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中国版纳猪MHCI类P1分子全长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获得原核表达的中国版纳猪SLAI类P1蛋白质分子。方法:PCR扩增去信号肽的SLAI类P1cDNA序列,亚克隆至pGEMT载体,测序。将亚克隆的P1 cDNA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42b(+),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42b(+)/sla-pl,转化E·coli表达菌 BL21-CodonPlus(DE3)-RIL,IPTG诱导 P1-8 x his融合蛋白表达,经包涵体洗涤,8 mol/L尿素变性溶解,Ni2+亲和层析,梯度透析后,定量保存。SDS-PAGE、western-blotting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结果:目的蛋白(分子量39.5 kD)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 15%,每升表达菌获得纯度95%的目的蛋白 40 mg~60mg。结论:成功建立猪 SLA分子全长原核表达、纯化体系,为建立间接识别猪移植抗原SLAI类分子的人T细胞系及表位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囊肿临床上较为少见,但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临床发现率已不断提高。近年来笔者采用后腹腔镜术治疗肾上腺囊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自2002年7月至2008年8月间收治的肾上腺囊肿31例,其中男8例,女23例;  相似文献   
3.
我们自1986年7月~1990年10月共诊治无力型精子症139例,现将治疗经过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为门诊患者,农民93人,工人31人,干部7人,其他8人;年龄均在22~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3岁;婚龄最短2年,最长9年,平均为3.7年。精液分析:精子活率低于10~20%25例,20~30%31例,30~40%43例,40~50%58例;精子活力1~2级27例,3~4级38例,5~6级73例。诊断标准:①精子活率低于50%(是以活动精于百分率计数,以尾部有运动的精子为依据);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抑平舒(国产)与西那普利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14名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2.5mg抑平舒与西那普利,采用以14C-HL为ACE底物的放射酶分析法测定血药对ACE的抑制率及两者的药动学参数,并以AUC0→∞与Cmax/AU0→∞为指标,用t检验法分析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两者的药-时曲线可用二室模型拟合,两者的Cmax(ng·ml-1)分别为82.4与83.5;tmax(h)分别为2.3与2.3;AUc0→∞(ng·ml1·h)分别为1759.0与2162.9;1max(%)分别为97.11与97.49。两者AU0→∞与Cmax/AUC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平舒与西那普利为生物等效制剂,抑平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81.3%。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抑平舒(国产)与西那普利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14名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2.5mg抑平舒与西那普利,采用以14C-HL为ACE底物的放射酶分析法测定血药对ACE的抑制率及两者的药动学参数,并以AUC  相似文献   
6.
由肠道病毒第70型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治疗药物问题,以往在临床观察和实验室药物筛选中均未获得满意结果。木文报道取100TCTD50/0.1毫升病毒与不同浓度的各种药物等量混和,置37℃1小时,然后接种于传代的人胚肺细胞,观察药物对细胞病变的抑制情况。用此方法对50多种抗病毒的化合物及中草药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槲寄生的提取物(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提供)和桂枝(由本所提供)两种中药分别对本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取物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156~0.313毫克(相当于槲寄生生药31.2~62.5毫克):桂枝的最小抑制浓度以生药含量计50毫克。另外,我们进一步用不同浓度的槲寄生提取物药液,将之先加入细胞管,2小时或24小时后再接种病毒,或先接种病毒于细胞管2小时后再加入含不同浓度药液的维持液等实验方法,三者均取得相同的抑制效果。但是如将经1小时处理的病毒药物混合液接种细胞管后2小时  相似文献   
7.
肠道病毒70型是70年代初发现的引起暴发流行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病原。该病于1969~1971年在非洲流行;1970~1971年传遍亚洲各地;1971年11月到达英国。已报道的病例多达几千万人。部分患者还导致肢体瘫痪。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1971年于日本、新加坡、英国及摩洛哥分离的毒株命名为肠道病毒70型,并以日本株为该病毒的原始模式株。1974年 Mirkovic 氏等又将1970年于新加坡分离的毒株鉴定为柯萨奇病毒 A24型变种。1976年肯尼亚报告于1971及1974年两次流行中分离的毒株均为肠道病毒70型。1977年印度报告在1975年第二次流行中分离出肠道病毒70型及与新加坡70年株(柯萨奇病毒 A24型变种)相同的两种病毒。作者等于1971年及1975年在上海的两次流行中分离的三株病毒根据生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