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医学院校创新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颖嘉  鲁鸿  文戈 《西北医学教育》2003,11(3):167-167,196
论述了医学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阐明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及再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细胞核因子NF-кB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可能具有核心调节作用,本文选择80例有随访结果的骨肉瘤,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NF-кB p65亚单位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同时观察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旨在探讨 NF-кB表达与骨肉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80例骨肉瘤中 48例 NF-кB p65阳性,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浆。NF-кB表达与VEGF表达和MVD呈显著正相关,而且NF-кB阳性组病人存活时间显著低于阴性组。该结果表明:①NF-кB p65是骨肉瘤相关的一种癌蛋白,在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②NF-кB对VEGF可能有正向调节作用,进而影响骨肉瘤血管生成;③NF-кB 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可能是影响骨肉瘤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超声诊断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旨在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的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对PBL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方法提取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纹理特征以预判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方法前瞻性 收集本院接受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证实为PTC的189例患者,常规超声检查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然后基于其PTC的超声横 切面、纵切面及双切面的纹理特征,利用随机森林方法对纹理特征进行筛选并建立预测模型,预测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是否发生 转移,并以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比对。结果189例患者中,术前甲状腺超声检查诊断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 率为35%,灵敏度为28.6%,特异度为55%。影像组学分析PTC的超声横切面/纵切面/双切面预测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准 确率为66.06%/68.12%/77.69%,灵敏度为53%/46%/40%,特异度为52%/53%/51%。结论结合PTC的超声横及纵双切面纹理 特征,影像组学方法预测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较单切面高,且远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骨肉瘤细胞核因子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核因子κB(NF-κB)表达与骨肉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有随访结果的骨肉瘤,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 p65亚单位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同时观察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9例由胆囊病变引起的胆囊周围炎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与胆囊病变,病程及胆囊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病例:本组9例,年龄24~78岁,男5例,女4例。其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3例,胆囊穿孔3例,胆囊胆总管内瘘1例,胆囊炎性肉芽肿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应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检测瘤灶边缘及中心部区域灌注参数及平均灌注参数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光、电镜观察瘤内新生血管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恶性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多数(87.88%,29/33)呈速升缓降型,良性组多数(80.00%,27/34)呈缓升速降型.恶性组平均曲线下面积、廓清时间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峰值强度、达峰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恶性组90.91%(30/33)见坏死灶,间质中见弥漫分布粗细不均的新生血管,血管丰富区位于癌巢边缘,异常扩张的大血管和裂隙状的新生血管并存.良性组均未见坏死灶,血管管径和分布均一.电镜下恶性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不同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旺盛的特征,癌灶边缘以扩张、迂曲的大血管为多,癌灶中心常见狭窄、闭塞的幼稚新生血管及固缩、变形的内皮细胞、周细胞.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曲线形态、各灌注指标及不同灌注区域灌注指标的差异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肿瘤间质中新生微血管密度、形态、分布、结构及功能的差异性是影像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三维血管重建,了解肿瘤对胰腺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对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前瞻性评估,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在胰腺癌可切除性术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胰腺癌患者进行术前CT检查和三维血管重建,将图像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处理,显示胰腺癌对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通过手术结果进行分析对照。结果 接受手术治疗患者78例。术前综合评估不能切除的40例中,36例手术无法切除,准确度为90%。术前综合评估能切除的38例中,实际切除29例,准确度为76%。结论 术前用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三维血管重建,可提供可靠的肿瘤和周围血管侵犯情况的影像学资料,对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正常乳腺、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导管内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的微血管生长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能量多普勒(PDI)、实时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MVI)技术检测20例正常乳腺、20例单纯增生、20例非典型增生(AH)、20例导管内原位癌、30例浸润性导管癌微血管数目、形态及分布特征,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随病程演进,MVD增加,PDI血流分级增高,MVI显示血管数目增多,由病灶周边进展为病灶内扩张、扭曲的血管出现,紊乱的血管网形成,但在病程初期改变不明显,显著变化始于AH阶段.结论 PDI、超声造影MVI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微血管生长变化规律,是用于高危人群监测随访无创而实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48岁 ,肾移植术后 1年半 ,因尿量减少 ,血肌苷增高3月余就诊。查体 :移植肾大小正常 ,中等硬度 ,无触痛 ,表面未触及明显结节。超声检查 :移植肾大小正常 ,内部回声不均质 ,中上极可见不规则回声减低区 ,范围 3 .1cm× 2 .1cm ,移植肾内血流信号普遍减少 ,分布较稀疏 ,以中上极回声减低区为著 ,该处仅测及 2支静脉血流束 ,未测及动脉频谱 (图 1) ;移植肾其余区域内测得大叶间动脉最大血流速度 14 .8cm/s ,阻力指数0 .77,小叶间动脉最大血流速度 10 .4cm /s ,阻力指数 0 .75。超声诊断 :①移植肾慢性排异反应 ;②移植肾中上极回声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