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前髋臼骨折多主张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还可减少或延缓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因此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髋臼骨折治疗的金标准。Letournel曾经制订了髋臼骨折的病理解剖、X线检查方法和骨折分类。然而对于髋臼粉碎性骨折、波及关节面的移  相似文献   
2.
髋臼骨折是累及关节面的严重创伤 ,可由骨盆骨折时耻骨、坐骨或髂骨骨折而波及髋臼 ,也可由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所致。常合并有股骨头的骨折和其他严重合并创伤。由于髋臼骨折后 ,骨折移位情况复杂 ,临床上对其分类标准、手术方式和疗效评价都存在不同看法。现就有关髋臼骨折的基础和临床进展做一综述 ,以其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髋臼骨折的基础1.1 髋臼的生物力学 :髋臼与股骨头共同组成了人体最大的球窝关节髋关节。髋关节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稳定。髋关节所受合力总的来说由体质量重力和髋关节周围肌肉舒缩组合产生的肌力两部分构成 ,双足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MRI检测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位置、形态等,和组织学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用FLASH2D梯度回波加脂肪抑制序列检测了胎龄6-8个月女性股骨远近端。同时与相应组织学H-E染色标本比较。结果:MRI检测结果:胎龄7个月 的81%股骨远端出现骨化中心征象,骨化中心始于偏心位。8个月 的股骨远端均出现骨化中心征象。胎龄7个月 、8个月 的股骨近端和6个月 股骨远近端均未出现骨化中心征象。H-E切片观测结果:证实了MRI检测阳性区有早期骨化中心征象。结论:MRI能检测出早期表达区,早于X线中所见,骨化中心见于骨组织尚未完全形成之前。  相似文献   
4.
骨盆骨折出血动脉栓塞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骨盆动脉侧枝吻合特点,探讨骨盆骨折损伤血管的动脉栓塞的方法。方法:20具新鲜成人骨盆,采用前后双侧入路解剖,观察髂内外血管的走行特点、各动脉间的侧枝吻合情况。结果:骨盆动脉起点口径小于3mm的血管有闭孔动脉、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骨盆动脉起点口径3~5mm的血管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阴部内动脉。骨盆动脉起点口径大于5mm的血管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距骨壁距离大于10mm的血管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距骨壁距离小于10mm的血管有闭孔动脉、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骨盆动脉分支间有广泛的吻合支。结论:骨盆骨折动脉损伤应栓塞损伤的动脉及其主要的侧枝循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仰卧位与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9月采用髓内钉内固定的7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体位不同分为两组:仰卧位组33例,男26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39.2±9.6)岁;骨折AO分型:A型15例,B型9例,C型9例.侧卧位组38例,男29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42.2±10.1)岁;骨折AO分型:A型14例,B型10例,C型1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改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数、近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 结果 71例患者术后获12 ~ 26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仰卧位组患者手术时间[(139.9 ±46.8) min]和术中透视时间[(191.4±78.6)s]较侧卧位组[(75.5±18.1)min、(93.3±27.1)s]长,术中出血量[(176.5±103.0)mL]较侧卧位组[(132.5±42.7) mL]多,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组与侧卧位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组3例患者术中改为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近期并发症.结论 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无需牵引床,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接受X线辐射量少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辅助导航热塑膜定位固定骶髂关节脱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是骨科常见损伤,经皮微创内固定已成为固定骶髂关节的发展趋势。经皮螺钉置入方法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和感染率低等优点,不足之处是螺钉的误置可能损伤腰骶神经根、髂血管及马尾神经,术中应用放射线定位对人体亦有伤害。本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管径静脉移植治疗山羊股动脉缺损对移植物内膜增厚的影响.方法 选取同品系体格健壮的山羊20只,40条股动脉.随机分为A、B、C、D、E 5组,每组4只,8条股动脉.各组由细到粗选取不同管径的静脉作为移植物修复相同部位的股动脉缺损.A、B组和E组静脉管径分别明显小于和大于宿主动脉,C、D组静脉管径与宿主动脉接近.术后1 d和28 d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术后28 d取材,对移植静脉进行病理学观测,测定内膜厚度、管腔直径和壁剪切应力,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术后28 d A、B、E组内膜厚度大于C、D组,A、B组静脉移植物扩张程度大于其他组,壁剪切应力随着移植物管径的增加而减小.结论 移植静脉管径与宿主动脉接近时其内膜增厚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确定软组织内异物较为困难,在初诊中38%会漏诊[1],这是引起医疗纠纷的第二常见原因[2].足底是异物存留最常见的部位[3-4],由于组织致密,探查和清除异物更加困难.本例患者左足底钉子刺伤后9个月才再次出现症状,伤后1年始确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12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后路切开复位侧块钢板固定,其中7例加做前路植骨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8个月,所有脱位椎体皆完全复位,5例见棘突间或前路植骨处已愈合,不全瘫者肌力恢复平均1级,脊髓完全损伤者脱位椎体上位神经根有1-2级恢复。结论:颈椎侧块钢板固定颈椎骨折脱位较传统的棘突间钢丝固定有明显的优越性,如同时行前路植骨固定,则颈椎稳定性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牵引、内外旋转、问号法等对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复位效果有限,难以达到解剖复位,很多时候不得不改行切开复位,增加了术后股骨头坏死的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