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thyroid-like follicular carcinoma of the kidney,TLFCK)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例TLFCK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及免疫表型结果 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66岁,反复全程肉眼血尿4年余.术中切除肿物16 cm×7 cm×6 cm大小,该肿瘤累犯肾实质及肾盂,累及肾被膜与肾周脂肪.镜检:肿瘤主要由甲状腺滤泡样结构构成,另见坏死、乳头状结构区域、实性区等.免疫表型:CKpan、vimentin、EMA、NSE等呈弥漫性强阳性,TG、TTF-1、WT1、CD117、AMACR等均呈阴性.结论 TLFCK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肾脏肿瘤类型,应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淋巴瘤的治疗效果依赖于正确的病理诊断,而正确的病理诊断离不开优良的组织切片[1].优良的淋巴瘤组织切片表现为切片薄、细胞无重叠、细胞核及染色质形态清晰等.在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有少部分的淋巴瘤标本,由于前期组织处理不佳,HE染色后出现严重的细胞核固缩现象,造成病理诊断和分型困难.近年有研究采用加热诱导抗原修复来解决HE...  相似文献   
3.
正病理科日常外检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内镜活检及穿刺活检小标本,由于其体积小,形状不规则,为使组织在制片过程中易于识别,醒目、便捷的预染方法对于小组织的辨认非常重要。目前常规取材时采用的伊红染色法经过脱水处理后经常出现着色不深甚至完全不着色现象,在标本后续制作过程中容易发生组织丢失、与其他组织碎屑相混淆、切片不全或过切等现象。作者通过反复摸索比较,发现Lillie-Mayer苏木精染色的小组织着色鲜明而均匀,不易褪色,缩短了制片时间,提高了  相似文献   
4.
在本科生病理学实验课中开展微视频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实践,通过课后小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满意度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和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促进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进行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三维培养形成三维血管状结构的差异. 方法 采用表面培养法与混合培养法行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三维培养,观察形成的三维管网状结构. 结果 表面培养法:细胞生长快,管状结构形成多,细胞分支连接形成复杂的三维网状结构;混合培养法:细胞生长缓慢,管状结构形成少,出现细胞连接形成的细胞索与三维网状结构数量较少.两种培养方法形成的血管样结构的数量与长度明显不同. 结论 表面培养法体外血管三维培养,具有操作简便、细胞生长快、三维血管结构形成数量多、血管网络结构复杂等特点,适用于血管生成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7.
8.
血管生成的体外三维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血管生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侵袭转移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血管生成的体外三维培养方法为研究血管生成构建了类似于体内的三维空间。体外血管三维培养方法已由定性分析方法发展到半定量、定量分析方法,为今后开拓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道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认识。方法对1例阴道透明细胞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阴道透明细胞腺癌是女性阴道的少见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结论应与阴道腺病、转移性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及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10.
唐坚清  张声  陈林莺 《重庆医学》2013,(21):2530-2533
目的分析和总结涎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基底细胞腺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该院38例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采用Envision法染色。并对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发病年龄13~74岁,平均48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腮腺区肿块,并且影像学检查发现腮腺区占位;38例基底细胞腺瘤中,12例为实性型,14例为梁状型,7例为管状型,5例为膜性型;随访其中30例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恶性变等。结论基底细胞腺瘤罕见,发病年龄较广,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手术切除效果好,预后好,最终诊断及分型依靠HE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