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继军  方向明  陈晓红  熊碧芳  柳亢宗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3):38-40,F0006,F0009
目的:研究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表达水平及其与大肠癌恶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和分光光度法检测46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VEGF和NO的含量。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NO表达水平均较健康人明显增高(P<0.01),且随着大肠癌浸润深度增加、有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分期愈晚者而显著增高(P<0.01)。血清VEGF与NO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8152,P<0.01)。结论:VEGF和NO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调控过程有关,术前检测血清VEGF和NO含量对判断大肠癌的浸润转移以及Dukes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思密达作为一种新型的胃粘膜保护剂,自九十年代初投入我国以来,已逐步受到关注。1993~1994年笔者曾应用思密达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并与雷尼替丁对照比较,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HpcagA)在胃粘膜恶变过程中的作用,以探讨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分子学机制,方法:163例Hp阳性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各30例,肠上皮化生33例,不典型增生31例,胃癌39例),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PCR),常规PCR和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胃粘膜HpcagA,结果:163例标本中,原位PCR HpcagA阳性率为56.4%,显著高高于原位杂交(44.8%),但与常规PCR52.1%的阳性率相比二者无明显差异,原位PCR检出HpcagA阳性率从浅表性胃炎,癌前病变到胃癌逐渐升高,HpcagA阳性信号可出现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和胃粘膜上皮与腺上皮中,部分病例阳性信号甚至出现于上皮细胞核内,结论:HpcagA可能有助于胃粘膜组织的恶性转化,并可通过刺激胃粘膜细胞增殖,使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而促进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及c-myc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及c-myc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91例胃癌及30例正常胃组织中eIF4E及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eIF4E、c-myc在正常胃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6%(87/91)和89.0%(81/91)。eIF4E及c-myc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但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年龄、性别无关。胃癌中eIF4E与c-myc表达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eIF4E和c-myc表达水平异常增高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胃癌中eIF4E高表达与c-myc表达水平增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及cyclin D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eIF4E与cyclin D1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91例胃癌及30例正常胃组织中eIF4E及cy-clinD1的表达。结果eIF4E、cyclin D1在正常胃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6%(87/91)和84.6%(77/91)。eIF4E及cyclin D1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但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年龄、性别无关。胃癌组织中eIF4E与cyclin D1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检测eIF4E和cyclin D1表达水平,对于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放免法测定一组肝硬变患者血浆内皮素(ET)、胃泌素(GAS)和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以探讨其水平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52例肝硬变失代偿期住院病人(男44、女8,平均年龄45.7岁),按Child分级A级22例、B级18例、C级12例。其中50%(26/52)伴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所有病人均无内分泌系统或肾脏疾病。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应用六环连续结扎术治疗食管脉曲张14例,结果发现此法操作简便、快捷、安全,病人痛苦上,副作用少而轻。对食管工张治疗总有效率达78.6%,急诊止血率达100%,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原位PCR技术检测胃癌胃粘膜中Hp cag A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随着对Hp研究的逐步深入,有关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ytotoxinassociatedgeneA,cagA)与胃癌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点[1]。本文采用原位PCR技术研究HpcagA感染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选自1997年经病理诊断的69例患者病变胃粘膜,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胃癌39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HpcagA引物设计参照文献[2],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1:5′GATAA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中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91例胃癌及30例正常胃组织中eIF4E及VGEF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正常胃组织中未见eIF4E或VEGF阳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eIF4E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6%(87/91)和68.1%(62/91).eIF4E及VEGF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但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年龄、性别无关.胃癌中eIF4E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P<0.05,r=0.407).结论胃癌组织中eIF4E和VEGF表达水平异常增高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奥美拉唑静注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寻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阿斯特拉公司生产的奥美拉唑针剂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78例。结果:12小时内止血9例,24小时内止血29例,显效率达35.9%,72小时内止血者33例。总有效率达91%。结论:奥美拉唑静注实为上消化道大出血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