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45篇
  免费   5605篇
  国内免费   3873篇
耳鼻咽喉   730篇
儿科学   1035篇
妇产科学   829篇
基础医学   5018篇
口腔科学   1327篇
临床医学   16455篇
内科学   8134篇
皮肤病学   1162篇
神经病学   2531篇
特种医学   41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7篇
外科学   7525篇
综合类   33587篇
预防医学   13623篇
眼科学   1349篇
药学   13371篇
  115篇
中国医学   12995篇
肿瘤学   3031篇
  2024年   558篇
  2023年   2104篇
  2022年   1737篇
  2021年   1584篇
  2020年   2050篇
  2019年   2304篇
  2018年   2516篇
  2017年   1565篇
  2016年   2080篇
  2015年   2325篇
  2014年   5980篇
  2013年   4832篇
  2012年   5353篇
  2011年   5916篇
  2010年   5554篇
  2009年   5623篇
  2008年   5669篇
  2007年   5688篇
  2006年   5377篇
  2005年   5571篇
  2004年   5158篇
  2003年   4437篇
  2002年   3598篇
  2001年   3638篇
  2000年   3849篇
  1999年   3773篇
  1998年   3299篇
  1997年   3229篇
  1996年   2953篇
  1995年   2939篇
  1994年   2578篇
  1993年   1989篇
  1992年   1817篇
  1991年   1655篇
  1990年   1342篇
  1989年   1146篇
  1988年   855篇
  1987年   701篇
  1986年   582篇
  1985年   563篇
  1984年   447篇
  1983年   429篇
  1982年   392篇
  1981年   328篇
  1980年   247篇
  1979年   169篇
  1978年   126篇
  1977年   76篇
  1965年   58篇
  1964年   5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治疗前外周血炎性标志物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预后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142例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的最佳临界值,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各变量的预测价值。  结果  NLR、PLR、SII和LM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60、167.32、687.39和3.13。根据最佳临界值分别将研究对象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高NLR、PLR和SII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及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均显著低于低值组中相应值,高LMR组mPFS及mOS较低LMR组延长。  结论  治疗前升高的NLR、PLR、SII和降低的LMR可能与接受靶向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出血对酵母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和炎症的影响。方法:将胶原酶Ⅳ注入SD大鼠右侧 纹状体中建立脑出血模型,通过免疫印迹和ELISA 等方法测定大鼠脑出血后48 h 的Sirt2 的表达及炎症变化。利 用Hemin 诱导PC12 细胞损伤模拟体外脑出血模型,并检测Sirt2 及炎症变化;采用短发夹RNA(shRNA)-Sirt2 沉 默Sirt2 在PC12 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炎症的影响。结果:手术后48 h 脑出血行为学评分最低。脑出血组Sirt2 的表达 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脑出血组IL-6、IL-1β 表达显著升高。结论:脑出血可以促进Sirt2 的表达和炎症反应,降低 Sirt2 的表达可减缓炎症反应。 关键词 脑出血;沉默信息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姑息性胃切除联合术后化疗评分在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7年间收治的287例发生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χ2检验分析评分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与评分中得分为2分和1分的患者相比,得分为0分的患者肿瘤侵润至T4b 期的患者较少[31%(18/58)比50.8%(63/124)、56.2%(59/105),P=0.039]。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8.7月。对患者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浓度(≤40 g/L),腹水,腹膜转移范围较大,肿瘤T分期较晚,评分得分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均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评分[HR(95%CI):1.384(1.165~1.644),P=0.000],血清白蛋白浓度[HR(95%CI):0.759(0.593~0.971),P=0.028],肿瘤T分期[HR(95%CI):1.493(1.216~1.832),P=0.000]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评分对于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生存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面瘫复正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三七、熟大黄、紫花地丁、厚朴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处方中人参皂苷Rg_1的含量,色谱柱为Aglient ZORBAX SB-C_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结果:TLC鉴别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良好,阴性对照无干扰;人参皂苷Rg_1进样量在0.832~4.992μg(r=0.999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78%,RSD为0.5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面瘫复正散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穴位埋线是长效针灸,是在传统针具和针法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针灸技术的发展和延伸,穴位埋线的核心技术是穿刺技术,穴位埋线的三大要素中,针具、埋藏物、穿刺技巧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针具的改进成功实现了穴位埋线疗法的第一次飞跃,埋藏物的改进成功实现了穴位埋线疗法的第二次飞跃,穿刺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是穴位埋线疗法的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单药在标准治疗方案失败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设计,用PASS15 软件计算研究所需的样本量,从2017 年7 月到2018 年8 月入组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CRC患者52 例,给予阿帕替尼起始剂量750 mg或500 mg单药治疗;评估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随访评价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ORR、DCR、OS和安全性。结果:纳入研究的52 例CRC患者中45 例可以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其均为既往接受过至少2 次系统性化疗的晚期CRC患者。疗效:完全缓解0 例、部分缓解5 例、疾病稳定30 例、疾病进展10 例,ORR为11.11%、DCR为77.78%;预后:45 例患者的中位PFS 为3.95 个月(95% CI=3.16~4.74),中位OS为10.3 个月(95% CI=5.70~14.90);3 级以上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6 例(13.33%),高血压5 例(11.11%),蛋白尿5 例(6.67%),转氨酶升高4 例(8.89%),腹泻3 例(6.67%),疲劳2 例(4.44%),出血1例(2.22%)。结论: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标准方案失败的晚期CRC患者具有潜在的临床获益,安全性事件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有性生活的男性患者手术前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随访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采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22例,其中HoLEP 179例,TURP 443例,对其中年龄不超过75岁(307例)且手术前后有性生活史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术前术后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的勃起功能专项评分(IIEF-EF)及性功能问卷(MSF-4)评分。结果 307例患者中顺利完成随访126例,仅有50例患者随访期间有规律性生活,其中HoLEP 27例,TURP 23例。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IQR:9,21),失访181例。HoLEP术后IIEF-EF未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203),TURP术后IIEF-EF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MSF-4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在单项分析中HoLEP术后阴茎勃起质量(MSF-4-2)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96),TURP组术后MSF-4-2较术前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9),两组射精情况(MSF-4-3)和性高潮情况(MSF-4-4)较术前相比,评分均出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LEP组有18例(67%)发生逆行射精,TURP组有15例(65%)发生逆行射精。结论 HoLEP术后对患者性功能有影响,但与TURP对性功能影响并不相同,HoLEP对患者勃起功能影响较小,HoLEP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逆行射精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腹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率及超声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5月经术后证实为早期异位妊娠患者112例,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TACDS),观察组实施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典型异位妊娠影像学检出率,并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流动力学表现。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5,P=0.001);观察组附件包块(96.43%)、盆腔积液(94.64%)、胚芽(21.43%)、假孕囊(14.29%)、心管搏动检出率(10.7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1.5 mm检出率为96.43%(54/56),子宫内膜血流RI≤0.5检出率为94.64%(53/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结论:早期诊断异位妊娠应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诊断,典型超声表现观察更直观清晰,利于展开后续诊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