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完全性腭裂初期修复手术减少前部腭瘘发生的方法.方法 本院收治的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中,选取单侧完全性85例,在两大瓣后退加腭帆提肌重建修复的基础上,在硬腭前部设计蒂在鼻腔黏膜的黏骨膜-牙龈瓣,去除黏膜后瓦合缝合,严密关闭前部裂隙.结果 手术后3~6个月复查,85例患者术口愈合良好,无患者出现口鼻瘘.结论 运用黏骨膜-牙龈辫,可有效封闭完全性腭裂牙槽嵴裂隙处的口鼻腔通道,显著减少术后口鼻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唇腭裂牙槽突裂植骨术中,鼻腔黏骨膜瓣处放置可吸收胶原膜对术后鼻前庭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牙槽突裂植骨的8~12岁患者19例,试验组8例,裂隙10侧,术中在鼻腔黏骨膜瓣处放置可吸收胶原膜固定;对照组11例,裂隙13侧,术中不放置胶原膜。观察2组植骨术后鼻前庭区瘘孔发生情况,比较2组植骨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发生鼻前庭瘘3侧(23.08%),试验组0侧(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2组术后植骨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结论牙槽突裂植骨手术时在鼻腔黏骨膜瓣处放置可吸收胶原膜,可有效降低植骨术后鼻前庭瘘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271例婴幼儿完全性唇腭裂一期修复及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索婴幼儿完全性唇腭裂一期修复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初步观察。方法 对3-12个月婴儿安全性唇腭裂进行了一期修复,同时对24例裂隙宽大的患儿进行术前腭部矫治,对术后1-4年的116例患儿唇的外形及事音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 271例婴幼儿完全性唇腭裂修复手术,术后除2例发生呼吸困难,6例腭部瘘孔形成及5例作品渗血外,全部愈合良好。研究发现19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前腭部矫治后,齿槽部裂隙左右距离轿治前平均缩小6.1mm;前后距离轿较矫治前平均缩小6.6mm;唇外菜评价优良率达93.1%,语音评价优良率达94.8%。结论 婴幼儿完全性唇腭裂一期是完全的、可行的。术前腭部桥治可明显缩小齿槽部的裂隙,有利于宽大裂隙的修复。婴幼儿完全性唇腭裂一期修复可获良好唇外形及语音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氧化应激诱导牙龈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过氧化氢刺激人牙龈上皮细胞系构建细胞凋亡模型,并应用黄芩苷进行干预,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率,细胞凋亡水平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黄芩苷能有效地缓解氧化应激介导的牙龈上皮细胞增殖抑制,缓解凋亡发生,促进Akt?GSK3β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的提高。结论黄芩苷对氧化应激诱导的牙龈上皮细胞凋亡具有显著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调控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婴儿单侧唇裂鼻畸形一次整复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单侧唇裂鼻畸形婴儿期一次整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0-3岁正常儿童和唇裂患者的头部标本做显微解剖及铸形和透明标本。结果:正常儿童上唇剖动脉主要来源于上唇动脉,大多左右侧上唇动脉吻合成动脉弓,上唇动脉有分支分布下鼻端,分布于外鼻的动脉主要有鼻背动脉、鼻外侧动脉、鼻翼动脉和鼻翼下缘动脉,且形成非常丰富的吻合。单侧完全唇裂患者的上唇动脉沿唇红缘和裂缝走行,终止于鼻翼基部(患侧)和鼻小柱基部(健侧),外鼻的动脉来源及分布与正常儿童相同。结论:本文结果对成功地施行婴儿单侧唇裂鼻畸形一次整复的手术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用于预防儿童唇裂地氟烷术后躁动的有效剂量。 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6年7月行择期唇裂修复术患儿21例,年龄6 ~ 24月龄。常规麻醉诱导后,在手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术中使用地氟烷维持麻醉。术后评估患儿躁动情况,评估时间点为患儿到达恢复室即刻、到达恢复室15和30 min;根据改良序贯法试验,第一例患儿使用右美托咪定0.5 mcg/kg,若患儿未出现躁动,则下一例患儿右美托咪定剂量减少0.1 mcg/kg;若患儿出现躁动,则下一例患儿右美托咪定剂量增加0.1 mcg/kg,采用逻辑回归法计算右美托咪定预防躁动的50%和95%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CI)。 