功能降低中的作用. 方法 将大鼠分为成年组(n=10)、老年组(n=10)以及广谱的caspase抑制剂Z-VAD-FMK组(n=10).MS2000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记录各组大鼠的心脏功能,用TUNEL和caspase-3活性检测各组大鼠的凋亡情况;并分析老年大鼠凋亡与心功能的关系. 结果 与成年大鼠相比,老年大鼠的心重/体重比显著下降,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明显降低,老年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并且,caspase-3的水平与心肌收缩指数呈负相关(r=-0.772,P<0.01),与左室舒张压呈正相关(r=0.718,P<0.01).阻断老年大鼠心肌的凋亡后,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改善. 结论 心肌细胞凋亡在老年大鼠心功能下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示临床可以通过抗凋亡措施来减少心肌细胞丢失进而延缓心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处理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损伤效应是否与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及其下游通路有关.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及后处理模型,检测心肌组织中HIF-1α及其下游基因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情况及cGMP的含量.结果 后处理缩小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梗面积[(27.30±4.16)%比 (36.00±5.29)%,P<0.01],减少心肌细胞凋亡(Caspase 3比活性:(1.85±0.50)比(3.79±0.64),P<0.01),上调心肌组织中HIF-1α表达[(5.76±0.55) 比(2.85±0.13),P<0.01)的同时,提高了iNOS的表达及其cGMP的含量.预先给予HIF-1α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DMOG使后处理心肌组织中HIF-1α表达进一步上调后,iNOS的表达及cGMP含量随之增加,同时后处理减轻心肌损伤的效应[心梗面积:(17.95±2.00)% 比 (27.30±4.16)%,P<0.01; Caspase3比活性:0.43±0.13比1.85±0.50,P<0.01]也进一步增强.结论 后处理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的效应可能与其激活心肌组织中HIF-1α-iNOS-cGMP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Necrostatin-1(Nec-1)对大鼠慢性心肌缺血后心功能和心肌反应性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Nec-1处理组(7例)、溶剂对照组(例)和伪手术组(5例)。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并于结扎的同时,给予大鼠尾静脉Nec-1(0.6mg/kg)或相应溶剂对照。在缺血2周后,观察左心室功能的改变,并用Masson氏染色法观察心肌反应性纤维化后心肌反应性纤维化的程度并测定相应的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应用Nec-1后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各项心功能指标如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最大收缩速率(+dp/dtmax)以及最大舒张速率(-dp/dtmax)均有明显改善;心肌反应性纤维化及心梗面积也显著减少[(3.5±1.0)%比(13.2±0.5)%,P〈0.01)]。结论Nec—1可以明显地抑制慢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肌反应性纤维化并改善心功能,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H9c2细胞株在心肌缺氧/复氧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实验对H9e2细胞株进行缺氧/复氧,旨在引进一种操作、培养简便,可传代且功能与分离培养的原代细胞相似的大鼠心肌细胞株。方法培养的H9c2细胞随机均匀分为常氧对照组(NC组,6只)和缺氧/复氧组(H/R组,6只)。细胞置于含95%N2,5%CO2的三气培养箱内缺氧3h,置于含95%空气、5%CO2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复氧培养。台盼蓝染色记数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检测培养基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反映细胞损伤程度,并与在分离培养的乳鼠原代心肌细胞上进行的研究做对比。结果与常氧组相比,H9c2细胞缺氧/复氧处理后,存活率明显降低[(68.65±7.55)%比(91.95±9.13)%,P〈0.01],LDH漏出量增加[(132.38±24.07)U/L比(34.69±9.86)U/L,P〈0.01]。原代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处理后,LDH漏出量增加[(428.62±56.65)U/L比(116.02±23.01)U/L,P〈0.01]。结论H9c2细胞株具有与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相似的功能特性,易于分离培养,并可传代,在缺氧/复氧等实验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探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与抗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产生的关系,并观察该抗体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信号转导通路。 方法:采用缩窄腹主动脉法制备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心力衰竭大鼠血清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心力衰竭大鼠抗体阳性血清中的IgG,观察该抗体IgG对乳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成年大鼠心肌细胞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1) 心力衰竭大鼠血清中抗β1AR自身抗体的阳性率(82.8%)和抗体滴度[1∶(67.3±2.4)]明显高于假手术组5%, [1∶(17.3±2.0)](P<0.01);(2) 纯化的抗体IgG既可增加乳鼠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还可增强成鼠心肌细胞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使cAMP产生量增加。 结论:心力衰竭可以诱导大鼠血清中抗β1AR自身抗体的产生,该抗体具有激动剂样正性变时效应,可增强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提示该自身抗体可能通过β1AR-Gs-AC-cAMP-PKA信号通路对心脏产生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0.
吡格列酮抗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梗阻或狭窄,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冠心病患者多具有高脂血症的病理基础。脂质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TZDs),属胰岛素增敏剂,高选择性的激动PPARγ,临床已广泛用于2型糖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