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确诊为ICM心力衰竭患者44例,按 有无行介入冠脉再通治疗(PTCA)分为内科药物治疗组(简称常规组)和PTCA、支架治疗组(简称介入组)。常规组20例 行内科综合治疗,介入组 24例均行 PTCA,必要时放置支架。结果经 28.l±20.9(1~102)月随访,两组病人症状均有不 同程度的改善,介入组心功能改善和左室、左房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介入组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 0.05),常规组则无明显变化。随访期内常规组再住院次数明显高于介入组,分别为4.8±l.2次和2.l±0.8次,且常规组总 住院费用高于介入治疗组,并有6例死亡(33.3%),死因多为顽固性心力衰竭;而介入组仅有2例死亡(14.3%),且均非 心力衰竭所致。结论ICM心力衰竭为一进展性疾病,预后差,常规治疗效果一般,病死率较高;PTCA、支架置入术是治 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对于EP<40%的患者成功率较高,也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 ,34岁 ,因气促、心悸、浮肿和腹胀 1个月于2 0 0 0年 6月住院。 1年前曾出现多饮、多尿、多食 ,化验尿糖阳性、血糖增高 ,诊断“1型糖尿病”。采用胰岛素治疗 ,三多症状好转 ,血糖下降。此后正规皮下注射胰岛素 ,入院前 1个月 ,出现气促、心悸、胸闷、浮肿、腹胀、乏力、性功能障碍和心脏扩大。查体 :T 36 .4℃ ,P 70次 /min ,R 2 0次 /min ,血压12 6 /70mmHg(1mmHg =0 .133kPa)。面部皮肤青灰色 ,有褐色斑点 ,双肺呼吸音清晰 ,无干湿性音 ,心前区无隆起与抬举性搏动 ,心界向左扩大 ,心率 70次 /min ,律…  相似文献   
3.
利多卡因致短暂精神障碍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方法与转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合近几年来的国内外文献,阐述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方法与转归,认为积极、及时的冠脉再灌注治疗,尤其是右冠PTCA及支架治疗恢复房室结动脉供血,是房室传导阻滞转复为正常窦性心律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分别与0μmol/L、1μmol/L、10μmol/L的辛伐他汀温育24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ABCA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ABCA1表达逐步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辛伐他汀的调脂途径可能与其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ABCA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7.
例 1 患者男 ,71岁 ,因反复心悸、胸闷 6年 ,加剧 2个月 ,晕厥 2次 ,于 1997年 7月 17日急诊入院。 6年前患者每当骑自行车超过 2 0 0 0m时感心悸、气促 ,持续约 5min ,休息后可缓解 ;以后常在劳累 (如步行 5 0 0~ 10 0 0m)时出现上述症状。入院前 2月常在午夜睡眠中憋醒 ,伴胸骨后疼痛 ,持续 10min。入院 2天前无诱因突感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大汗、晕倒在地且二便失禁 ,约 15min后清醒 ,入院前 2h上述症状再发。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入院时查体无阳性发现。入院后查心电图 :窦性心律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VB) ,…  相似文献   
8.
对30例急性心脏压塞的病因、诊断、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进行了探讨,认为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的心包转移是本病最常见病因。心脏病患者介入诊疗过程中突然出现血压低等休克样症状,X线透视见小而静的心脏,应高度疑为急性心脏压塞。确诊ACT最可靠方法是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时可靠的心包减压术是缓解急性心脏压塞是有效的方法,经皮穿刺留置引流管或经皮穿刺气囊心包切开术对心包转移性肿瘤引起的急性心脏压塞具有预防再发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Themechanismofbloodflowduringclosed chest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 (CPR )inhumanbeingsremainscontroversialdespitethefactthatmodernCPRhasgainedwidespreaduseinclinicalpracticeformorethanfourdecades Twoprincipalandcompetinghypotheseshavebeenproposedtoex…  相似文献   
10.
袁某,男,59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发作2个月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与人争吵后突发心前区剧烈压榨样疼痛,伴大汗无力,在当地医院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给予一般扩张冠状动脉、止痛、吸氧及输液处理,未行溶栓治疗,症状好转出院。其后仍常发作心前区疼痛。否认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入院时检查:BP18/10wa(135/75mmHg),神志清醒,肺正常,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0b/min,律齐,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血糖为5.2mmol/L,在正常范围内。心电图提示下壁、前壁及右心室心肌梗塞,完全性有束文传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