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唯一手段。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吗替尼的成功临床实践为CML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也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改进开启了新的思路。本文就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ML的现状、进展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吗替尼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正常成人T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并比较以CD3+CD4双标记法和以CD3+CD8双标记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全血以PMA和伊能霉素刺激培养4h,以三色标记法流式检测T亚群Ⅰ、Ⅱ型细胞因子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CD3、CD8、CD4抗原在刺激后明显下调,但是不影响T亚群比例值。以CD3+CD8双标记法检测了23例正常成人,n1和Tcl细胞在CD3^+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2.6%(0%-23.8%)和2.2%(0%-23.3%)。Th2和Tc2细胞占CD3^+淋巴细胞2.8%(0.7%-13.3%)和1.6%(0%-5.1%)。以CD3+CD4双标记法检测了12例正常成人,Th1和Tc1细胞占CD^+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8%(0%-15.6%)和1.8%(0.3%-18.6%),Trh2和Tc2细胞占CD3^+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0%-6.5%)和1.2%(0%-10.6%),均与以CD3+CD8标记检测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以CD3-FTTC和CD8-PerCP双标记法检测了17例正常人的IL-2表达,IL-2阳性的CD4^+T细胞占CD3+淋巴细胞的比例为3.7%(0%-30.0%),高于CD8^+IL-2^+T细胞在CD3^+淋巴细胞中的比例0%(0%-1.7%),P=0.005。结论可以建立有效的流式检测正常人T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方法。以CD3+CD4双标记或以CD3+CD8双标记检测分析T亚群的Ⅰ、Ⅱ型细胞比例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带血(CB)CD34^+细胞体外增殖和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方法取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梭形细胞完全融合后传代,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将CBCD34^+细胞接种到MSC或其他培养液中.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造血干细胞扩增能力、集落形成能力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在加入IL-3的培养体系中.在MSC和细胞因子作用下,CD34^+细胞扩增7d和14d后,有核细胞(NC)、CD34^+细胞和CDl33^+细胞数,实验组均显著多于对照组。CD34+细胞在未加入IL-3的培养体系中培养8d后,实验组NC、CD34^+细胞、CD34^+CD38-细胞和造血祖细胞集落扩增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扩增后CD34^+细胞的ALCAM、VLA-α4、VLA-α5、VLA-β1、HCAM、PECAM和LFA-1表达较扩增前无显著变化。结论MSC可为造血干细胞(HSC)体外扩增提供适宜的微环境,有助于CD34^+细胞体外增殖并抑制HSC分化,保持其造血重建潜能和归巢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细胞因子IL-2、IL-6、TNF-α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17例SAA接受allo-HSCT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总体生存率(OS)、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细胞因子水平与OS及主要移植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的SAA患者包含同胞HLA全相合allo-HSCT 78例(66.7%),非亲缘供者allo-HSCT 12例(10.2%),单倍体相合供者alloHSCT 27例(23.1%)。所有患者5年OS率为76.0%(95%CI:64.4%-87.5%)。a GVHD累积发生率为49.6%(95%CI:40.4%-58.8%);c GVHD累积发生率为31.6%(95%CI:23.1%-40.2%)。接受同胞HLA全相合allo-HSCT的患者,其5年OS率明显优于替代供者(82.3%±6.6%vs 61.3%±11.7%)(P0.05)。HLA匹配程度、供者年龄、移植后巨细胞病毒/EB病毒(CMV/EBV)血症是影响a GVHD发生的重要因素。移植前血清IL-6增高的患者,移植后血小板植入较快(14.6±1.8 vs 18.3±2.6 d)(P=0.05);血清TNF-α增高的患者,移植后CMV/EBV血症发生率较低(37.8%±11.1%vs 58.8%±16.8%)(P=0.029)。结论:HLA匹配同胞供者allo-HSCT是SAA患者有效治疗手段;供者选择仍然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移植前血清IL-6和TNF-α水平增高可能预示allo-HSCT后患者血小板植入加快,CM V/EBV血症发生率减低。  相似文献   
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1],其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去甲基化药物(HMA)、化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等[2]。迄今为止,allo-HSCT依然是可能根治MDS的唯一手段[3]。笔者结合2例MDS患者的治疗过程,阐述我们用allo-HSCT治疗MDS的理念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时,患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的发生与移植物中各类免疫细胞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allo-HSCT的104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造血重建及GVHD发生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物中各类免疫细胞所占比例,计算并比较不同程度a GVHD患者各细胞成分的输注量,以分析AML患者allo-HSCT后GVHD发生的严重程度与移植物中免疫细胞成分的相关性。