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9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与血压、体重指数 (BMI)、腰围、臀围、腰臀比 (WHR)及血脂、血尿酸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测定 6 8例高血压患者及 4 8名正常人的血清瘦素浓度、血压、人体测量变量值及生化指标。血清瘦素用ELISA法测定。结果  (1)两组血清瘦素浓度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 ,肥胖者血清瘦素浓度显著于非肥胖者 (P<0 .0 0 1) ,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P <0 .0 0 1) ;(2 )高血压组血清瘦素与BMI、血尿酸 (URIC)、总胆固醇 (TC)、腰围、臀围、WHR显著正相关 ;经多元回归分析 ,血清瘦素浓度的影响因素为性别、BMI、URIC、WHR。结论 血清瘦素浓度与血压、年龄无关 ,而与BMI、腰围、臀围、WHT、URIC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密度与钙调节激素的关系.方法[ HTSS〗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65例老年男性骨密度(BMD).用放免法测定睾酮( T)、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BGP).结果 (1) 随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患者逐渐增加;(2) T、CT随年龄增加而逐步减少,PTH逐渐增加,而BGP无明显变化;(3) 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组T、CT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 <0.001),PTH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P<0.01),BGP在骨质疏松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而骨量减少组则与正常组无差异 (P>0.05).结论增龄、钙调节激素异常是引致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8-表氧-前列腺素F2α(8-表氧-PGF2α)和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水平在狼疮肾炎(L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法对46例LN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进行血浆6-酮-PGF1α、8-表氧-PGF2α和DH-TXB2等检测,分别分析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血清抗dsDNA抗体、补体C3、24h尿蛋白定量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相关关系,同时观察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①LN组患者血浆6-酮-PG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组显著低于非活动期组(P<0.05),而LN组患者血浆8-表氧-PGF2α、DH-TXB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活动期组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组。②经相关分析,血浆6-酮-PGF1α水平与SLEDAI、血清抗dsDNA抗体呈负相关,与C3呈正相关;血浆8-表氧-PGF2α及DH-TXB2均与SLEDAI、血清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与C3、Ccr呈负相关。经综合治疗后,血浆6-酮-PGF1α显著升高,8-表氧-PGF2α及DH-TXB2均显著降低。结论血管内皮损伤、脂质过氧化及血小板活化是LN的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内皮细胞微颗粒(EMPs)是内皮细胞(EC)受到活化刺激或凋亡时释放的直径小于1μm的微颗粒,不仅可以反映EC的功能状态,也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等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对EMPs测定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内皮细胞微颗粒(EMPs)是内皮细胞(EC)受到活化刺激或凋亡时释放的直径小于1μm的微颗粒,不仅可以反映EC的功能状态,也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等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对EMPs测定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小板活化对胃癌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68例胃癌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浆血栓烷B2(TXB2)、11-去氢-血栓烷B 2(DH-TXB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环磷酸鸟苷(cGMP)和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 )含量.结果 胃癌患者TXB2、DH-TXB2、GMP-140、β-TG、cGMP含量显著升高,而FN显著下降.cGMP与TXB2、DH-TXB 2、GMP-140和β-TG均呈正相关,而与FN无相关性.结论 胃癌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且影响胃癌的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内皮细胞微颗粒(EMPs)是内皮细胞(EC)受到活化刺激或凋亡时释放的直径小于1μm的微颗粒,不仅可以反映EC的功能状态,也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等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对EMPs测定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内皮细胞微颗粒(EMPs)是内皮细胞(EC)受到活化刺激或凋亡时释放的直径小于1μm的微颗粒,不仅可以反映EC的功能状态,也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等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对EMPs测定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是一种发病率较低,但伴有严重临床症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临床中发现,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典型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有许多不同之处。此类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患者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些困难,目前的治疗方法也无统一标准。本文将对非典型抗肾小球基底膜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正常孕妇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Ag)水平及vWF裂解酶(vWF-CP)活性,探讨vWF及vWF-CP在PIH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残余胶原结合实验法及ELISA法分别对35例正常孕妇及52例PIH患者血浆vWF-CP活性及vWF:Ag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妊娠妇女血浆vWF:Ag(103.4±68.4)%显著高于正常非孕妇(78.4±51.6)%(P<0.01),而血浆vWF-CP活性(76.3±1 8.4)%显著低于正常非孕妇(84.7±2.1)%(P<0.05)。轻度妊高征妇女血浆vWF:Ag(98.8±48.5)%及vWF-CP活性(70.4±2 1.8)%与正常妊娠妇女无显著性差别(P>0.05),而中、重度妊高征妇女血浆vWF:Ag(148.4±75.6)%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P<0.01),血浆vWF-CP活性(60.8±19.8)%显著低于正常妊娠妇女(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血浆vWF升高,vWF-CP活性低下,参与妊高征的发生、发展,内皮损伤可能是致妊高征患者血浆vWF升高,vWF-CP活性低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