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转化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使其成为能连续分裂永久生存的类淋巴母细胞(lymphoblastoid),利用这一特点建立各种疾病人群永生细胞株(immortalized cell lines),可永远传代,并且保存了每个个体的完整基因组,其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性不发生变化,可作为建立生物标本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患儿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educed folate carrier gene,RFCI)A80G多态性与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之间的关联性,为寻找NTDs危险因素的遗传易感标志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104个NTDs患儿及其母亲和100名正常儿童及其母亲的外周血DNA进行RFCI第80位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了后代RFCI A80G基因型与母亲孕期前后增补叶酸之间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 RFCI GG基因型的子代发生NTDs危险高于AA基因型子代(OR=2.56,95%CI=1.04~6.36);母亲孕早期不增补叶酸,生育NTDs的危险高于增补叶酸的母亲(OR=7.69,95%CI=2.86~21.75);母亲孕期未增补叶酸,其子代GG基因型,发生NTDs的危险是AA基因型的3.30倍(95%CI=1.15~9.65);在叶酸和RFCI基因交互作用研究中,母亲未增补叶酸和子代GG基因型同时存在,发生NTDs的危险是8.80(95%CI=2.86~29.82),交互作用系数为1.45,,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RFCI GG基因型可能是NTDs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子代RFCI GG基因型与母亲孕期叶酸缺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可能增加NTDs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3.
中国谷物制品中重要镰刀菌毒素膳食暴露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膳食暴露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和玉米赤霉烯酮(ZEN)水平。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2009年国产小麦粉和玉米制品中DON等10种镰刀菌毒素含量进行检测,结合小麦粉和玉米制品的膳食消费量,重点对我国居民膳食暴露DON、NIV和ZEN3种毒素进行点评估。结果 (1)在平均消费水平,仍有2.5%的成人和10%的儿童摄入DON的量超过每日耐受摄入量(TDI)。在P75消费水平,人群通过不同DON污染水平的小麦粉和玉米制品(成人:小麦粉P90,玉米制品P97.5;儿童:小麦粉P50,玉米制品P75)暴露DON的量分别为TDI的1.72和2.02倍(成人)、1.19和1.09倍(儿童);无论小麦粉还是玉米制品,在毒素平均水平,儿童高消费(P90、P97.5及P99)人群的DON暴露量均超过TDI,分别是TDI的1.81~3.17倍(小麦)及1.47~3.97倍(玉米);在一般消费模式和高毒素污染水平(P99)、消费量P75和毒素污染水平P97.5以及消费量和毒素污染水平均为P90及以上的情况下,成人通过玉米制品暴露ZEN的量超过TDI,在消费量P50、P75、P90、P97.5和P99模式下,分别有多于1%、2.5%、25%、25%和50%的儿童通过玉米制品暴露ZEN的量超过TDI。(2)由成人和儿童小麦粉高消费量(P90、P97.5及P99)计算的DON关注水平、由玉米制品高消费量(成人:P99,儿童:P97.5和P99)计算的DON和ZEN的关注水平均低于各自的平均污染水平。(3)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对污染高水平DON(P97.5及P99,儿童还有P90)的小麦粉和玉米制品的最大安全摄入量均低于各自的平均膳食消费量。成人由玉米制品中ZEN高污染水平(P99)计算的最大安全摄入量、儿童由小麦粉和玉米制品中ZEN高污染水平(P97.5及P99)计算的最大安全摄入量均低于各自的平均膳食消费量。结论儿童对3种真菌毒素的膳食暴露量均高于成人,是膳食暴露DON、NIV和ZEN的高危人群。长期摄入DON、ZEN高污染水平的小麦粉和玉米制品对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也较高。根据评估结果,我国现行DON和ZEN限量标准应下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educed folate carrier gene,RFC1)A80G多态性及可疑危险因素对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的影响,为寻找NTDs的遗传易感标志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PCR)方法,对104个NTDs儿核心家庭和100个健康对照儿核心家庭RFC1 A80G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且对家系成员RFC1基因型及其他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在控制其他因素后观察RFC1基因型、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对NTDs的独立影响,对NTDs杂合子父母G等位基因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 test,TDT).结果:NTDs患儿G等位基因频率(64.42%)高于对照儿(52.5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98,P<0.05);在单因素分析中,携带RFC1 GG基因型的子代发生NTDs危险高于AA基因型子代(OR=2.56,95% CI=1.04~6.36),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生育NTDs的危险高于增补叶酸的母亲(OR=7.69,95% CI=2.86~21.75),其他危险因素(如父亲年龄、母亲孕早期发热、母亲自然流产史)在病例对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子代RFC1 GG基因型(OR=2.91,95% CI=1.35~6.30)、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OR=4.32,95%CI=1.62~11.55)、母亲孕早期发热(OR=3.22,95%CI=1.26~8.26)对NTDs的发病危险具有统计学意义.TDT结果显示,RFC1基因G等位基因与NTDs之间存在关联(χ2=5.236,P<0.05).