结果:有核细胞总数(TNC)高数量组患者造血重建所需时间与低数量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CD34高数量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重建时间比CD34低数量组显著加快(P <0.05),且患者住院总时间也有缩短的趋势;无论全相合移植还是半相合移植,与未发生或发生Ι度a GVHD组(0-Ιa GVHD组)相比,发生Ⅱ-Ⅳ度a GVHD(Ⅱ-Ⅳa GVHD组)患者的CD3+、CD3+CD4+、CD3+CD8+...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不良反应及其动员的正常供者的安全问题。方法报道国内第1例经G—CSF动员的正常供者自发性脾破裂,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本文供者和3例文献报道的供者,在G—CSF动员后脾脏均增大并发生自发性脾破裂;1例文献报道的供者,在G—CSF动员后脾脏未增大,但也出现自发性脾破裂。结论供者在G—CSF动员、采集过程中、采集后出现腹痛、头昏时应警惕脾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ALL)的疗效,分析相关预后因素。对11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uto-HSCT共70例,allo-HSCT共44例,比较CRI期行auto—HSCT与allo-HSCT患者的移植相关死亡率(transplantation-related—motality,TRM)及长期随访无病活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复发率。结果表明:全体患者8年OS和DFS分别是(40.89±5.27)%和(39.50±5.22)%。CR1期行移植患者和移植时为CR2或CR3及复发患者的3年DFS分别为(47.63±5.63)%和(17.65±9.25)%(P=0.0034);44例allo—HSCT发生Ⅰ/Ⅱ度aGVHD者2年DFS是(62.75±12.30)%,Ⅲ/Ⅳ度aGVHD者6个月DFS为0,无aGVHD者2年DFS是(29.35±9.70)%(P=0.005);auto—HSCT后有维持化疗患者与无维持化疗患者3年DFS分别是(55.12±7.89)%和(33.33±11.11)%,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99);在CR1期行auto—HSCT与allo-HSCT患者的5年DFS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llo—HSCT患者移植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uto—HSCT患者,但差别未达到统计学意义;TRM高于auto—HSCT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13)。诊断时伴有髓系表达和血乳酸脱氢酶(LDH)水平〉2倍正常值是预后差的危险因素。结论:成人ALL患者CR1期选择auto—HSCT和allo—HSCT做为巩固治疗手段可以改善ALL患者预后,二者疗效无显著差别;发生Ⅰ/Ⅱ度aGVHD的allo—HSCT患者有较高的DFS;auto—HSCT患者移植后维持化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行清髓性allo-HSCT后的肾功能及相关临床数据.根据RIFLE分层诊断标准评价肾脏功能,分为:肾功能损伤危险(AKI-R)、肾功能损伤(AKI-I)和肾功能衰竭(AKI-F).结果 allo-HSCT后100 d内,有37例(56.1%)受者发生AKI,其中AKI-R 19例(28.8%),AKb-I11例(16.7%)和AKI-F 7例(10.6%);发生AKI的中位时间为allo-HSCT后29 d(1~89 d).与预处理前(基线)血肌酐水平比较,66例受者移植后21 d开始血肌酐水平显著增高(P<0.05).移植后100 d时,发生肝脏静脉闭塞病(HVOD)的受者与未发生HVOD受者AKI-F发生率分别为(55.56±22.22)%和(9.01±4.75)%(P<0.01);胆红素总量增高的受者与未增高的受者AKI-F发生率分别为(68.75±24.54)%和(8.38±4.17)%(P<0.01);血环孢素A(CsA)浓度>0.416μmol/L的受者与血CsA浓度较低的受者AKI的发生率分别为(66.67±10.29)%和(44.44±8.28)%(P<0.05);无AKI、AKI-R、AKI-I和AKI-F的受者存活率分别为(89.66±5.66)%、(83.88±8.54)%、(81.82±11.63)%和(42.86±18.7)%,AKI-F组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AKI是allo-HSCT后的常见并发症,不同程度的AKI对受者的存活率影响不同.应用RIFLE分层诊断标准对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进行分级评价,可以早期诊断AKI并监测肾损伤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移植后6个月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应用RIFLE标准对9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清髓性异基因HSCT后肾脏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清髓性异基因HSCT后100 d内有39例(41.9%)患者发生AKI,其中AKI危险(AKI-R)24例(25.8%),AKI损伤(AKI-I)10例(10.8%),AKI功能衰竭(AKI-F)5例(5.4%),中位时间为干细胞回输后40 d(1~96 d)。移植后发生≥Ⅲ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与<Ⅲ度aGVHD患者100 d内AKI发生率分别为(81.82±11.63)%和(36.59±5.32)%(P = 0.0037)。移植后出现总胆红素增高患者与无增高患者100 d内AKI发生率分别为(72.73±13.43)%和(37.04±5.37)%(P = 0.0192)。移植后发生≥Ⅲ度aGVHD是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RR)为2.773[95%可信区间(CI)(1.073~7.167),P = 0.035];并且移植后发生≥Ⅲ度aGVHD患者发生AKI-I和AKI-F的RR为6.320[95%CI(1.464~27.291),P = 0.013]。移植后发生AKI患者100 d内病死率与无AK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移植后发生AKI-R、AKI-I和AKI-F的患者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6.96±7.02)%、(70.0±14.49)%和0(P = 0.000)。 结论 AKI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清髓性异基因HSCT后的重要并发症。移植后出现≥Ⅲ度aGVHD和总胆红素增高是发生AKI的影响因素。出现≥Ⅲ度aGVHD的患者易发生较重的AKI。移植后发生AKI程度越严重,患者6个月的生存率越低。RIFLE标准能提高早期诊断AKI的敏感性,并可监测肾功能进展情况,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