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一种人肠系膜小动脉平滑肌细胞急性酶分离法并在分离的细胞上研究其离子通道特性.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分离出人肠系膜小动脉平滑肌细胞,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通道电流.结果该方法分离过程简单,所获细胞数量多,形态正常,在这些细胞上容易记录到正常的外向钾通道电流.结论应用本方法易得单个活性正常、形态完整的人肠系膜小动脉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 ,CPB)是一种非生理的循环方式,它可激活各种体液因子和细胞,引发CPB相关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肺血管和实质的病理改变,影响术后肺功能。CPB期间静态膨肺对肺的保护作用存在争议,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静态膨肺对CPB后动脉血气和术后带管时间的影响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果蝇脑神经元胰蛋白酶急性分离的新方法。方法:解剖果蝇晚三龄幼虫脑组织,用胰蛋白酶化学消化并辅以机械微振荡法分离制备单个细胞,用果蝇细胞培养液适当孵育。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类,结合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其电生理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该方法成功制备出三类大小和形态各异、活性较好的果蝇脑神经元,未见神经胶质细胞;以三型细胞为电生理学研究对象,记录到五种类型的全细胞外向钾电流。结论:我们建立的果蝇晚三龄幼虫脑细胞急性分离方法简便易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死亡病例分析(附6例报告)王宏英,张贞雄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ICU200061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AHNP)是一种进展快,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急腹症。现将我院ICU二年间死亡的6例重症病人进行总结分析,从中吸取教...  相似文献   
5.
乳化异氟醚腹腔注射对大鼠的麻醉作用与安全性   总被引:34,自引:17,他引:17  
目的 观察乳化异氟醚单次腹腔注射对大鼠的麻醉作用及测定乳化异氟醚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半数致死剂量(LD50)。方法 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13组,ED50组(内含6个亚组)、LD50组(内含6个亚组)及对照组,每亚组及对照组各10只,雌雄各半。其中ED50组为单次腹腔内注射不同浓度2.30%-6.00%乳化异氟醚1.5ml/100g,LD50组为单次腹腔内注射不同浓度4.09%-10.64%乳化异氟醚2ml/100g。对照组为单次腹腔注射纯30%脂肪乳2ml/100g。观察大鼠翻正反射、毒性反应和死亡。结果 ED50组和LD50组乳化异氟醚用量分别相当于液态异氟醚的(0.57±0.07)ml/kg和(1.26±0.10)ml/kg,95%可信区间分别为0.51-0.64和1.10-1.45ml/kg,ED50组麻醉起效时间为(2.6±1.0)min,作用时间为(28±11)min;治疗指数(TI)为2.24。结论 (1)单次腹腔注射乳化异氟醚在大鼠可产生有效的可逆的全身麻醉作用;(2)乳化异氟醚腹腔注射为短时间(20-30min)动物实验提供一新的麻醉给药途径;(3)单次腹腔注射乳化异氟醚ED50、LD50测定为该麻醉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果蝇晚三龄幼虫脑神经元的快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果蝇晚三龄幼虫脑神经元急性分离的新方法,并对分离制备的脑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电生理学记录。方法解剖果蝇晚三龄幼虫脑组织,用胶原酶化学消化并辅以机械微振荡法分离制备单个细胞,用果蝇细胞培养液适当孵育。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类,结合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其电生理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成功制备出三类大小和形态各异、活性较好的果蝇脑神经元.未见神经胶质细胞;以三型细胞为电生理学研究对象,记录到五种类型的全细胞外向钾电流。结论新建立的果蝇晚三龄幼虫脑细胞急性分离方法简便易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人肠系膜小动脉平滑肌细胞膜外向钾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 :用酶消化法获得急性分离的人肠系膜小动脉平滑肌细胞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外向钾通道电流。结果 :在刺激电压 (Vt)- 70mV~ +70mV条件下 ,引发一外向钾电流 ,该电流可被 3mmol/LTEA阻滞 6 1%± 5 % ,异丙酚 (4 3μmol/L、86 μmol/L)分别增加外向钾通道电流幅值达 (13± 3) %和 (36± 7) %。 结论 :异丙酚增强人肠系膜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钾通道电流 ,提示钾通道开放增加可能介导异丙酚引发的血管扩张。  相似文献   
8.
冠脉搭桥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调查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机观察133例搭桥术后患者,分成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两组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将有显著差异的因素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患低氧血症者25例,发生率18.80%;其中轻度15例(11.28%),重度10例(7.5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为体外循环(CPB)时间和手术时间、年龄、术中液体总量、室壁瘤。体外循环时间为最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后镇痛观察李中张贞雄安小虎宋建云附属甘泉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65)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芬太尼;镇痛中图号R6143下肢、胸腹部手术后患者可通过在硬膜外腔中注入吗啡类或其它药物以达到术后镇痛的目的。而上肢手术多采用臂丛神经...  相似文献   
10.
不同芬太尼背景剂量PCSA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术后患者皮下自控镇痛(PCSA)合理、安全有效的参数设置,为PCSA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选择ASA Ⅰ~Ⅲ级、年龄20~65岁、欲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根据芬太尼背景用药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 1.2 (Ⅰ组)、1.0 (Ⅱ组)、0.8(Ⅲ组)、0.6 (Ⅳ组)、0.4 μg/(kg*h) (Ⅴ组)5组,每组PCA单次芬太尼剂量为0.4 μg/kg,锁定时间为10 min.用双盲法对各组镇痛后2、6、12、24 h时点的VRS评分,镇静评分,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血压、心率、呼吸、脉氧饱和度(吸O2 3 L/min)和术后24 h芬太尼总量、背景用药芬太尼总量、PCA芬太尼总量和PCA次数进行效果评价.结果Ⅰ、Ⅱ组在镇痛后各时间点的VRS评分低于Ⅲ~Ⅴ组,其中镇痛后6、12、24 h,I组、Ⅱ组与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镇痛后24 h组Ⅰ的镇静评分为2.94±0.24分,明显高于Ⅲ组(2.47±0.48)、Ⅳ(2.31±0.74)、Ⅴ组(2.23±0.43)(P<0.05),Ⅱ组的镇静评分(2.62±0.49)也高于Ⅴ组(P<0.05);各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和对肠蠕动恢复时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无差异(P>0.05);在吸氧下(3 L/min)镇痛后24 h Ⅰ组呼吸频率和指脉氧饱和度明显低于Ⅲ~Ⅴ组(P<0.05).镇痛后24 h芬太尼总量及背景芬太尼总量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PCA芬太尼总量及PCA按压次数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结论Ⅲ、Ⅳ组镇痛效果较好,镇静适度,对呼吸抑制较轻,其中Ⅳ组用药量较少,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