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贲门腺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方法:取42例贲门腺癌患者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RASSF1A甲基化.结果:癌旁组织RASSF1A甲基化表达率为2%(1/42),而癌组织中达64%(27/42),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214,P<0.05).结论: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贲门癌经常发生的分子事件,可成为对贲门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选的一项重要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本芴醇衍生物LY980 5 0 3对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噻唑蓝 (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多柔比星 (Dox)浓度 ;应用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LY980 5 0 3对肿瘤多药耐药的体内逆转作用。结果 LY980 5 0 3在 4 .0 μmol·L- 1(非细胞毒剂量 )能大部逆转人乳腺癌耐Dox细胞株MCF/Dox对Dox的耐药性 ;药物蓄积实验表明 ,LY980 5 0 3能显著增加MCF/Dox细胞内Dox蓄积 ;10 μmol·L- 1LY980 5 0 3作用 96h能明显抑制MCF/Dox细胞mdr 1基因表达水平。将MCF/Dox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 ,接种后d 4 2 ,合用LY980 5 0 3(2 0 0mg·kg- 1·d- 1×3,ig)的移植瘤体积 (0 .34± 0 .19)cm3较单用Dox的移植瘤体积 (0 .90± 0 .32 )cm3显著缩小。结论LY980 5 0 3在体外及体内均能有效逆转MCF/Dox细胞对Dox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ASSF1A表达及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取40例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ASSF1A的mRNA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结果 RASSF1A mRNA在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表达缺失率分别为77.5%(31/40)、2.5%(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均未发现甲基化,而癌组织中甲基化率为67.5%(27/40)。所有甲基化的食管癌组织RASSF1A mRNA表达缺失。结论食管癌的发生与RASSF1A基因表达缺失有关联,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RASSF1A基因表达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所含萜类单体,如雷公藤甲素、雷公藤氯内酯醇、雷公藤内酯酮、南蛇藤素、扁蒴藤素具有独特的药理学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上述五种萜类成分在炎症及免疫反应、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肿瘤抑制等方面的药理学作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对上述五种萜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喹衍生物CQ11对耐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人胃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细胞株SGC7901/VCR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将SGC7901和SGC7901/VCR细胞分别与各种浓度的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和/或CQ11在体外共同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其细胞毒作用;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DOX蓄积量。结果:SGC7901/VCR细胞对DOX的耐药程度是SGC7901细胞的37.5倍。1.0、2.5和5.0 mol/L的CQ11分别使DOX对SGC7901/VCR细胞的敏感性分别增加到2.2倍(P<0.01)、5.5倍(P<0.01)和14倍(P<0.01)。DOX蓄积实验表明,CQ11能显著增加SGC7901/VCR细胞内DOX蓄积,而对SGC7901细胞内DOX蓄积无明显影响。结论:通过增加细胞内DOX蓄积量,CQ11在体外能有效逆转SGC7901/VCR细胞对DOX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国产氯屈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国产氯屈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6例伴有骨痛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试药组(国产氯屈膦酸二钠组)和对照组(骨膦组)。结果:止痛有效率试药组为82.8%,对照组为85.2%;活动改善率试验组为65.4%,对照组为6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止痛有效率和活动能力改善率均无显著差异,均毒副作用轻微。结论:国产氯屈膦酸二钠能较好地控制骨转移癌性疼痛,改善活动能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三氧化二砷治疗原发性肝癌获缓解1例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1  
我们应用由砒霜精制的砷制剂——复方血宁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获得部分缓解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王××,男,62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半月,伴消瘦乏力于1997年10月28日入院.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16年.检查:一般情况尚好,巩膜明显黄染.腹软,肝助下2cm,质地较硬,表面不平,有触痛,脾肋下3cm,腹水征(一).血甲胎蛋白(AFP)<20μg/L,α-岩藻糖苷酶(AFU)583mmol/ml·h,甘、脯氨酸二肽酶(GPDA)105u/L,γ-谷酰转肽酶(GGT)78u//L,唾液酸(SA)819mg/L,HBsAg( ),HBeAg( ).腹部CT示肝右叶巨大低密度占位13cm×13cm,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细针肝穿刺活检为肝细胞癌.按照国内统一标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Ⅲ期.同年11月6日予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人IL-18结合蛋白(hIL-18BPa)的cDNA,观察其在COS-7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自人白血病细胞株jukat中获得hIL-18 BPa的cDNA,将其克隆至T-vector中,经测序确证后,将该基因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中,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COS-7细胞,72h后收集上清纯化,用BCA法测定hIL-18 BPa的含量,用ELISA法测定其活性。结论:获得的IL-18BPa的cDNA序列gene bank登录的cDNA序列一致。上清液中hIL-18BPa含量为1.4mg/L,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克隆hIL-18 BPa基因,并实现了COS-7细胞中的瞬时表达,为研究其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规律.方法 取40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结果 癌旁组织仅观察1例甲基化(2.5%),而肿瘤组织中26例出现甲基化表达(65.0%).(P<0.05).结论 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是胃癌经常发生的分子事件,可能与胃癌癌变有一定关系.RASSF1A基因甲基化是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筛选的一项重要的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10.
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评价国产帕米膦酸二钠对肿瘤骨转移所致骨痛和高血钙的治疗作用,并观察该药的不良反应。方法42例有溶骨性骨转移病灶的晚期肿瘤病人,接受59个疗程帕米膦酸二钠(90mg/d,共用1天;或30mg/d,共用3天)治疗。结果帕米膦酸二钠对癌性骨痛的有效率为71.2%,活动能力改善率为67.3%;血钙升高者4例,经治疗后其血钙水平均降至正常;用药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帕米膦酸二钠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和高血钙的有效药物,病人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