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索研究6D-skull(六维颅骨追踪)的曝光参数选择。方法 :以模型LUCY(体模名称)为实验模体,改变曝光参数的电压、电流和时间值,采集影响追踪的误差与参考数据,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6D-skull的曝光参数选择为:电压97~107 k V为最佳(电流100 m A、曝光时间75 ms时),电流100~200 m A为最佳(电压90 k V、曝光时间75 ms时),曝光时间100~125 ms为最佳(电压90 k V、电流100 m A时)。结论 :所得结果可指导曝光参数选择,保证治疗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实现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越  史立群 《医学教育研究》2003,16(1):27-28,44
本文阐述了在局域网内以Win2000作为教学服务器实现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并探讨了相应的网络教学模式和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底材料对微波场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供研究用微波辐射场一般需要构造自由空间模拟条件,但军事、工业、通信等实用微波场会因环境物理因素作用产生一定程度的畸变。人体也会因介 不均匀性和众多组织界面的存在,引起微波能量在身体各处的吸收产生很大的变异。本研究采用金属材料、绝缘材料、常用地基材料做为微波暗室的基底材料,测量并比较了它们对微波场分布的影响,找出了它们的行为的初步规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对微波非热效应值得注意的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自2001年起,按国家“三网监测”工作要求,根据我市实际,在辖区七区、十二县(市)开展了扩展监测工作。本文将对2005—2006年哈尔滨市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总结分析,并提出进一步降低我市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标记物甲胎蛋白(AFP)产前筛查神经管缺陷及其他异常的发生。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本院、基层共计2086例孕妇血清标记物甲胎蛋白(AFP)含量,并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正常胎儿与异常胎儿母血清标记物AFP水平有明显差别,筛查出无脑儿2例,脊柱裂2例,脑积水1例。结论:AFP作为有效指标,运用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在基层中广泛开展产前NTD筛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氟化钠对骨组织3种细胞的活性作用特点。方法探究暴露于不同氟化钠浓度下的3种骨组织主要细胞活性的变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作为成骨细胞祖细胞,通过含有地塞米松、抗坏血酸和β-甘油磷酸钠的矿化培养基诱导为成骨细胞。RAW264.7细胞利用RANKL诱导其成为破骨细胞,而IDG-SW3细胞经过矿化诱导成为骨细胞。收集对数生长期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传至96孔板,施加给8个氟浓度梯度进行处理,包括对照组、低氟浓度(0.1、0.5、1、2 mg/L)、中氟浓度(4、8 mg/L)、高氟浓度(16、32 mg/L)9个实验组。3种细胞分别经氟处理1、2、4 d后,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染氟2 d后,0.5 mg/L和1 mg/L氟显著提高了骨细胞的活性,但8~32 mg/L氟均显著抑制了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活性。染氟4 d后,骨细胞的活性在0.1~2 mg/L氟处理下显著增高,1~4 mg/L氟处理下的破骨细胞的活性也明显比对照组高;高剂量氟16 mg/L处理下,骨细胞活性下降了8.6%,而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则下降了90.8%和97.2%。结论氟对成骨细胞的刺激作用范围最窄,而抑制作用显著,破骨细胞对氟剂量的变化最敏感,而骨细胞对氟化物蓄积毒性的耐受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1年1月至1993年12月收治的初治浸润型肺结核病人中,随机取12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这两组病人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化疗方案、治疗6~9个月。现将其近期疗效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1年龄分布:120例中,16~18岁18例,19~25岁80例,26~45岁ZO例,46~6O岁2例。1.1.2分组及两种方案:第一组采用3HRSZ/3-6HR方案,即该组病人在化疗开始的三个月,每天用异烟姘(H)、利福平(R)、链霉素(S)及毗唤酝胺(Z),以后的3-6个月继续用异烟脱、利福平。第二组采用3HRS/3-6HR方案、即化疗开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给以不同剂量氟的大鼠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方法经灌胃给氟复制氟中毒模型。利用Siemens ADVIA Centaur X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使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结果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显示出低剂量和高剂量的氟都能够诱导胰岛素分泌,其高剂量氟组大鼠胰岛素水平更高。高剂量氟对胰岛素耐受影响不大,而低剂氟组大鼠胰岛素耐受能力下降,联合胰岛功能受损,进一步降低了大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结论一定剂量的氟刺激大鼠胰岛素的分泌,且对胰岛素的分泌成剂量-效应关系。此外,氟能够影响大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甚至降低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结肠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VEGF-C/D的表达,探讨其对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特异的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等抗体以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并用双染、连续切片对比等对45例结肠癌标本中巨噬细胞VEGF-C/D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行巨噬细胞计数,并统计分析两者间存在的关系.结果 在结肠癌相关巨噬细胞中检测到两种淋巴管生成因子的表达.统计分析显示VEGF-C表达与巨噬细胞计数具有相关性.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C阳性细胞率高于无转移组.结论 结肠癌肿瘤组织中,不仅肿瘤细胞可分泌表达VEGF-C/D,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也可表达VEGF-C/D.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通过诱导结肠癌局部淋巴管生成,对肿瘤的转移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宫内节育(IUD)是我国妇女普遍采用的、安全的、长效的节育措施,现在有少部分妇女在IUD长期放置到绝经后才来取器,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血中雌激素水平低下,阴道、宫颈与子宫萎缩,给取器造成一定困难,甚至失败,我们对绝经后妇女在器前1周予以口服尼尔雌醇,1次取器率达99%。[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