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综合历代经典方剂及现代名家经验,总结出汤剂中桑寄生用量范围为9~60 g,临床常用10~30 g,丸散剂的用量范围为1~2.4 g.根据不同的疾病分型及症状,探究其最佳用量,如补肝肾、安胎元治疗肾虚滑胎、妊娠下血等妇科疾病,用量为10~30 g;祛风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椎动脉型颈椎病等,用量为10~15 g;补益肝肾...  相似文献   
2.
3.
儿童用药是社会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加强儿童合理用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多部门制定了3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旨在鼓励企业研发儿童药品适宜剂型和规格,实现精准用药。通过对纳入药品的特点与实施现状、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总结清单中药品的剂型、规格、批文数、上市情况、纳入医保目录等相关情况,发现清单中纳入的药品仍存在规格剂型尚待细化、研发申报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应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临床用药为导向,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研发、申报儿童药品,完善配套激励措施,满足儿童用药需求。  相似文献   
4.
王乾  杨浩宇  田侃 《中国卫生经济》2023,(12):16-20+101
目的:探讨我国鼓励仿制药品目录的政策实施效果及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仿制药品目录政策。方法:对我国鼓励仿制药品目录遴选原则、纳入药品特点与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结果:两批目录中纳入药品的治疗领域相对集中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肿瘤、内分泌和代谢病及感染性疾病,50个药品中仿制药新增申请有24个药品,已经有2种药品纳入优先审评行列,19种获批上市,20种纳入医保目录。当前,目录发展还存在第二批目录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部分仿制药研发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优先审评制度的缺失、部门间协调联动待加强等问题。结论:应当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参比制剂遴选管理,完善配套激励措施,调动企业研发积极性,动态调整仿制药目录,强化部门协调联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和《脾胃论》中方剂的用药特点,传承其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通过整理两书方剂共91首,对方剂中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整理,建立中药数据表,利用ACCESS、SPSS、EXCEL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出122种药物单味药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规律,两味药、三味药配伍规律。结论:分析结果体现了李东垣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反映了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的用药规律,为深入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旋毛虫预感染对小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干预效果,选取4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进行实验:A组(假手术组)、B组(旋毛虫预感染+假手术组)、C组(脊髓损伤组)、D组(旋毛虫预感染+脊髓损伤组).A组小鼠只打开椎板,不损伤脊膜及脊髓;B组小鼠以旋毛虫肌幼虫(35...  相似文献   
8.
高胆红素血症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可由各种原因导致胆汁淤积、从而直接引起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可伴有肝功能损伤、引起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仝小林教授认为此病可参照中医的黄疸病论治,其主要为湿邪致病,湿可挟热、挟寒、挟瘀等。治疗时以茵陈利胆退黄,临床常用剂量为15~120 g;赤芍凉血散瘀,临床常用剂量为15~60 g;金钱草利湿退黄、排石通淋,临床常用剂量为15~90 g。三味药组成湿热态下的态靶同调小方,有良好的保肝利胆,降胆红素、降酶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探讨刘凤斌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方规律。方法:筛选并建立刘凤斌治疗萎缩性胃炎的门诊处方数据库,利用系统软件进行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的聚类等数据挖掘。结果:高频次及核心药物为白术、太子参、茯苓、枳壳、紫苏梗、醋莪术、海螵蛸、大腹皮、半枝莲,挖掘出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味理气化瘀解毒药物和16首新方等。结论:刘凤斌教授围绕脾胃虚弱、瘀阻胃络、毒邪内蕴的病机,主张健脾理气、化瘀解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数据挖掘技术为深入探讨名中医经验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态靶"辨证理论,仝小林院士提出"以方测证-以药定靶"模式。"以方测证"指在熟练掌握处方策略的基础上,通过处方的整体用药特征来反推当时医者心中患者的证候特征;"以药定靶"指在大量掌握医者用药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药物来反推患者当时的症状、体征及异常指标。通过"以方测证-以药定靶"的方式来研读医案,可充分还原医者眼中患者之原貌,帮助学者充分继承其临床经验,从而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