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的检测方法,估测介导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方法 受试者取卧位,应用CHEP刺激器,于两个强度水平(49.5℃和54.5℃)应用可调节脉冲,刺激部位为鱼际肌、手背、前臂的掌侧面.受试者在每次刺激后,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标准对刺激强度分级.以Keypoint仪器记录,记录点为Cz和Pz.测定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诱发电位的主要成分及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为:49.5℃和54.5℃刺激鱼际肌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3.2±0.3)、(4.4±0.5)级;54.5℃刺激手背和前臂掌侧面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6.3±0.8)、(7.2±0.5)级.于记录点记录到3个主要成分:Cz/N550、Cz/P750和Pz/P1000.介导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12.9±7.5)、(1.7±0.4)m/s,分别与Aδ纤维和C纤维的传导速度相对应.结论 CHEP能较为稳定、可靠地引出,介导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为Aδ纤维和C纤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腓骨肌萎缩症1A型(Charcot-Marie-Tooth1A,CMT1A)患者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CIDP)患者F波改变的特点和原因。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CMT1A和CIDP患者各30例,记录临床资料、电生理指标(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H反射)、神经功能等级评分等,部分患者行臂丛和腰丛的磁共振影像检查,分析比较结果。结果:CMT1A患者的正中神经平均运动传导速度为(21.10±10.60) m/s, CIDP患者为(31.52±12.46)m/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01), CMT1A患者中约43.3%(13/30)未引出尺神经F波,明显高于CIDP未引出F波的患者比例(4/30,13.3%),χ2=6.65,P=0.010。在可引出F波的患者中,CMT1A组患者的F波潜伏期为(52.40±17.56) ms, CIDP组为(42.20±12.73) ms...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腹直肌肌电图(EMG)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各参数正常值。方法:测定109例正常人腹直肌EMG的MUAP的时限、波幅及多相波。结果:腹直肌EMG的MUAP参数分别为:波幅373.78±56.46μV,时限9.95±1.13 ms,多相波19.40%±1.52%。结论:腹直肌EMG各参数能可靠、稳定地测出,有助于脊髓胸段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研究黄芪蜜炙后多糖、单糖、寡糖及非糖类小分子成分的整体变化。方法 结合糖组学和代谢组学,运用超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UPLC-PDA)、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HPLC-ELSD)、高效凝胶渗透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HPGPC-ELSD)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UHPLC-Q-Orbitrap...  相似文献   
5.
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1, HSV-1)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病原体,感染角膜可引起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 HSK)。HSV-1可潜伏于三叉神经胞体,易形成复发感染。多次反复恶化可造成角膜免疫-炎症反应损伤,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进一步导致角膜浑浊、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是导致角膜盲的首要病因之一。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不能根除HSV-1,本文将汇总有关HSK的最新治疗进展,主要从抑制HSV-1入侵、增殖以及减少新血管生成两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角膜共焦显微镜(CCM)评价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小纤维病变情况及其诊断价值。方法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57例, 为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 男性37例、女性20例, 年龄24~80(52±11)岁。健康对照组30名, 男性21名、女性9名, 年龄23~76(55±13)岁。采用CCM量化分析角膜神经纤维的角膜神经纤维长度(NFL), 神经分支密度(NBD), 神经纤维密度(NFD), 神经纤维弯曲度(NFT), 并同时进行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 皮肤交感反射(SSR)等检查。计量资料用xˉ±s或M(Q1, Q3)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组间比较用t检验, 偏态分布计量资料可用秩和检验等非参数检验, 计数资料分析用χ2检验。多因素计量资料相关分析用简单相关分析。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处理。结果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组角膜NFL、NFD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2.2±4.4)mm/mm2比(15.1±4.5)mm/mm2, P=0.028;(50.8±24.0)个/mm...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款冬花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款冬花生品和炮制品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检测波长:417.5 nm。结果:款冬花总生物碱在6.75~135.0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85.228x-0.0401(r=0.9995)。款冬花生品样品中总生物碱平均含量为0.1070mg·g-1,蜜炙品样品中总生物碱平均含量为0.1633 mg·g-1,甘草炙品样品中总生物碱平均含量为0.0861 mg·g-1。结论:该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款冬花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款冬花生品经炮制后,总生物碱含量发生变化,且炮制方法不同,总生物碱含量变化不同。蜜炙品的总生物碱含量最高,生品次之,甘草炙品最低。  相似文献   
8.
多指标-响应曲面法优选酒炖熟地黄最佳炮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基于响应曲面技术,应用HPLC法定量测定,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角度建立酒炖熟地黄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定量分析,以地黄苷D、益母草苷、5-羟甲基糠醛(5-HMF)和毛蕊花糖苷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曲面设计法考察地黄浸润时间、加黄酒量、炖制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酒炖熟地黄炮制工艺的影响,寻找出最佳炮制工艺。结果色谱柱为Tnature-C_(18)柱(250 mm×4.6 mm,5μm),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25℃。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4∶96),检测波长为203 nm;5-HMF和毛蕊花糖苷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15 min,11%乙腈;15~15.1 min,11%~16%乙腈;15.1~50 min,16%乙腈;检测波长为334 nm。酒炖熟地黄的最佳工艺为100 kg生地加入黄酒60 kg,浸润12 h,密闭炖制38 h,在76℃干燥33 h。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稳定可行,适合所选成分的测定。采用响应面法建立的模型相对准确,可以较好地预测4种成分含量;优选的酒炖熟地黄炮制工艺方法可行,为制定熟地黄的质量标准和现代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乙肝口服液中三七、赤芍、延胡索、当归的薄层鉴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乙肝口服液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乙肝口服液中的三七、赤芍、延胡索、当归进行鉴别研究。结果:三七、赤芍、延胡索、当归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重现性好,无干扰。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乙肝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痛觉诱发电位的特点,评估其痛觉通路的传导.方法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60例,取卧位,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刺激器,直径27 mm(面积573 mm2),加热速度70℃/s.于54.5℃应用可调节脉冲,刺激部位为手背、前臂的掌侧面、第7颈椎棘突处(C7).记录仪器:Keypoint.net仪器.记录点为Cz和Pz.同时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测,记录其波形及潜伏期.并对6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相应研究.结果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波形无异常,潜伏期分别为:手背刺激(561.2±28.6)ms,前臂掌侧刺激(540.1±39.2)ms,C7刺激(512.7±31.4)ms,与健康对照组[(558.7±30.2)、(536.6±23.5)、(501.8±26.0)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23、4.51、3.74,P>0.05).其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均正常.结论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正常,提示其痛觉通路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