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Epi)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大鼠炎症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4mL·kg^-1·h^-1;LPS组:静脉注射LPS6mg·kg^-1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4mL·kg^-1·h^-1;低、中和高剂量Epi组:静脉注射LPS6mg·kg^-1后,分别静脉滴注Epi0.12、0.3和0.6μg·kg^-1·min^-1。在LPS注射前、注射后2和6h3个时点取血,检测血清ALT、AST、TNF-α、IL-1β和IL-10水平,并在6h时点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LPS组注射LPS后2、6h血清AST和A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同时血清TNF-α、IL-1β和IL-10水平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病理检查结果示:LPS组肝窦扩张、充血,局灶性肝细胞坏死。高剂量Epi可显著降低血清AST和ALT水平,减轻肝脏病理损伤,并显著可降低TNF-α水平和升高IL-10水平(1)8LPS组,P均〈0.05),但对IL-1β水平无影响。中、低剂量Epi对LPS致炎症性肝损害无明显保护作用。结论 Epi可通过抗炎作用减轻LPS诱导的炎症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2.
某中学爆发型脚气病及其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脚气病即VB1缺乏病,是由于VB1缺乏引起的代谢紊乱或疾病的表现,多见于以米为主食的地区。过精的粮食加工损失了各种营养素,尤其是维生素B1(VB1)更为突出,也引发了脚气病出现[1]。1998年6月,广西毛难族自治县环洲中学发生爆发型脚气病,本文对其...  相似文献   
3.
运用大流量空气采样器采集汽油车尾气颗粒物,用其有机提取物注射小鼠,测定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小鼠体重增长及脏器重量、抗体形成细胞试验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4 个指标。结果表明:小鼠腹腔染毒尾气颗粒物有机提取物(10mg/kg 、40mg/kg 、160mg/kg) 均可引起外周血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小鼠体重增长缓慢、脾脏与胸腺萎缩、抗体生成细胞分泌抗体减少、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受到抑制,并且均具有剂量反应关系。表明尾气颗粒物有机提取物对小鼠的免疫功能损伤是多方面的、广泛的。  相似文献   
4.
大气颗粒物有机组分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气颗粒物有机组分的遗传毒性,采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MN)和DNA碱解链荧光分析法(FADU)对太原市某一居民点大气颗粒物粗提取物及其5种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MN中,粗提取物(F0)、有机酸(F1)、有机碱(F2)、多环芳烃(F4)和极性化合物(F5)均有诱发微核作用,且呈现明显剂量反应关系(P<005)。它们致微核作用强度依次是:F1>F5>F2>F4;脂肪烃无诱发微核作用。(2)FADU中,F1、F2、F5均可导致DNA链断裂,且呈明显剂量反应关系,它们致DNA链断裂作用强度依次是:F1>F2>F5;多环芳烃作用不明确;脂肪烃无DNA链断裂作用。以上结果提示有机酸可能是大气颗粒物中重要的致突变成分,它对人群潜在危险性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卵巢-附件报告及数据系统(O-RADS)、妇科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GI-RADS)和简单法则风险预测模型(SRRisk)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2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的超声声像图,并分别以O-RADS、GI-RADS及SRRisk进行分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各方法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效能,比较其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差异。结果 622例中,454例良性、168例恶性(包含交界性)卵巢肿瘤。O-RADS、GI-RADS、SRRisk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AUC分别为0.94、0.93及0.93,敏感度分别为93.45%、91.67%及86.91%,特异度分别为88.33%、88.77%及89.87%,准确率分别为89.71%、89.55%及89.07%;其AUC、特异度、准确率相当(P均>0.05),而O-RADS的敏感度(93.45%)高于SRRisk(86.91%,χ2=7.69,P<0.01),GI-RADS的敏感度(91.67%)与O-RADS及SRRisk相当(χ2=0.80、3.50,P均>0.05)。结论 O-RADS、GI-RADS及SRRisk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效能均较高且彼此相当。  相似文献   
6.
董力  杨文敏 《职业与健康》2005,21(8):1218-1219
大气颗粒物有机提取物的遗传毒性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研究多以动物实验为主.对人体组织细胞的遗传毒性及潜在致癌性研究尚报道不多.为了进一步探讨大气颗粒物有机提取物及其组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本次实验采用液-液分配和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将大气颗粒物有机提取物分成5种不同的组分,以它们为实验材料,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实验对太原市1998年冬季某一居民点大气颗粒物不同有机组分的细胞遗传毒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5种食源致病菌16SrRNA基因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对5种常见食物中毒致病菌16SrRNA基因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进行分析,探讨该技术在食物中毒致病菌快速鉴别诊断中的可能作用。方法:5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标准株增菌后,提取DNA,通过特异引物对菌株的16SrRNA 序列的可变区进行扩增,扩增产物进行SSCP分析。结果:各菌株均分离出两条或以上特异性条带,条带间距离及相对位置差异明显,并有良好的重复性。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10-15个鼠伤寒沙门菌细胞。结论:5种常见食物中毒致病菌16SrRNA基因单链构象多态性具有种属特异性,PCR-SSCP分析法有助于快速、准确的从基因水平上对食物中毒致病菌进行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8.
董力  杨文敏 《毒理学杂志》2005,19(3):221-223
近年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有机提取物中含有有机致突变物及潜在致癌剂[1,2]。但有机提取物中究竟何类物质毒性最强,各种物质作用强度如何以及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尚少有报道。本次实验将大气颗粒物有机提取物分成5种不同的组分,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对太原市冬季某一居民点大气  相似文献   
9.
大气中不同粒度多环芳烃在人体呼吸系统的沉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太原市大气中5种多环芳烃(PAH)的含量进行了测量,并对呼吸道的沉积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47%~70%的含量富集于<2μm的颗粒物上,5种PAH在呼吸道的总沉积量为12.53μg/d,其中53%沉积于鼻咽区,15%沉积于气管支气管区,32%沉积于肺泡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开始抗病毒治疗(ART)时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不同水平对治疗脱失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ART库选取2008-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首次开始ART、年龄≥18岁的HIV感染者,分析其ART脱失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5月30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ART时基线CD4不同水平对ART脱失的影响。结果 共计58 502例HIV感染者进入队列,平均脱失比例为4.8/100人年。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感染途径、ART前WHO临床分期、初始治疗方案、目前治疗方案、治疗方案改变、ART开始年份等因素后,基线CD4为200~、351~、≥500个/μl组HIV感染者的脱失风险分别是<200个/μl组的1.110(95% CI:1.053~1.171,P<0.001)、1.391(95% CI:1.278~1.514,P<0.001)、1.695(95% CI:1.497~1.918,P<0.001)倍。HIV感染者因为依从性差而停药的比例为56.0%(1 601/2 861)。结论 随着HIV感染者接受ART时CD4水平提高,ART脱失风险明显增加。为减少ART脱失,应充分考虑开始ART时CD4水平,加强依从性宣传教育和治疗机构人员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