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rtosa,Pa)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多糖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分别收集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浮游菌及生物被膜菌,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基因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多糖合成相关基因pslA、algD.pelA的mRNA在生物被膜菌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浮游菌.结论 .pslA、algD,pelA的表达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密切相关,在生物被膜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嗅觉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8年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行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CRSwNP患者88例,男性22例,女性66例,年龄(48.1±11.3)岁(±s,下同)。所有入选患者均于术前行Sniffin′Sticks嗅觉测试、Lund-Mackay评分及改良鼻窦CT嗅区评分、鼻阻力及声反射检查、血常规及血生化等实验室检测、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术中取鼻息肉组织进行嗜酸粒细胞计数。根据Sniffin′Sticks嗅觉测试结果将患者分成嗅觉功能正常组和嗅觉功能障碍组,两组之间进行临床基线资料比较,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结合临床有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并初步建立CRSwNP嗅觉障碍的预测模型。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8例CRSwNP患者中,嗅觉正常32例(36.4%),嗅觉障碍56例(63.6%),其中嗅觉下降40例(45.5%)、失嗅16例(18.2%)。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间组织嗜酸粒细胞数、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血尿素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12.7[2.0,52.3]个/高倍视野(M[P25,P75],下同)比38.6[16.2,87.0]个/高倍视野、2.75[1.60,4.80]%比4.35[2.50,6.60]%、(5.56±1.15)mmol/L比(4.98±1.33)mmol/L,P值均<0.05];改良鼻窦CT嗅区评分、除窦口鼻道复合体评分外的Lund-Mackay评分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改良鼻窦CT双侧嗅区总分和血尿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双侧嗅区总分是嗅觉功能的危险因素(OR=2.108,95%CI:1.407~3.159,P<0.001);一定浓度的血尿素是嗅觉功能的保护因素(OR=0.461,95%CI:0.240~0.884,P=0.020)。进一步研究发现,由组织嗜酸粒细胞计数、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改良鼻窦CT双侧嗅区总分、总吸气、血尿素组成的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值为0.888(P<0.01),对CRSwNP嗅觉障碍预测效果较好。结论改良鼻窦CT嗅区评分与CRSwNP患者的嗅觉障碍密切相关,一定程度的血尿素升高可能对CRSwNP患者的嗅觉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rtosa,Pa)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多糖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分别收集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浮游菌及生物被膜菌,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基因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多糖合成相关基因pslA、algD.pelA的mRNA在生物被膜菌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浮游菌.结论 .pslA、algD,pelA的表达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密切相关,在生物被膜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rtosa,Pa)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多糖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分别收集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浮游菌及生物被膜菌,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基因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多糖合成相关基因pslA、algD.pelA的mRNA在生物被膜菌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浮游菌.结论 .pslA、algD,pelA的表达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密切相关,在生物被膜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rtosa,Pa)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多糖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分别收集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浮游菌及生物被膜菌,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基因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多糖合成相关基因pslA、algD.pelA的mRNA在生物被膜菌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浮游菌.结论 .pslA、algD,pelA的表达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密切相关,在生物被膜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抗生素耐药性日益严重,并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已引起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耐药机制包括染色体基因突变、外膜孔蛋白改变、药物主动外排系统表达亢进和产生灭活酶等。细菌耐药基因通过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整合型噬菌体、整合子的水平传递等发生传递。现就整合子、插入序列、插入序列共同区域在细菌多重耐药性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五所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s)和AmpC酶的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 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分别检测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和AmpC酶的情况,并以PCR方法检测ESBLs基因.以KB法检测7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7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共检测到ESBLs阳性株16株.阳性率为22.2%(11/72);AmpC酶阳性株18株.阳性率为25.0%(18/72).11株产TEM型ESBLs,4株产PER型ESBLs,1株产VEB·l型ESBLs.ESBLs阳性株和AmpC酶阳性株均呈多重耐药,产酶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 产AmpC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多重耐药主要原因,应加强对AmpC酶的检测及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5岁,主因泡沫尿2年余入院。1病程情况1.1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2年余发现尿中出现泡沫,无尿色及尿量改变,无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未进行进一步诊治。人院前3d患者外院就诊查尿常规示:尿蛋白3’,遂就诊于我院肾内科门诊。生化检查:总蛋白89.5g/L,球蛋白36.2g/L,尿素氮10.5mmol/L,肌酐150.7μmol/L,尿酸531.5μmol/L,钙2.23mmol/L,磷1.17mmol/L;血常规:RBC3.78×10^12/L,HCG 117g/L,HCT34.2%,余无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8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与插入序列相关的blaOXA-23 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双纸片增效法进行金属酶表型筛查并以PCR的方法扩增blaIMP-1、blaIMP-2、blaVIM-2和blaOXA-23 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实时荧光PCR检测blaOXA-23 mRNA表达量,并以PCR的方法扩增插入序列ISAba1并测序。结果 4株菌金属酶表型筛查为阳性结果,PCR检测8株菌blaOXA-23阳性,2株blaIMP-1阳性、3株blaIMP-2阳性、blaVIM-2基因均为阴性;所有菌株均存在插入序列ISAba1,实时荧光PCR检测显示1株菌blaOXA-23 mRNA表达升高,其余7株菌与对照株比较为表达减低或相近,且这7株菌的插入序列存在点突变现象。结论插入序列ISAba1点突变是引起blaOXA-23碳青霉稀酶活性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