结论:在该研究人群中,RFC1 GG基因型可能是NTDs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发热对NTDs的发病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表观遗传学和表观遗传流行病学近年研究表明,高等生命遗传信息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基因组有更多的结构蛋白基因编码,还在于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复杂性。因此基因表达调控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其主要探讨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条件下改变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转化生长因子β3基因多态性与唇腭裂关联的核心家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国部分地区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sCL/P)与转化生长因子B3基因CA重复序列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对170个nsCL/P核心家庭成员DNA标本进行TGFβ3 CA重复序列多态性的检测。利用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危险度检验(HHRR)和运用家系为基础的相关性检验(FBAT)检验分析该突变与nsCL/P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TDT(OR=1.38,95%C10.93—2.06)和HHRR(OR=1.31,95%C10.93—1.84)检验发现,TGFβ3 CA重复序列多态性与nsCL/P发生之间的关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FBAT检验发现在显性和隐性模型中,TGFβ3基因多态性与nsCL/P发病危险之间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3 CA重复序列多态性可能是中国部分地区人群发生nsCL/P的危险因素,但还有待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神经管畸形(NTDs)发病危险和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A80G多态性进行关联研究,为寻找NTDs的遗传易感标志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RFLP—PCR方法.对104例NTDs儿及其父母和99名正常儿童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进行RFC1第80位SNP检测,对核心家庭基因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NTDs杂合子父母G等位基因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OT)。结果NTDs儿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儿,OR值为1.64(95%CI:1.08~2.49);GG基因型的患儿发生NTDs危险高于AA基因型(OR=2.56,95%CI:1.04~6.36);TDT结果显示,RFC1等位基因G与NTDs之间存在关联(x^2=5.2364,P〈0.05),携带G等位基因发生NTDs的危险是非携带者的1.56倍(95%CI:1.07~2.28)。结论发现在中国人群中RFC1基因多态性与NTDs存在关联,初步表明该基因G等位基因可能是NTDs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出生缺陷家庭类淋巴母细胞系,为今后进行出生缺陷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永久性生物标本资源。方法用EB病毒和免疫抑制剂环胞菌素A转化人类外周血B淋巴细胞,采用COz和非CO2两种培养方法。结果成功建立了33个出生缺陷核心家庭99个个体类淋巴母细胞株,C02培养法的转化成功率(100%)高于非C02培养法的转化成功率(66.7%);C02法培养时间比非CO2培养法缩短大约20~30d。结论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建立出生缺陷核心家庭类淋巴母细胞系是可行的,采用CO2培养可提高转化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孕期贫血与异常出生结局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孕期贫血与异常出生结局的相互关系。方法 前瞻性整群分析方法,对全国27个项目点,从1995年1月~1996年12月对306417个出生结局,采用统一的前瞻性的监测方法进行监测。结果 (1)得到与贫血相关妊娠结局的发病率及分布情况;(2)母亲妊娠期贫血对母婴的影响主要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窘迫(PRR)、前置胎盘以及羊水过多;(3)分娩期及分娩以后主要影响有围产儿、新生儿硬肿症发病率及新生儿存活率。结论 贫血是影响母婴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高达28.61%,对孕产妇和胎婴儿的健康均有严重的威胁,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0.
一、表观遗传学和表观遗传流行病学近年研究表明,高等生命遗传信息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基因组有更多的结构蛋白基因编码,还在于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复杂性。因此基因表达调控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其主要探讨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条件下改变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