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19县市小兽体表蚤类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云南省19县市小兽体表蚤类生态位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两者间协同进化关系。采用Levins模型和Cowell-Futuymas模型分别测定47种小兽体表部分主要蚤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生态位宽度最宽的是特新蚤(0.0987),其次是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0.0749)、低地狭臀蚤(0.0734),最窄的为伍氏病蚤(0.0216)。方叶栉眼蚤与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0.5),与伍氏病蚤的重叠指数最低(0.0021)。印鼠客蚤与缓慢细蚤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0.8660),与无值大锥蚤最低(0.0048)。蚤类生态位宽度值低,表明其与宿主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程度相对较高;生态位宽度值高,表明其与宿主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程度较低。两种蚤的生态位重叠值高,表明其在宿主选择上趋于相同或相近;反之,则差异较大。生态位宽度可以作为蚤类与其宿主动物间协同进化的一个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博禾祛痘霜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116例均为Ⅰ、Ⅱ、Ⅲ级寻常性建疮患者,全部外用博禾祛痘霜,每日二次,用药三周后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级有效率89.3%,Ⅱ级有效率82.4%,Ⅲ级有效率76.9%,并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博禾祛痘霜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登封市外环境中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变化趋势及病原分布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外环境(家畜、家禽粪便)标本,送实验室检验.利用SPSS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集外环境标本431份.121份阳性外环境粪便标本中,O157有22份(18.18%),耶尔森氏菌有51份(42.15%),O...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胜勇 《中外医疗》2008,27(14):35-3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类型,方法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行骨瓣开展颅术46例,小骨窗开颅术48例,微创穿刺治疗42例.术后死亡37例(27.2%),存活99例(72.8%),恢复差类占42.6%,良好类占57.4%.结论 不同类型的高血压脑出血应及时早期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早期徽创穿刺清除血肿可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兽及其体表寄生蚤类的性比。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调查点,捕获小兽动物并收集体表寄生蚤,进行常规分类鉴定分析小兽及蚤类性别比例。结果共捕获10856只小兽,隶属于10科27属47种。从小兽体表采获蚤类9532只,隶属于5科、22属、39种。黄胸鼠、大绒鼠、齐氏姬鼠和褐家鼠是小兽主要优势种群。方叶栉眼蚤、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为蚤类主要优势种。小兽雌雄比例为1∶0.99,蚤类的雌雄比例为1∶0.81。结论云南地区小型兽类的性别比接近1,蚤类雌性所占比例略高于雄性。  相似文献   
6.
我所于2002年2月-2003年6月用河北博恩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博禾美白霜治疗109例黄褐斑,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并掌握河南省登封市感染性腹泻的发生、流行特征、变化趋势及分布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腹泻病人大便标本,送实验室检验;利用SPSS13.0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集腹泻病人标本256份。63份阳性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志贺氏菌6株(8.45%)、OX+50株(70.42%)、5株0157(7.04%)、沙门氏菌4株(5.63%)、耶尔森氏菌6株(8.45%)。结论此次监测结果初步揭示了登封市的感染性腹泻病原谱。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神经外科昏迷促醒中心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病原菌情况,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昏迷促醒中心21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痰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统计病原菌检出情况及耐药率,根据是否发生MDRO分为观察组(是)和对照组(否),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昏迷促醒患者发生MDRO的影响因素。结果 211例调查对象痰标本共检出病原菌285株,其中有130例发生MDRO,共188株,耐药率为65.96%(188/28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比分别为54.26%、32.98%、12.77%。两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血糖水平、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营养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机械通气时间、血糖水平、联合使用抗菌药物、NIHSS评分、营养风险是MDRO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登封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下简称为小肠结肠炎菌)生物学特性及宿主分布特征。方法从宿主粪便及猪咽拭子中分离培养小肠结肠炎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2011年采集标本共计1 988份,分离出358株小肠结肠炎菌,总检出率为18。其中,猪标本检出率最高,达23.91%(333/1 393);其次是犬标本检出率为17.86%(5/28)。毒力基因ail+、yst A+、yst B-、yad A+、vir F+与ail+、yst A+、yst B-、yad A-、vir F-各占77.37%(277/358)、2.51%(9/358),均为致病性菌株。结论小肠结肠炎菌的主要宿主为猪与犬,以致病性菌株居多,应警惕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菌通过宿主动物传播给人及其他动物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和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78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78例DAI伤者中66%为交通伤,伴脑挫裂伤者55例(71%)。CT/MRI发现出血灶者52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和原发脑干伤被包含其中,且常常与脑皮质挫裂伤伴发。将原发性脑损伤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损伤两大类似乎更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