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产妇年龄23~37岁,10例出现妊娠合并症,10例胎儿出现异常临床表现。肿瘤大体表现为凸出于胎盘胎儿面的灰粉色至暗红色、界线较清的结节,最大径0. 3~7. 5 cm,最大径小于0. 5 cm的肿瘤易漏诊。镜下见肿瘤富于毛细血管。免疫表型:CD31、CD34和FLI-1均阳性,Ki-67核增殖指数5%。结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可伴发多种妊娠合并症。  相似文献   
2.
患者33岁,因2个月前行子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Ⅲ)入院治疗.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经产型,子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及双侧附件阴性.手术锥形切除子宫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EZ1和survivin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FEZ1、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中,FEZ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67.9%、36.0%、22.5%,survivin分别为10.0%、25.0%、52.0%、57.5%。FEZ1在CIN组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survivin则高于正常组(P<0.05)。二者在CINⅠ级与Ⅱ级、CINⅠ级与Ⅲ级两组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NⅡ级与Ⅲ级之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EZ1和survivin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53,P<0.001)。结论 FEZ1的异常低表达与survivin的异常高表达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发展,二者的联合检测可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57Kip2及Ki67抗原在水泡状胎块(HM)及水肿性流产(HA)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搜集HM及HA病例共18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P57Kip2及Ki67抗原表达情况,并对病理诊断结果进行重新评估。结果:P57Kip2在完全性水泡状胎块(CHM)中呈阴性表达,ki67高水平表达;P57Kip2在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HM)及HA病例中呈阳性表达,Ki67在PHM中以中、高等水平表达,在HA病例中低水平表达;Ki67在PHM与HA病例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57Kip2及Ki67蛋白可作为HM诊断与分型的一种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正皮肤乳头状汗管囊腺瘤(syringocystadenoma papilliferum,SCAP)由Peterson于1892年首先提出,是一种向汗腺导管或腺体方向分化的的皮肤附属器肿瘤。临床比较少见,这种损害通常由头面部皮脂腺痣发展而来。本病常在出生后或幼年发病,大约一半患者出生时即存在,约25%的患者在青春期和成年期发生在躯干、外生殖器和腹股沟区域,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BrdU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用于体内示踪的效果,及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干预对移植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双重标记技术对前期关于治疗猴脊髓损伤实验研究的相关的石蜡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控释GDNF+细胞移植组4例,单纯细胞移植组织4例,分别进行BrdU-Nestin双重染色、BrdU-NF双重染色、BrdU-GFAP双重染色。结果猴脊髓组织石蜡标本内可以显示BrdU阳性细胞,并且可以同时呈NF或GFAP阳性表达,Nestin呈阴性表达;添加控释GDNF者BrdU阳性细胞数量多(P=0.10),并且NF阳性表达水平高(P<0.05),自体神经元保存数量较多(P<0.05)。结论 BrdU体外标记干细胞进行体内示踪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控释GD-NF可以增强移植细胞的存活、增强其向神经元分化的能力,并且可以更加有效的保护自体神经元,促进神经功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放血疗法治疗疲劳性胫骨骨膜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案 崔某某,男,24岁,军官.主诉小腿疼痛4年.患者酷爱踢足球、打篮球,经常连续运动2~3h,4年前,踢球后出现小腿疼痛,休息数小时可缓解,未介意.近1年来上述症状加重,步行距离稍远一些亦出现小腿疼痛,休息1天可缓解,曾多方求医无效,今来我处就医.查:双侧胫骨前内侧压痛明显,无红肿.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1岁,主因发现盆腔包块入院,超声提示右侧阔韧带子宫肌瘤,盆腔囊性包块,手术切除阔韧带表面突起肿物及右侧卵巢囊肿(病理证实右侧卵巢囊肿为黏液性囊腺瘤)。阔韧带肿物病理检查,肉眼所见:不整形组织一块,大小为1.8cm×1.5cm×1.5cm,分叶状,灰白质硬,脱钙制片。镜下所  相似文献   
9.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可以有效地促进猕猴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目的:验证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猴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是否优于单纯细胞移植。方法:将急性重度脊髓损伤模型恒河猴分为3组,联合移植组采用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样细胞联合移植,单纯细胞移植组给予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制备脊髓组织石蜡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空洞形成情况,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空洞面积。结果与结论:对照组脊髓结构严重破坏,空洞面积大、累及范围广;单纯细胞移植组脊髓结构保存较好,有小面积空洞,偶有较大空洞形成;联合移植组脊髓结构保存最好,仅存在小面积空洞。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提示与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比较,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更佳,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减少脊髓空洞的形成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92例重型颅脑损伤进行分析,其中GCS评分:6~8分52例,3~5分40例.结果 本组患者存活74例(80 4%),根据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29例(31 5%),Ⅱ级25例(27 2%),Ⅲ级18例(19 6%),Ⅳ级2例(2 2%),死亡18例(19 6%).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具有明显优越性,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