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激发型4-1BB单抗(2A)联合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AP-DC)疫苗在小鼠B细胞淋巴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凋亡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A20负载的DC用来制备AP-DC.A20荷瘤小鼠分别被注射AP-DC、2A单抗或二者联合.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生存期.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治疗后荷瘤鼠脾脏T细胞的表型和胞浆内细胞因子;3H-TdR掺入试验检测T细胞体外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荷瘤鼠血清和脾脏T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和IL-10含量.结果:应用激发型4-1BB单抗2A或AP-DC疫苗对荷瘤小鼠开展免疫治疗,可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鼠生存期,获得12.5%或25%的肿瘤完全缓解率.但二者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更好,可获得62.5%的肿瘤完全缓解率,并且荷瘤鼠可长期生存.联合治疗后荷瘤鼠脾脏T细胞体外增殖更为显著,CD4^+IFN-γ^+细胞的比例也明显增加.IL-2和IFN-γ的分泌水平在联合治疗荷瘤鼠的血清和脾脏T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升高更明显,而IL-10的分泌则降低.结论:激发型4-1BB单抗和AP-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米雅BM制剂的主要成份是宫入菌活菌制剂,具有治疗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功效,笔者采用米雅BM片治疗慢性腹泻3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按中国腹泻病会议制定标准确诊的30例病人,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6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15月。腹泻性质:水样便26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免疫治疗后荷瘤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激发T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激发型4-1BB抗体联合DC主动免疫治疗荷瘤小鼠。^3H-TdR掺入试验捡测免疫治疗后荷瘤小鼠骨髓来源DC体外激发T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DC刺激T细胞分泌IL-2、IFN-γ及IL-10的水平。结果荷瘤小鼠骨髓前体细胞产生的DC激发T细胞增殖及分泌IL-2、IFN-γ的能力下降,但经过免疫治疗后,这类DC激发T细胞增殖及分泌IL-2、IFN-γ的能力均得到改善,而且免疫治疗效果越好,改善就明显。结论荷瘤小鼠经免疫治疗后.其骨髓前体细胞来源DC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CD137信号对小鼠树突状细胞表面TLR4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137(4-1BB)激发型单克隆抗体2A对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株DC2.4表面TLR4表达的调节。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剂量2A、LPS,或LPS预刺激后再加入2A等因素作用下,DC2.4表面的TLR4表达情况。结果 LPS下调TLR4表达,2A使DC2.4上TLR4表达上调,并拮抗LPS对TLR4的下调作用。LPS预处理后再加入2A,也拮抗LPS的下调作用。结论 CD137信号可以上调DC2.4表面TLR4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任峰  胡瑜  周桓  陈敏  黄朝晖  华东 《肿瘤》2015,(4):390-397
目的 :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MEN 1)基因编码蛋白menin对人胃癌AGS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携带有MEN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MEN1感染人胃癌AGS细胞,然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Ad-MEN1感染后对AGS细胞中menin表达水平的影响;分别采用MTT和FCM法检测menin过表达对AGS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再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menin蛋白在Ad-MEN1感染后的AGS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重组腺病毒Ad-MEN1在AGS细胞中的感染复数为60时,感染效率最佳,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DNA合成前期(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上升,合成期(S期)细胞所占比例下降(P值均<0.05)。然而,menin高表达对AGS细胞的凋亡没有明显的作用(P>0.05)。Menin过表达后,AGS细胞中磷酸化Akt(phospho-Akt,p-Akt)和NF-κB p65的表达明显下调(P值均<0.05)。结论:Menin高表达可以抑制人胃癌AGS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13K/Akt和NF-κB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HOMA法和血糖钳夹法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HOMA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是否适合于中国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应用。方法:同步采用HOMA法和血糖钳夹试验对48例2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抵抗进行相关分析。结果:HOMA-IR与血糖钳夹试验的胰岛素抵抗指数(clamp-IR)明显相关,经对数转化的二者之间具有更强的相关关系。在亚组分析中,对数化的HOMA-IR与clamp-IR在非肥胖和肥胖组、男性和女性组、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组、饮食疗法和药物治疗组之间均有类似的明显相关关系。经多元回归分析,对数化的HOMA-IR是所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指标中最强的相关指数。结论:HOMA-IR适合于中国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CD40分子在树突状细胞中的信号转导通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桓  顾宗江  张学光 《现代免疫学》2004,24(5):429-431,436
树突状细胞 (DC )作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 ,是启动机体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1] 。未成熟DC定居在外周组织 ,具有极强的捕获抗原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捕获入侵的病原体、损伤或恶变的组织后迁移至淋巴结 ,将加工过的抗原以MHC 抗原肽的形式提呈给T细胞启动机体免疫应答。在此过程中 ,DC逐渐发育成熟 ,伴随着膜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以及MHC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如CD4 0、OX4 0L、CD80、CD86表达的上调。然而 ,DC抗原提呈功能的完全成熟需要T细胞提供的共刺激信号 ,其中CD4 0相关的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卵巢癌患者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TK1)浓度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印迹增强发光法检测3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75例卵巢上皮性癌、40名健康妇女血清TK1浓度。结果41.33%(31/75)宫颈癌患者患者血清TK1为阳性,平均浓度为(2.99±1.09)pM,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或健康对照组(P〈0.05);宫颈癌患者TK1浓度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增高,Ⅲ-Ⅳ患者的血清浓度出率高于I、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宫颈癌患者血清TK1浓度为(1.09±0.31)pM,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TK1浓度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及疗效的评价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源化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SCID小鼠体内移植人免疫细胞,建立人源化SCID小鼠模型及其特性鉴定。方法:SCID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抑制骨髓造血,连续4天后,通过腹腔注射移植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4、8和12周后分别取小鼠外周血、脾脏、肝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CID小鼠外周血中人CD3^+、CD19^+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全血中人CD3^+、CD19^+细胞百分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SCID小鼠肝脏和脾脏中人CD3^+、CD19^+细胞;ELISA检测SCID小鼠血清中人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I)SCID小鼠移植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4、8和12周后在小鼠外周血中通过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人CD3^+、CD19^+细胞,4周后流式细胞仪测得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人CD19^+、CD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0.6%、31.7%;(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小鼠脾脏中存在人CD3^+、CD19^+细胞;(3)移植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4、8和12周后ELISA测得小鼠血清中人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分别为390、1100和1040μg/ml。结论:成功地在SCID小鼠体内建立了人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脑梗塞患者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浓度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发光法检测117例脑梗塞患者、60例健康人血清TK1浓度。结果脑梗塞患者血清TK1浓度为1.48±0.1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43±0.10,P<0.01);36.36%(24/66)的脑梗塞新发患者血清TK1高于正常值2.0,平均值为1.99±0.14,显著高于陈旧性脑梗塞患者(0.98±0.05,P<0.01);脑梗塞新发患者血清TK1浓度与脑梗塞发生后检测时间具有相关性。结论新发脑梗塞患者血清TK1浓度显著增高,可能与脑梗塞后组织修复以及血脑屏障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