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背景:黄芪桂枝五物汤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和部分情感障碍疾病的治疗,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初步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依据“异病同治”原则治疗颈椎病和焦虑症的共同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建库至2021-09-01有关黄芪桂枝五物汤、五味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应靶点。以“Cervical spondylosis”和“Anxiety disorder”为检索词,检索Genecards,OMIM,Pharmgkb,TTD以及DrugBank数据库建库至2021-09-01所有数据,挖掘颈椎病和焦虑症的疾病靶点;应用R软件对疾病与药物靶标映射获取共有靶点,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和STRING平台分别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关系与蛋白互作网络,筛选网络核心共有靶点;运用R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以及KEGG路富集分析;应用Vina软件、PyMOL软件对网络关键交集靶点与主要活性成分分子对接和展示。结果与结论:①共筛选出黄芪桂枝五物汤药物有效活性成分73个,主要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和β-胡萝卜素等;②与疾病共有靶点19个,关键靶点为白细胞介素1、TP53、缺氧诱导因子1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等;③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奈酚可靶向调控白细胞介素1、TP53和缺氧诱导因子1;④GO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颈椎病和焦虑症的机制主要涉及活性氧代谢过程、炎症反应的调控、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⑤KEGG分析结果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126条共有通路发挥对颈椎病和焦虑症“异病同治”的作用;⑥上述数据证实,黄芪桂枝五物汤“异病同治”颈椎病和焦虑症可能通过槲皮素、山奈酚等活性成分抑制神经免疫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凋亡等相关生物学过程发挥作用,以此为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为基础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炎症相关胃癌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K19-Wnt/C2mE转基因胃癌小鼠随机分为18β-GA给药组(n=36)和对照组(n=36)。18β-GA给药组小鼠给予质量浓度0.1% 18β-GA饮水,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52周后观察2组小鼠胃癌发生率和胃黏膜形态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组小鼠胃黏膜上皮细胞中Ki-67、F4/80、ATP4a、KCNE2、胃蛋白酶原C (PGC)、Wnt-1、β-catenin和环氧化酶2(COX-2)的组织化学评分(H-score)。结果:对照组小鼠胃黏膜出现隆起型肿瘤、不典型增生和慢性胃炎。与对照组比较,18β-GA给药组小鼠胃癌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9),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1),胃黏膜细胞及组织结构异型性减少,炎症反应减轻。与对照组比较,18β-GA给药组小鼠胃黏膜上皮细胞中Ki-67、F4/80、Wnt-1、β-catenin和COX-2的H-score明显降低(P<0.05),ATP4a、KCNE2和PGC H-score明显升高(P<0.05)。结论:18β-GA可抑制K19-Wnt/C2mE转基因小鼠胃癌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18β-GA减轻胃黏膜内炎症反应,有效改善胃黏膜上皮细胞分化,从而抑制胃癌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种常用金属卡环弹性形变与卡环进入倒凹量的关系。方法:使用作者与有关人员自行设计的卡环张开位移钳,电子万能材料测试仪测试三种金属卡环弹性形变。结果:不锈钢丝卡环弹性最高,18-8铬镍合金铸造卡环弹性较差,钴铬合金铸造卡环弹性最小。结论:不锈钢丝磨牙卡环进入倒凹量可大于0.5mm,双尖牙环进入倒凹量0.5mm,铸造合金磨牙卡环进入倒凹量应小于0.5mm,铸造合金双尖牙卡环进入倒凹量应小于0.25mm。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脑瘫的有效性及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背景: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种广泛的神经损伤性疾病,其病因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明确,用于该病分类或监测的分子指标也尚未见报道。目的:分离培养儿童脑瘫患者脑脊液来源的外泌体,使用无标记定量质谱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其外泌体的蛋白质组表达谱特征,为儿童脑瘫群体的分型、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选择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脑瘫患者,其中痉挛型脑瘫患者4例,混合型脑瘫患者3例,每位患者抽取3 mL脑脊液,通过超速离心法分离儿童脑瘫患者脑脊液中的外泌体,并使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透射电镜和蛋白质质谱分析对外泌体进行表征。结果与结论:①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儿童脑瘫患者脑脊液内存在外泌体形态的囊泡。Western blot检测到外泌体标志蛋白Syntenin-1和Flotillin-1的表达;②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显示囊泡的大小和浓度符合外泌体的异质性特征。对痉挛性脑瘫、混合性脑瘫的脑脊液外泌体进行蛋白质谱分析,共鉴定出551个蛋白;③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鉴定出的脑脊液外泌体蛋白与负责外泌体功能和神经发育过程的分子信号机制相关,这些蛋白主要富集于额叶皮质、运动皮质等脑部区域,与脑瘫病理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儿童脑瘫患者脑脊液内存在外泌体,外泌体蛋白可能与脑瘫分子病理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