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颈椎旋转手法对兔粥样斑块期颈动脉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健康的雄性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对兔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模及颈椎旋转手法干预,模型对照组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模,而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观测3组兔在不同干预后颈动脉各项拉伸力学性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比较,最大应变、最大载荷和生理性弹性模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最大应变比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分别小24.87%、52.09%;实验组最大载荷分别是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2.21、3.47倍;实验组生理性弹性模量分别是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1.60、1.89倍。结论相对正常颈动脉而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会降低颈动脉的拉伸力学性能,而对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兔进行颈椎旋转手法操作,会进一步降低颈动脉的拉伸力学性能。因此,临床上对于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最好避免进行颈椎旋转手法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推桥弓手法对食蟹猴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9只正常食蟹猴,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推桥弓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对推桥弓组和模型对照组食蟹猴建立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对推桥弓组给予相应手法干预,最后对3组的颈动脉血管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进行对比评价.结果(1)在彩超检查中,推桥弓组、模型对照组可见斑块形成,同时,在血管横切面面积、斑块横切面面积、斑块狭窄率方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推桥弓组、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桥弓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中,与空白对照组对比,推桥弓组、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桥弓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粥样硬化斑块对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会产生影响,但推桥弓手法在短期内不会影响斑块的稳定性,也不会加重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 内皮素:是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多肽,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所合成,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内皮素家族主要有3个成员,即内皮素1、内皮素2及内皮素3,分布各异,生理功能不尽相同,内皮素1可以强烈收缩局部微血管,使局部组织缺血,参加组织损伤过程。 CD34: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Ⅰ型跨膜蛋白,属于表面分子延酸黏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稳定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成熟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 背景:电刺激具有促进局部组织血管再生和调节血管活性物质表达的作用,但电刺激是否能促进肌筋膜激痛点局部组织血管再生和血流状态改变尚无研究报道。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肌筋膜激痛点局部组织微血管再生和血浆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刺激组,每组18只。模型组和电刺激组采用打击联合离心运动法建立肌筋膜激痛点模型,电刺激组大鼠给予肌筋膜激痛点电刺激干预(参数:直刺2 mm,电压强度6 V,频率20 Hz,脉冲宽度160 ms),干预30 min/次,1次/d,干预15 d。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7,15 d,每个时间点每组取6只大鼠,在肌筋膜激痛点局部取材,制片后进行苏木精-伊红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并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分析。采用ELISA检测血浆中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表达水平。实验方案中有关动物伦理问题已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结果与结论:①镜下可见:造模后肌筋膜激痛点局部组织呈现虫蚀样脆性改变;经电刺激干预后局部组织微血管增加,组织结构逐渐恢复;②微血管密度计数:干预前模型组、电刺激组较正常对照组偏低;干预7,15 d电刺激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均P < 0.01),电刺激组组内比较显著高于前一时间点;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各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血浆内皮素1与一氧化氮水平:干预前模型组、电刺激组内皮素1与一氧化氮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干预15 d电刺激组较前内皮素1水平降低(与0 d和7 d比较均P < 0.01),干预7,15 d电刺激组一氧化氮水平持续增加(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均P < 0.0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各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电刺激干预能够促进肌筋膜激痛点局部组织微血管再生,并能调节肌筋膜激痛点局部组血管活性物质的表达,改善肌筋膜激痛点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状态而促进局部组织修复。ORCID: 0000-0003-4313-6277(刘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以肌筋膜激痛点/扳机点/触激点/激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为关键点。MPS的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绝大部分围绕MTrP展开和深入,但MTrP发病机制不明确,以整合假说理论较盛行。MPS是一个常见而影响广泛的临床问题,占普通门诊患者的约15%[1],对人群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产生诸多影响[2]。由于病因、疾病模型等相关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安全区域。方法:选取20具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左侧8例,右侧12例),剥离以桡骨茎突为中心的长10 cm、宽5 cm的皮肤,仔细分离桡神经浅支、血管和腱鞘,找到桡骨茎突掌、背侧骨嵴最高点。观测桡骨茎突周围桡神经浅支和桡动脉的走行分布,并以桡骨茎突掌、背侧骨嵴及其最高点为标志,分别在桡骨茎突外侧腱鞘浅面和桡骨茎突外侧面骨沟处各划定1个安全治疗区域,测量并比较这2个安全治疗区域的面积。结果:(1)桡骨茎突周围桡神经浅支的走行分布。在桡骨茎突根部,桡神经浅支斜行于桡骨茎突外侧腱鞘浅面,其主要分支数量为1~2支,且走行于桡骨茎突掌、背侧骨嵴形成的骨沟之外,仅有部分细小分支覆盖于桡骨茎突腱鞘浅面。20具标本中,19具有2支桡神经浅支分支走行于桡骨茎突掌、背侧骨嵴形成的骨沟之外,1具有1支桡神经浅支分支走行于桡骨茎突背侧骨嵴之外。(2)桡骨茎突周围桡动脉的走行分布。桡动脉在桡骨茎突根部沿着桡骨茎突掌侧骨嵴的掌侧面走行,到达桡骨茎突掌侧骨嵴最高点,以30°±5°角折向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鞘的内侧,并斜行至手背。(3)安全治疗区域。桡骨茎突腱鞘浅面安全治疗区的面积大于桡骨茎突外侧面骨沟安全治疗区的面积[(303.04±38.63)mm~2,(134.29±24.37)mm~2,t=2.286,P=0.023]。结论:桡骨茎突掌、背侧2条骨嵴之间,掌、背侧骨嵴最高点连线以上,距离两骨嵴最高点1 cm以内,是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