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疗效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以双段SB Charite Ⅲ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l临床结果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8月,对22例L4-S1退变的病例采用双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男16例,女6例;年龄43~54岁,平均48岁;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61个月(平均37.4个月),分别于手术前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JOA评分和影像学对比。[结果]术后病例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按FRANKLE标准,JOA评分改善率1年后优12例,良7例,可3例;3年后共获得随访18例,其中优10例,良5例,可3例。术后X线片显示人工椎间盘位置正确,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椎间活动度得到维持。15例患者返回原工作,2例变换工作,1例退休。所有病例无假体功能并发症发生,无假体松动、半脱位、下沉。[结论]在严格适应证的前提下,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可以获得满意临床疗效的,可在有条件的医院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小鼠抗志贺菌福氏5a M90T热休克蛋白70(Dna K)的多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异性和效价。方法 PCR扩增M90T中的基因dna K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4a中,获得p ET24a-dna K重组质粒,然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通过亲和柱纯化融合蛋白Dna K-His。将纯化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集抗血清。用免疫印迹法、ELISA和免疫荧光技术鉴定抗血清的特异性和效价。结果重组质粒p ET24a-dna K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可以高效表达。用纯化的融合蛋白Dna K-His免疫小鼠制备得到的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低检测志贺菌福氏5a M90T Dna K蛋白,能有效地用于免疫印迹法、ELISA和免疫荧光等试验。结论成功制备了抗志贺菌福氏5a M90T Dna K蛋白的小鼠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高效的福氏志贺菌5a M90T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多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评价。方法提取M90T的全基因组,采用PCR法扩增M90T中的基因gapA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4中,重组质粒转入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条件优化后纯化GAPDH-His融合蛋白。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法、ELISA鉴定获得的抗血清。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4a-gapA,通过一系列诱导条件的优化,确定可溶性条件为30℃、1 mmol/L IPTG诱导2 h。用纯化的融合蛋白GAPDH-His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法、ELISA证明多克隆抗体制备成功。结论成功制备了福氏志贺菌5a M90T特异性的小鼠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4.
邵增务  杜靖远  杨述华  郑启新  王洪  刘勇  廖翔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2454-2455,F003
目的 观察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China Great-Wall Spinal System)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以探讨其对骨折后脊髓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 采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并用X线检查评估Cobb角、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结果 术后及随访期同拍X片测定Cobb角(由术前平均7.8&;#176;到术后平均1.3&;#176;)、椎体成角(由术前平均-17.2&;#176;到术后平均-3.2&;#176;)、上下终板成角(由术前平均-15.6&;#176;到术后平均3.9&;#176;)、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最后一次随访按Frankel分级评估,4例A级Frankel分级无改变,其余均改善1~2级。3例C级和4例D级恢复到E级,2例B级和3例C级恢复到D级。1例B级恢复到C级,1例A级恢复到B级,4例A级Frankel分级无改变,但感觉平面有所下降。结论 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CGWS)能有效减轻胸腰骨折后的脊椎移位,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腺病毒载体搭载的人转化生长因子基因对兔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9在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进行。取4个月龄健康雌性日本大白兔30只,于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行L4~5,L5~6前外侧纤维环损伤手术以构建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术后8周将动物随机分入3组。治疗组14只,注射20μL(10×106pfu)腺病毒载体介导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对照组8只,注射20μL(10×106pfu)腺病毒载体介导标志基因(Ad/CMV-LacZ);空白组6只,注射20μL生理盐水。另取2只同类的健康白兔作为正常对照,不予任何手术或治疗。注射后3周取各组椎间盘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T2加权磁共振成像、蛋白免疫印迹、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①兔椎间盘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注射3周后,治疗组切口已基本愈合,髓核细胞大量增生;空白组纤维环外侧内2/3部分仍未愈合,部分髓核细胞坏死、凋亡;对照组较空白组改善不明显。②MRI扫描结果:治疗组椎间盘信号较对照组及空白组有所恢复,但并未完全达到正常椎间盘水平。③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治疗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有显著上升(P<0.01)。④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织分析结果:治疗组转化生长因子β1为强阳性表达(>50%),空白组几乎没有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对照组与空白组相似。