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长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细胞毒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一种能较逼真地模拟移植排斥反应的体外实验模型。方法:利用EB病毒转化的BI林巴母样细胞系作为刺激细胞,诱导同种异体或异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效应细胞,然后检测效应细胞对刺激细胞源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建立长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细胞毒实验模型。结果:用不同刺激细胞诱导产生的效应细胞能有效杀伤刺激细胞来源的靶细胞,进一步克隆实验证实这种杀伤效应是由CD8^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所致,结论:长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细胞毒实验模型能较逼真地模拟器官移植受者体内发生的由CTL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1(soluble human leucocyte antigen G1,sHLA—G1)的真核细胞系。方法 采用核转染技术将质粒pcDNA3一sHLA—G1转入不表达HLA—1类分子的LCL721.221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通过RT—PCR及Dot—ELISA在基因和蛋白水平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 采用核转染法LCL721.221细胞转染效率可以达到约14%。RT—PCR检测发现了sHLA—G1基因特异性条带;采用Dot—ELISA方法利用sHLA—G1特异性抗体MEM—G/9检测,存在sHLA—G1蛋白。结论 通过核转染方法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sHLA—G1的真核细胞系。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一种有效诱导及克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原肽复合物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方法.用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样细胞系细胞作为刺激细胞,采用长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诱导自身外周血T细胞库中抗原肽-HLA复合物特异性CTL增殖、分化,并用有限稀释法对之进行克隆.通过细胞毒实验证实获得的CD3+、CD8+T细胞克隆具有高度抗原特异性并受某些HLA型别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1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表达可溶性HLA-G1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sHLA-G1。方法 从癌细胞系Jeg-3细胞中提取总RNA,借助RT-PCR技术扩增可溶性HLA-G1的cDNA并把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然后经酶切和测序法鉴定。结果 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实已成功构建pcDNA3-sHLA-G1。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可溶性HLA-G1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高压大鼠血红素氧化酶-1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与血红素氧化酶(HO)-1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门静脉部分缩窄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肝、脾及脾静脉HO-1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12只大鼠所检组织均未见HO-1mRNA表达。门静脉高压组有15只大鼠脾脏HO-1mRNA呈阳性表达(83.3%),10只大鼠脾静脉呈阳性表达(55.6%);肝组织未见HO-1mRNA表达。结论:门静脉高压大鼠处于应激状态,其脾脏及脾静脉HO-1mRNA表达增强,其代谢产物可能加剧门静脉高压。  相似文献   
6.
CTL对同种异体靶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特异性CTL杀伤的效应与HLA型别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已知型别的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样细胞(Epstein-Barr-transformed B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EBV-LCL)与同种异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共培养,激活同种异体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ity T cell,CTL),然后利用同位素释放法观察CTL对HLA-I类表型不同的EBV-LCL的杀伤活性。结果:用EBV-LCL-1刺激自身PBMC-1所诱翌的CTL-1a,只能杀伤EBV-LCL-1,而不能杀伤HLA-I类表型不同的EBV-LCL-2;但用EBV-LCL-2刺激PBMC-1所诱导的CTL-1b,却能有效杀伤HLA-I类表型不同的EBV-LCL-2。结论:①MHC表型不同的免疫细胞之间可以发生相互作用;②TCR既不单独识别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也不直接识别靶细胞表面的MHC分子(MHC特异性抗 原决定簇),而是识别MHC-抗原肽复合物的表达综合信息,后者可能是由MHC-抗原肽复合物表面的空间构象、电荷性质及其分布等信息所构成;③所谓CTL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是MHC-抗原肽复合物表面信息激活该信息性T细胞克隆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有效诱导及克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原肽复合物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方法,用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样细胞系细胞作为刺激细胞,采用长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诱导自身外周血T细胞库中抗原肽-HLA复合物特异性CTL增殖、分化,并用有限稀释法对之进行克隆。通过细胞毒实验证实获得的CD3^ 、CD8^ T细胞克隆具有高度抗原特异性并受某些HLA型别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细胞内Bcl-2水平与其对NK胸毒活性及对调亡诱导因素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抑制EB病毒转化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EBV-LCLs)胞内Bcl-2基因表达,然后观察NK细胞对其杀伤活性的改变以及其对致凋亡因素(地塞米松、撤除生长因子)敏感性的变化。结果:EVV-LCLs胞内Bcl-2表达水平与其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呈负相关(P<0.01);与无血清培养条件下EBV-LCLs细胞存活率呈正相关(P<0.01);与EBV-LCLs对地塞米松致凋亡作用的敏感性呈负相关(P<0.01)。结论:胞内Bcl-2水平可能是决定靶细胞对NK细胞杀伤活性敏感性的关键因素之一,NK细胞对EBV-LCLs的杀伤机制之一可能是诱导细胞调亡。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氦氖激光照射小白鼠后其骨髓的细胞分裂率,发现对照组与2934mJ/mm~2、2718mmJ/mm~2、2040mJ/mm~2激光隔日照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但与同上剂量隔5日照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我们认为氦氖激光隔日照射可促进小白鼠骨髓的细胞分裂。本文还分析了2934mJ/mm~2、2718mJ/mm~2隔日照射小白鼠后骨髓细胞染色体及微核出现率的变化,发现2934mJ/mm~2照射后染色体数目异常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2718ml/mm~2照射后染色体数目异常以及2934mJ/mm~2、2718mJ/mm~2照射后染色体结构畸变和微核出现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溶性HLAG1对活化的同种反应性T细胞FasL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借助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表达可溶性HLAG1的真核表达质粒;把重组质粒转染入宿主细胞,表达可溶性HLAG1并借助免疫亲和层析技术纯化可溶性HLAG1蛋白;用EB病毒转化的同种异体B淋巴细胞作为刺激细胞,通过长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激活同种反应性T细胞。活化T细胞经不同浓度可溶性HLAG1处理12h后,用Westernblot法检测其FasL表达情况;处理24h后,用FACS检测其凋亡情况。结果可溶性HLAG1能够上调活化的同种反应性T细胞表达FasL;能够促进活化的T细胞发生凋亡,且上述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可溶性HLAG1分子能够使活化的同种反应性T细胞表达FasL升高,进而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