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浩  余利军  吴华杰 《新中医》2023,55(16):65-69
目的:观察在常规术后治疗措施基础上采用定痛和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血 栓前状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 例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血栓前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 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2 组均予常规术后治疗措施与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观察组 加予定痛和血汤加减治疗。2 组均以5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比较2 组术后10 d 肺栓塞、下肢深 静脉血栓(DVT)、皮下瘀斑的发生率,评定髋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记录术后48 h 内的切口 总引流量,检测血栓前状态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P-选择素]。结果:观察组 术后48 h 切口总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2 组术后疼痛VAS 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2 组术 后5 d、10 d 的VAS 评分均较术后1 d 降低(P<0.05);2 组术后10 d 的VAS 评分均较术后5 d 降低(P< 0.05)。观察组术后5 d、10 d 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 d,2 组vWF、D-D、P-选择素 水平均较术后1 d 下降(P<0.05),观察组vWF、D-D、P-选择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肺栓 塞发生率、下肢DVT 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术后治 疗措施基础上采用定痛和血汤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能有效纠正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血栓前状态,预防 下肢DVT 形成,减轻术后痛感,在预防术后出血倾向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西北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谱、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在不同年龄、性别、疾病的分布特征及致敏模式。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银川市妇幼保健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门诊或住院部的1 161例经临床诊断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 采用HAIKE ALLEOS 2000荧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其进行12种吸入性过敏原的sIgE检测,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多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 双侧P<0.05/3=0.017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数值型变量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1 161例患者sIgE阳性检出率为66.8%(776/1 161), 阳性率最高的3种吸入性过敏原是艾蒿(599/1 161, 51.6%)、法国菊(565/1 161, 48.7%)、蒲公英(412/1 161, 35.5%)。在不同年龄分组中, sIgE阳性率最高的是7~18岁(379...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4岁11月,因左腋下包块14 d、发热8 d、咳嗽2 d入院.14 d前患儿左上肢不愿活动伴左肩部疼痛时被发现腋下包块,入院前8 d出现持续高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在术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镇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与治疗组(n=52),两组患者在腰麻前均进行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对照组注射0.5%的罗哌卡因,治疗组注射0.5%的罗哌卡因+8 mg地塞米松。观察比较术后6 h、12 h、24 h、48 h患者分别于静息状态、运动状态时的NRS疼痛评分、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住院时间、下床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及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律失常、穿刺血肿、恶心呕吐、神经损伤等)。结果:治疗组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时6 h、12 h、24 h、48 h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穿刺血肿、恶心呕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平乐郭氏正骨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DRF)患者掌倾角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103例老年D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复位手法的不同分成常规复位组(n=51,常规手法复位)、中医复位组(n=52,平乐郭氏正骨手法复位),两组复位后均予以小夹板外固定。比较两组腕关节尺偏角、掌倾角、腕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两组腕关节尺偏角、掌倾角均随治疗时间增加而减小(P <0.05),尺偏角的组间与时点无交互作用(P>0.05),掌倾角的组间与时点存在交互作用(P <0.05),其中中医复位组治疗后即刻、6周及12周的尺偏角、掌倾角均明显大于常规复位组(P <0.05);治疗后12周,两组患侧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后时的AROM均大于治疗前,且中医复位组均明显大于常规复位组(P <0.05);中医复位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15%,明显高于常规复位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DRF患者实施平乐郭氏正骨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儿尿红细胞形态与24 h尿蛋白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对经肾活检术确诊为IgA肾病(IgAN)的41例患儿,用普通显微镜观察尿中每高倍镜视野下的红细胞数及红细胞形态,计算各种形态红细胞所占百分比。【结果】确诊病例中24 h尿蛋白量≥2 g/L的14例,2 g/L的27例。将圈形红细胞所占比例与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镜检中圈形红细胞的数量与所占百分比可用于辅助诊断IgAN,可能成为IgA肾病预后的辅助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ratio,NLR)联合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ystemicimmune inflammationindex,SII)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及其与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18年7月云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32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259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体检资料,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同时为避免样本量差异对研究结果造成干扰,最后选取了1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恶性组)、1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良性组)、122例健康体查结果正常者(正常组)纳入此次研究。进行各组间比较,并以良、恶性组间比较绘制ROC曲线计算术前NLR+SII鉴别诊断最佳截断值,分析不同NLR+SII组别与甲状腺结节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良性组与恶性组间的年龄、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NLR、SII、血小板 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ratio,PLR)、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ratio,LMR)、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原发肿瘤大小、是否靠近甲状腺被膜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LR+SII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0.736-0.848)],NLR+SII鉴别诊断良恶性结节最佳截断值为0.375,其灵敏度为89.34%,特异度为58.20%,阳性预测值68.10%,阴性预测值84.50%,阳性似然比2.14,阴性似然比0.18。术前高NLR+SII组与术前低NLR+SII组之间良恶性患者比例、年龄、肿瘤大小、是否靠近甲状腺被膜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高NLR+SII对于甲状腺结节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同时可辅助临床医生早期及时对甲状腺结节患者及健康人群进行相对准确的风险评估及制定个体化的随访方案,实现疾病的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碘图定量参数联合形态学征象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12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的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PTMC且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114例,年龄22~69(47.8±13.9)岁,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CLNM组和无CLNM组。对病灶进行形态学征象评价,包括多发病灶、病灶长径、形态不规则、微钙化、甲状腺边缘接触、增强扫描后边界模糊。测量术前行双能量CT扫描动、静脉期PTMC病灶的碘浓度(IC)及CT值,计算动、静脉期病灶的标准化碘浓度(NIC)和标准化CT值(NCT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LNM组与无CLNM组患者动、静脉期病灶的IC、NIC以及CT值、NCT值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CLNM组与无CLNM组患者病灶的形态学征象。绘制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形态学征象及双能量CT碘图定量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得到双能量CT碘图定量参数与形态学征象的联合预测系数。 结果 形态学征象方面,CLNM组与无CLNM组患者在多发病灶、病灶长径、形态不规则、甲状腺边缘接触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98~12.422,均P<0.01),且甲状腺边缘接触诊断颈部CLNM的效能最高(AUC=0.695)。双能量CT碘图定量参数方面,CLNM组患者原发灶动、静脉期的NIC和NCT值均高于无CLNM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6±0.02对0.32±0.03、0.70±0.11对0.59±0.10、0.43±0.06对0.37±0.07、0.81±0.08对0.75±0.12,t=4.248~8.301,均P<0.01)。且动脉期NIC诊断颈部CLNM的效能最高(AUC=0.822),最佳临界值为0.36。双能量CT碘图定量参数联合形态学征象诊断颈部CLNM的效能最高,AUC=0.908,灵敏度为86.70%、特异度为75.10%。甲状腺边缘接触是颈部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双能量CT碘图定量参数联合形态学征象对术前预测PTMC颈部CLNM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寻找适合压缩断裂工况下的应变判据。方法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理论进行皮质骨在压缩载荷下的断裂模拟。分别将等效应变与主应变设置为有限元模型单元损伤与失效判据进行断裂模拟,通过对比两种预测结果与动物实验数据,探究应用两种应变判据进行断裂模拟的准确性。结果 应用等效应变判据模拟的断裂时间晚于应用主应变模拟;相比等效应变,应用主应变进行仿真所得结果与动物实验结果更为接近。结论 压缩载荷下,应用主应变判定皮质骨单元力学状态进行断裂模拟较为准确。通过对比分析找到准确模拟皮质骨在压缩载荷下断裂的数值方法,能够为临床中提高骨折预测精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