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种杀虫粉剂对美洲大蠊的灭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大蠊 ( Peniplaneta americana L.)是重要的卫生害虫和防治对象。多种传染病及寄生虫的媒介昆虫 [1,2 ] 。此虫多见于南方 ,白天藏于室内的箱柜角落和潮湿阴暗沟渠等处。鉴于目前杀虫剂的品种繁多 ,对蟑螂的杀灭效果因种而异 [3~ 6]。为此 ,我们选了两种常用的杀虫粉剂对美洲大蠊进行毒杀试验的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本试验所用的美洲大蠊是从本室动物饲养房内的杂物堆中捕获 ,饲养 2~ 3天。杀虫剂是市售0 .5 %奋斗呐和 1 %溴氰菊酯粉剂。以大小为 39cm× 37.5 cm透明的有机玻璃箱为本试验用容器。试验时 ,选取健壮…  相似文献   
2.
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作探针,采用ELISA和ELIB检测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对急慢性血吸虫病人的控出率分别为100%和98.2%,未出现假阳性及交叉阳性反应;治疗后3、6和12个月血清抗体的阴转率分别为32.3%、50.9%和64%。其中抗82,73,67,52,42,38,32,31,28,26.21,18kDa分子的血清抗体消失较快。结果表明,SIEA在血吸虫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潜在的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3.
细粒棘球涤虫(EchinococcusgranulosusBatsch)又称包生绦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国内主要分布于西北牧区,南方的湖南、台湾、贵州、广西亦有病例报告。最近我定查到I例,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李某,女,59岁,广东省惠东县农机厂工人,1996年11月22日因右上腹饱胀,钝痛不适入院。经CT和B超检查,发现肝右叶有IO.ocmX101cm大小的囊性肿物,边缘清楚,有压痛。在B超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抽液凝固术治疗。抽出黄色囊液23Oml。取沉淀物徐片,盐酸卡红染色后查到大量原书与散在小钧,诊断为肝包虫病。2讨论肝包虫病穿刺属绝对禁忌之列,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质体能否加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本文应用一系列具有不同比例的编码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的质粒DNA脂质体混合物免疫小鼠,并对不同组小鼠的抗体产生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不同组小鼠的特异抗体滴度有很大不同,只有一定比例的DNA脂质体混合物才能有效激发体液免疫;适量比例的DNA脂质体混合物能提高特异抗体的滴度、提前特异抗体出现的时间,还能大大降低DNA的用量.本研究尚揭示;一定量的DNA对于有效免疫的激发是必需的,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加强注射可以增加免疫反应性,但3次以上似乎没有必要.结论适量比例的DNA脂质体混合物能显著增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6.
因教学需要我们检查了广州市某动物所饲养的来航鸡12只,在五只鸡中查到微丝蚴。将查获的微丝蚴作了形态观察和测量,结果如下。 1.一般形态观察 在新鲜血液中,微丝蚴运动较迟钝,不很活泼。经德氏苏木素染色后观察,微丝蚴体态弯曲柔和,无鞘膜。体核几乎充满整个虫体,体核大小比较一致,呈椭圆形。核的排列较致密,但仍可计数。微丝蚴头端间隙不甚明显,只是头端体核比虫体其它部位较为稀疏。尾部逐渐尖细,无马来微丝蚴样的尾核。整个虫体显得比较粗短。  相似文献   
7.
在革螨(gamasid mite)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采集革螨的方法,目前常用捕杀动物宿主、收集巢穴内杂物和电热集螨器等方法。但都较麻烦,甚至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吸收前人采集其它螨类之经验,采用旧黑唱片对营自由生活的革螨进行采集,取得甚为满意的效果。这方法简便易行,尤其适用于野外调查,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毒隐翅虫皮炎(Paederus dermatitis)是由毒隐翅虫(Paederus)引起的急性条状或片状红色水肿皮肤病。国外多称为线状皮炎。国内过去常称为隐翅虫皮炎,六十年代在四川始有病例报道,近年来在湖南、河南、广西等省均有毒隐翅虫皮炎病例的发现。今年7~8月份,在广州市郊区先后发现毒隐翅虫皮炎的病例较多,现将资料较完整的72例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来开展医学生课外科研实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与展望,深刻认识到课外科研工作在医学生创新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达到课外科研工作"扶助学生成才"的目的,就必须对带教老师进行精心的遴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选拔,做到"因材施教",筛选的学生一定要"富有兴趣,学有余力,确有时间";然后针对学生综合情况与学生共同精心设计并实施周密的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从科研技能、科学思维、科学精神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拓宽学生视野,教育学生善于求索、勇于创新、诚于协作。  相似文献   
10.
莱姆病也称莱姆螺旋体病(Lymeborreliosis)。该病于70年代中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老莱姆镇首次发现并命名。莱姆病是一种由硬蜱传播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据调查,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有本病流行和病原体存在。国内已近20个省市自治区已有病例报告或查到病原体。由于该病晚期致残致畸率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们的重视,为了提高广大医防工作者对莱姆病的认识和重视,现将其流行与传播、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