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肾祛邪方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血清IgE及IL-4的调整作用。方法:将100例PAR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给予补肾祛邪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和辛芩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L4、血清IgE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IgE、IL-4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的IgE、IL-4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祛邪方通过降低PAR患者的IL-4、IgE水平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莫西沙星对224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对224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二倍琼脂稀释法对224株肠球菌进行体外抗菌实验.并与意大利Aventis公司生产的替考拉宁和Lilly公司生产的万古霉素进行抗菌效果对比。结果莫西沙星的抗菌效果较好,对169株粪肠球菌和51株屎肠球菌的MIC90均为4mg/L,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169株粪肠球菌的MIC90分别为1、2mg/L;对51株屎肠球菌的MIC90分别为0.5和2mg/L。结论莫西沙星对224株肠球菌的抗菌效果较好,肠球菌对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均为76.34%。莫西沙星的抗菌效果低于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监测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患者下呼吸道、肺部及胃液标本病原菌的分布 ,测定其药敏 ,为临床治疗VAP提供选药依据。方法 采集患者的痰、下呼吸道分泌物、保护性毛刷刷检物(PSB)、肺泡灌洗液 (BAL)、气囊上滞留物和胃液标本 ,分离菌应用API细菌鉴定系统鉴定 ,药敏检测应用Kirby -Bauer纸片扩散法 ,统计软件应用WHONET 5 .1软件。结果 呼吸道标本共分离出 5 13株病原菌 ,革兰阴性杆菌 4 16株 ,占总分离菌的 81.1% ,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居多 ,分别占 31.4 %和 2 5 .7% ,革兰阳性球菌 32株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 ,占 3.5 %。酵母样真菌 6 5株 ,白色念珠菌居多 ,占 5 .1%。胃液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2 0株 ,其中革兰阴性杆菌 73株 (6 0 .8% ) ,革兰阳性球菌 15株 (12 .5 % ) ,酵母样真菌 32株 (2 6 .7% )。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 (AMK)较敏感 ,耐药率为 11.9% ,其次是头孢吡肟 (FEP)、亚胺培南 (IMP)和头孢他啶 (CAZ) ,耐药率分别为 2 3.4 %、2 9.8%和 36 .4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较敏感 ,耐药率为 13.8% ,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在80 %以上。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 (MEM)较敏感 ,耐药率分别为 0和 2 .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 (VAN  相似文献   
4.
米诺环素对224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米诺环素对224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二倍琼脂稀释法对224株肠球菌进行体外抗菌实验,并与多西环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等进行抗菌效果对比.结果:米诺环素对169株粪肠球菌和51株屎肠球菌的MIC90分别为4和2μg·ml-1,而多西环素对169株粪肠球菌和51株屎肠球菌的MIC90则分别为4和4μg·ml-1.结论:米诺环素对肠球菌的抗菌效果与多西环素相似.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6岁,2004年5月18日因缺氧性脑病在外院接受治疗,体检:患者入院时为植物人状态,营养差,双肺无湿啰音,X线显示双肺无纹理增粗,腹软,无肝脾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3.1×10~(12)/L,血红蛋白74 g/L,白细胞11.8×10~9/L,中性粒细胞0.82,尿、粪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住院4 d后,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未作细菌培养),体温38.7℃。随后进行抗感染治疗,应用亚胺培南25 d(剂量及其他药物使用情况不详),体温恢复。3 d后,体温又上升至39℃,继续应用亚胺培南7 d,体温无明显下降,遂连续两天采集静脉血送我院进行培养。其分离菌鉴定为念珠球拟酵母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氟康唑治疗12 d,体温恢复正常,感染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连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进行连翘对84株金葡菌和140株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连翘对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能抑制50%菌株的最低细菌浓度(MIC50)均为0.122g/L,而能抑制90%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90)分别为0.98和0.244g/L。[结论]连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1病例简介患者,男,56岁,农民,主因发热、咳嗽、持续性胸痛、胸闷,夜间不能平卧,于2005-12-12入院。自发病以来饮食、精神好,大、小便正常,既往无结核、肝炎等病史,吸烟20年。入院后检查血、尿、便常规均正常,血糖、肝、肾功能正常,血沉36mm/h,结核菌素实验( ),X线胸片示:左侧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流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7年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MRSA的检测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颁布的规则进行。结果3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检出率为60.06%,重症监护病房中MRSA的感染率高,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MRSA表现为多重耐药性。病原学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隔离和治疗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强化手卫生是预防MRSA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五倍子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及其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五倍子乙醇提取物进行124株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同时用显微镜观察用药后菌细胞形态和结构改变。结果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43株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81株甲氧西林敏感的表皮葡萄球菌(MSSE)的MIC90分别为0.288、0.144mg/mL;在显微镜下,经五倍子处理的表皮葡萄球菌菌细胞逐渐膨胀、增大,可能是五倍子进入菌细胞后,其抗菌物质与菌细胞发挥杀菌作用所致。膨胀到一定大小时细胞内含物逐渐消失。结论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使菌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0.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菌群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目的:监测近3年泌尿系感染病在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0、2001年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大肠埃希菌仍是引发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在菌,占50%左右,其次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非发酵菌属细菌;3年相比,葡萄球菌属细菌检出率逐渐减少,肠球菌和真菌检出率明显增多;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增加,尤其是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达70%以上;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较好。结论:临床医师必须密切关注本院流行病学变化、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合理应用 抗生素,减少耐药性播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