结果右美托咪定预防躁动的50%为0.27 mcg/kg(95% CI为0.16 ~ 0.36 mcg/kg),95%有效剂量为0.39 mcg/kg(95% CI为0.29 ~ 0.45 mcg/kg)。 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预防地氟烷麻醉儿童唇裂手术引起的术后躁动,其有效剂量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牙槽突植骨手术前的正畸治疗及手术效果.方法:颌面外科认为牙槽突植骨手术不易进行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伴有牙槽突裂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在牙槽突植骨前进行正畸治疗.术后定期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观察植骨疗效,手术后观察期为0.5~2年.牙槽骨高度的评价采用Berglancl标准进行.结果:正畸治疗后,前牙扭转和舌倾得到纠正,牙槽突裂隙增宽.牙弓形态改善,为牙槽突植骨手术创造了良好条件,植骨成功率达89%.结论: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遗留严重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应该在牙槽突植骨手术前进行合适的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8.
皮罗氏序列征(PRS)是以小颌畸形、舌后坠和气道梗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约58%~90%的患儿伴有特征性的U形不完全性腭裂,目前病因不明。PRS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综合征,而是单独发生或者是其他综合征的不同程度的表现和反映。小颌畸形、舌后坠导致的气道梗阻使患儿呼吸和进食困难,进而出现低氧血症、胃食道反流、重度营养不良,严重的会导致患儿体重逐渐下降、消瘦甚至死亡。PRS的评估和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在采取治疗措施前首先要评估患儿气道梗阻的类型和部位、喂养困难产生的原因等。治疗方案的制定主要围绕着解决患儿气道梗阻和喂养困难两个方面来进行。约70%的患者通过采取俯卧位即可解决气道梗阻的问题。同样,采取正确的喂养姿势也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喂养问题。如果采用改变体位的方法不能够解决气道梗阻和喂养的问题,则需要分别放置鼻咽通气管和鼻胃管来改善呼吸和进食。经过非手术的气道管理不能缓解气道堵塞,则需要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有唇舌黏连、下颌骨牵引成骨、气管切开等。在手术治疗前多导睡眠检测和支气管纤维镜的检查必不可少,前者为患儿的睡眠呼吸状况提供客观的指标,后者可以明确患儿气道梗阻的位置,排除舌根水平以下的气道梗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持式三维扫描仪在唇裂定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18例单侧唇裂患儿在术前使用手持式三维扫描仪获取面部三维数据,在计算机中重建面部三维图像并进行定点测量.术中对相同标志点进行直接测量.两组测量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测量方法比较,各测量指标准确性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误差的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维扫描测量的可靠性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绝对差别(MAD)为0.07 mm,相对误差大小(REM)为1.1%.结论:三维扫描测量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很高的重复性和有效性,又不接触患者,是唇裂手术前后对照研究及颌面部畸形形态学研究的最有前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改良Millard法同期鼻畸形整复矫治双侧唇裂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颖秋  王洪涛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192-3194
目的:探讨双侧唇裂和鼻畸形同期整复的手术要点。方法:随机选取46例双侧唇裂(伴/不伴腭裂)患者,应用改良Millard法进行唇裂整复,术中解剖复位口轮匝肌,重建口轮匝肌环;恢复干湿唇交界线的连续性,重建唇珠形态。同期初步矫正鼻畸形,延长鼻小柱。结果:患儿术后上唇瘢痕近似于人中嵴;唇红缘、干湿唇交界线连续、协调、对称,唇红丰满,上下唇、鼻底宽度协调,鼻小柱延长明显,鼻尖形态满意。结论:改良后Millard法可一期完成双侧唇裂和鼻畸形整复。术中便于同期行鼻畸形早期整复,能有效地初步纠正鼻畸形,手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