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0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378例脊柱裂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临床分类及年龄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78例脊柱裂患者通过MRI检查进行临床分类,对每位患者按脊柱裂神经量表(Spina Bifida Neurological Scale,SBN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分析不同年龄段及各临床类型中神经功能受损情况。结果年龄是影响脊柱裂神经功能损害的主要因素;与其它临床类型不同,罹患脊髓脊膜膨出的患儿在幼儿期即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SBNS反映出不同临床分类和不同年龄段中脊髓拴系病理状态的差异,显示了SBNS对脊柱裂患者临床神经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在硬膜外超声引导下脑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弥散性大脑神经胶质瘤病1例,并就该病的临床表现、CT所见、病理特征以及超声波引导下脑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的方法扼要介绍,对该病早期诊断的可能性和准确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瘤腔内灌注LAK细胞治疗恶性复发性脑胶质瘤林彤,左焕琮,王世杰,于民LAK细胞免疫疗法临床应用治疗胶质瘤国外已有许多报道。我科自1991年7月至今,采用LAK免疫疗法治疗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恶性复发性胶质瘤患者9例。接受治疗前四周内停用化疗药物,2周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软性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光学纤维神经内镜和电子软性神经内镜,配合软性内镜专用手术器械单独或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各种神经外科疾病228例。结果对6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内镜下单纯钻孔冲洗术治疗,除早期1例术后血肿复发接受2次手术外,其余患者均一次治愈。10例侧脑室及三脑室后部肿瘤患者采用内镜下肿瘤活检、全切或部分切除,有8例明确病理诊断后改用其他治疗方式治疗。78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在内镜下进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造瘘,无1例造成副损伤。对19例因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的脑积水患者进行脉络丛烧灼术,其中13例仅单纯行脉络丛烧灼术,除1例单纯烧灼后颅压下降不明显、术后2周再行脑室-腹腔分流外,其余均获得满意疗效。内镜下打通脑室内多发分隔(感染或出血后)配合透明隔造瘘3例,均获成功。内镜下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16例,手术效果满意。此外,完成内镜辅助下手术39例,效果满意。结论软性神经内镜有其独特的应用优势,和硬性神经内镜配合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范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125例婴儿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临床数据分析,评价其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并有效随访的婴儿脂肪瘤型脊髓拴系125例,患者术前均行神经系统、MRI、残余尿及神经电生理检查,术中在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疗效评估分为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近期疗效根据Hoffman功能性分级、Kirollos术中松解分级和并发症评估,远期疗效根据临床表现、MRI、膀胱残余尿和神经电生理结果进行评估.统计学通过SPSS16.0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近期随访:按Kirollos术中松解分级评定方法:108例(86.4%)达到Ⅰ级,13例(10.4%)达到Ⅱ级,4例(3.2%)为Ⅲ级;发生并发症14例,占11.2%.远期随访:根据Hoffman功能性分级:术后无症状组、轻度症状组症状组在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在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残余尿检查在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检查未发现脂肪瘤复发病例;神经电生理检查在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儿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显微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1987年11月至1991年2月对55例手术后恶性胶质瘤(星形细胞瘤Ⅲ级或Ⅳ级)患者分成三组继续治疗:A组(14例)行同步放射化学治疗,随后每隔3~6个月行患侧动脉灌注嘧啶亚硝脲(ACNU)治疗;B组(16例)单纯行同步放射化学治疗;C组(25例)单纯放射治疗以作对照。近期效果用CT扫描比较,同步放射化学治疗的有效率(63%)高于单纯放射治疗(28%)P值<0.01。55例患者均行连续随访,1、2、3年生存率A组(93%,62%,50%)明显高于C组(51%,13%,13%),P值<0.001。B组1,2年生存率高于C组,但无统计学差别。作者认为采用同步放射化学治疗继以动脉灌注ACNU维持治疗对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是一个较佳的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影响颅脑外伤死亡率和病残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院对300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创伤性SAH患者92例,占同期颅脑外伤的30.66%。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SAH92例,...  相似文献   
8.
bcl-2和P 5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bcl2和P5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5例人脑胶质瘤石蜡标本中bcl2和P53进行检测。结果:bcl2和P53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57%和37%。bcl2阳性表达主要位于分化较好的星形细胞瘤;而P53蛋白表达主要位于分化差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P53阳性表达与肿瘤恶性度和病理分型均呈正相关。结论:在分化较高的肿瘤中以bcl2表达为主,而在低分化肿瘤中以P53表达为主,二者在调节胶质瘤的形成与分化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舌咽神经痛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1986年1月~1997年12月,对17例舌咽神经痛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显微血管减压术3例、血管减压术同时行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上部1根~2根丝切断术4例、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上部1根~2根丝切断术10例。结果:17例患者疼痛全部消失,3例出现偶发性干咳,其中1例伴轻度声音嘶哑及吞咽功能障碍。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上部1根~2根丝切断术或2种术式合用均为治疗舌咽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方法,采取哪种手术方式应由术中有无责任血管压迫及责任血管压迫的方式而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因肿瘤继发面肌痉挛(HFS)的临床特征和显微手术治疗的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年10月至2007年3月问作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小脑脑桥角肿瘤继发的HFS48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41例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肿瘤大小在1.5~5cm之间,均对面神经出脑干区(REZ)造成不同程度的压迫.肿瘤全切除43例,近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37例(77%)在切除肿瘤后见动脉血管和肿瘤共同压迫面神经REZ,故再以Teflon棉对REZ进行显微血管减压.肿瘤类型为表皮样囊肿37例、脑膜瘤4例、听神经瘤2例、舌咽神经鞘瘤3例及迷走神经鞘瘤2例.41例随访时间4-216个月.HFS症状消失38例,有效2例,复发l例.术后永久并发症8例.结论 除部分表皮样囊肿可以直接压迫面神经导致面肌痉挛外,其他多数肿瘤继发面肌痉挛均由肿瘤和血管共同作用所致.在切除肿瘤后对"责任血管"的探查和有效减压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判定面肌痉挛是否由肿瘤继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