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建成的永生细胞株在传代过程中遗传特性是否发生改变.方法 对10株永生细胞株进行30代的长期传代培养,采用染色体显带、微卫星DNA及端粒酶活性检测技术,观察不同传代次数的永生细胞株二倍性、染色体核型、微卫星DNA及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 永生细胞株在30代以内,在染色体二倍性、核型、微卫星DNA方面保持稳定,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结论 经EB病毒转化的永生细胞株在有限代次内遗传特征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1)、乙型肝炎疫苗(Hbv)以及HepA-1、Hbv分别与佐剂硫酸乙酰肝素(HS)联合对树鼩进行免疫后树鼩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按照疫苗种类、佐剂以及免疫途径将树鼩随机分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末次免疫后的4周、8周、12周、16周和20周尾静脉采血,用ELISA法检测树鼩血清中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除空白对照组外,实验组均在末次免疫的第四周检测到抗甲型肝炎病毒(HAV)及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抗体,抗体水平随着免疫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并于12周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同时,联合HS佐剂组的体液免疫效果均优于单纯疫苗免疫组.并且不同抗原以及联合佐剂采用不同的免疫途径免疫树鼩其免疫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过对树鼩进行疫苗免疫原性和增强免疫效果检测,证实以树鼩作为动物模型进行疫苗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以人源RBP-4为靶标的疫苗免疫干预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2型糖尿病治疗新方法的推进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 以T7噬菌体为载体表达人源RBP-4的疫苗经皮下免疫2型糖尿病小鼠,同时设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经2次免疫后在不同时间点检测体液免疫水平、空腹血糖值及体重,并于20周处死动物进行病理学切片检测。结果 RBP-4疫苗有效诱导了抗RBP-4 IgG抗体的产生,并于12周达到峰值,同时,免疫组的空腹血糖值从第8周开始逐步下降,到第12周时较空载体组和空白组有显著差异,并始终维持在2型糖尿病发病值(7 mmol/L)以下。实验期间,2型糖尿病小鼠未出现蜷缩、竖毛、搔鼻、抽搐等明显异常,免疫组、空载体组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组织均未观察到明显病变,表明RBP-4疫苗安全性良好。结论 RBP-4疫苗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有可能成为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一个新突破点。  相似文献   
4.
摘要:在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治疗中,病毒型载体是较为常用的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的有效运载工具之一,分为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逆转录病毒载体及慢病毒载体等。在本文中,我们拟就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治疗中病毒型载体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做较为系统地阐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