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0.563,P=0.00)。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退行性变的椎间盘细胞能够有效提高髓核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阻逆椎间盘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VAS评分、功能障碍ODI评分以及手术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ADp14ARF转染p53阳性的肿瘤细胞系,可以发现明显的细胞增殖受阻现象。而转染p53阴性的肿瘤细胞系,尽管也可见肿瘤细胞增殖受阻,但在程度上明显轻于前者。同时转染p14ARF和p53两种基因,既增强p53表达又加强p53积累,能否更易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双质粒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并观察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生长的抑制作用。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5—01/2006—10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公共实验平台完成。人骨肉瘤MG-63细胞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免疫教研室细胞室提供。含p53全长基因序列的质粒pIRES-p53和pIRES载体均购自武汉晶赛生物公司。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从培养的正常人肝细胞系L02细胞中扩增出的p14cDNA(0.5kb)亚克隆至pIRES载体中,通过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IRES-p14ARF-p53。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入骨肉瘤MG-63细胞中,并筛选出阳性克隆,将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MG-63细胞),空载体对照组(稳定转染pIRES-neo细胞),p14ARF-p53组(稳定转染pIRES-p14ARF-p53细胞)。①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前后瘤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②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m bolt对稳定转染后的瘤细胞p53、p14ARF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检测。③采用噻唑蓝比色法与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骨肉瘤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②瘤细胞p53、p14ARF蛋白的表达。③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出双质粒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①骨肉瘤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转染后的瘤细胞多停滞于G1期。②蛋白表达检测结果: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证实p14ARF、p53基因在靶细胞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有独立表达。③细胞生长情况:转染MG-63后24,48,72,96h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3.43%、69.37%、66.19%、75.26%,与空载体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野生型p53和p14ARF可协同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外源性p16ink4a/hRb1基因联合导入骨肉瘤细胞后,对其细胞周期的协同调控作用。方法 利用本室构建的pIRES-p16ink4a-hRb1、pIRES-p16ink4a与pIRES-hRb1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p16缺失,hRb1表达阳性的骨肉瘤细胞株MG63,G4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外源基因表达;SubG1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特异性和凋亡率,噻唑蓝(MTT)比色法与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外源基因在靶细胞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有独立表达。与对照组比,所有外源性基因导入组细胞周期均显著阻滞在G1期(P〈0.01)并存在凋亡,且双基因导入组凋亡率分别比单基因组高4.04和6.94倍(P〈0.01);所有外源性基因导入组各时间点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显著上升,且双基因导入组细胞高于单基因组(P〈0.01)。结论 p16ink4a/hRb1联合导入骨肉瘤细胞后,干扰了p16ink4a-CyclinD1/CDK-hRb1负反馈循环,比单基因导入更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杀灭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9.
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CGWS)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隙采用中华长城惟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结果 术后及随访期间拍X线片测定Cobb角、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足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脊椎三维矫形内固定器械,具有材料优良、矫正效果显著、安装操作方便、固定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ChinaGreat-WallSpinaSystem)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以探讨其对骨折后脊髓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采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并用X线检查评估Cobb角、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结果术后及随访期间拍X片测定Cobb角(由术前平均7.8°到术后平均1.3°)、椎体成角(由术前平均-17.2°到术后平均-3.2°)、上下终板成角(由术前平均-15.6°到术后平均3.9°)、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最后一次随访按Frankel分级评估,4例A级Frankel分级无改变,其余均改善1~2级。3例C级和4例D级恢复到E级,2例B级和3例C级恢复到D级,1例B级恢复到C级,1例A级恢复到级,4例A级Frankel分级无改变,但感觉平面有所下降。结论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CGWS)能有效减轻胸腰骨折后的脊椎移位,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