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患者,男性,29岁,因体检发现纵隔占位性病变10天入院。患者临床无特殊症状,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前纵隔内见一软组织团块,直径约6.5 cm,呈分叶状,偏向右侧,强化后密度欠均,邻近血管受压移位,纵隔内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图1)。心影检查未见异常。考虑前纵隔占位,伴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侵袭性胸腺瘤不排除。外周血未及异常改变。行胸腺瘤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胸腺肿大明显,大小8 cm×7 cm×5 cm,质地硬,境界不清,无完整包膜,侵犯心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提高,放射诊断治疗(以下简称“诊疗”)设备逐渐增多,从事放射诊疗的医生以及接受放射诊疗的患者和受检者亦逐渐增多。经统计,2015年全国共有放射诊疗机构54 318家,放射作业人员262 884人[1]。长期接受电离辐射可能会对放射作业人员产生严重的和不可逆的损伤,而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的生物效应一直是辐射防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不同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不同,其中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组(54例,对照组(中药组)38例,分析2组间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65.2%,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益气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健脾益气汤每日一剂,一日三次,饮前温服,治疗45例小儿厌食症观察疗效。结果治愈28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结论自拟健脾益气汤治疗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我科从2003年5月-2005年7月采用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维胺脂维E乳膏(商品名:痤疮王)治疗寻常型痤疮,并采用本院制药厂自制的二硫洗剂(含沉降硫、硫酸锌等)作对照,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建立检测登革1型和2型病毒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登革热的诊断和预测提供技术支撑。依据登革1型和2型病毒的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同时检测两个血清型登革病毒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检测出登1型和2型病毒,与登革3型、4型病毒、黄热病毒、流感H3N2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对登革1型和登革2型的灵敏度均为102copies/μL。应用该方法,可检测出登革1型和2型病毒混合感染C6/36后不同时间点病毒复制动态。在两个血清型登革病毒混合感染C6/36细胞72~120 h登革2型病毒的拷贝数与单独感染时登革2型病毒的拷贝数相比显著下降。上述研究证实建立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能够用于登革型和2型病毒混合感染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复方鸦胆子制剂治疗尖锐湿疣6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复方鸦胆子制剂(商品名派特灵)局部外用治疗小疣体尖锐湿疣6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3例患者均为我院皮肤性病门诊患者,自愿采用该疗法治疗,并按时复诊,完成随访。此前经过其他方法治疗者不入选。其中男性58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32.4岁。已婚54例,未婚4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电针结合中药37例与针刺加中药治疗39例对照观察,对照组针刺患侧攒竹、阳白、地仓等穴,并服用中药自附子、僵蚕、全蝎各1g研末,用白酒一盅冲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89.2%,总有效率94.6%,对照组痊愈率38.5%,总有效率69.3%,两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说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眼睑缘的皮肤赘生物中,以痣细胞痣和寻常疣最常见。除影响美观外,甚至会影响患者视物,其中又以痣细胞痣多见。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笔者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睑缘痣细胞痣患者63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血中游离DNA指血中游离于细胞之外的一类DNA,简称循环核酸,于1947年由Mandel和Metais发现。肿瘤患者外周血DNA水平高于正常人且血中游离DNA具有肿瘤细胞DNA的特征,如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微卫星改变、甲基化异常和线粒体DNA突变等。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血中游离DNA定性定量分析已开始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判断等。血中游离DNA结合各类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有望成为具有一定敏感性及高特异性的临床诊断方法。此外,血中游离DNA还有可能成为非细胞形式的肿瘤转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