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多导EEG与ECG监护下抗精神病电疗(EAT)技术。并对传统ECT作了某些重要改进,如在无抽痛EAT进行时不再使用压舌垫等。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焦虑及其心理干预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影响因素,并评价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6例首次脑卒中的住院病人,随访机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一系列神经、心理评定、分别在病后第三、六、十二个月时随访。结果:206例脑卒中病人急性期(一个月内)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8.4%,三次随访心理干预组焦虑减分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急性期焦虑症状的发生及随访期间的持续存在(SAS减分少)与心理社会因素(治疗依从性差、家庭负担重、人均收入少,生活事件多或重,社会支持少、病前健康状况差)、人口学资料(女性、年龄较小)、病情(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着、智能相对完好)有关。结论:脑卒中后焦虑症状并少见,其发生以及持续存在不仅与疾病本身有关还与多种病前或病后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心理干预有助于焦虑的减轻。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前瞻性对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对20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对照方法进行随访一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9.5%,经一年随访,有抑郁症状者研究组为54.7-20.4%,对照组为44.7-39.8%。多因素分析提示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包括病情、负性生活事件、家庭负担、不吸烟、病变部位、职业及有配偶、配偶文化、心理干预。结论:脑卒中后的抑郁症状常见,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其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量量表对100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进行了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6种因素中有9个因素和一个次级因素二者有显著差异。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个性有一定的特点,此为超前干预和预防发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的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随机抽样的原则调查(1997年1月~1997年6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180名,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及自制问卷进行逐人评定。结果180名家庭成员中有37名出现抑郁症状,其发生率为20.6%,多无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其抑郁情绪的6项因素的作用大小依次是:家庭成员的性别、自身健康状况、患者的住院次数、与病人的关系、家中有无其他门神病患者及与病人的感情。结论本研究为开展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①在培训班上对CIDI-C及SCAN进行4例情感障碍现场测试,评分者间评分一致率CIDI-C平均为99.58%,Kappa值0.98;SCAN平均为99.27%,Kappa值0.97;②病人良好可接受性及适用性,CIDI-C为92.26%及88.35%;SCAN为94.7%及93.09%;③4天后重测一致率为100%,Kappa值为1;④各协作单位研究者对其单位中符合CCMD-2的入院或门诊的每一病人按顺序进行两量表测试,共得有效资料236例。本文以情感障碍50例为对象,以CCMD-2为金标准进行研究。结果CIDI-C/ICD-10、CIDI-C/DSM-Ⅲ-R、SCAN/ICD-10、SCAN/DSM-Ⅲ-R计算机专家诊断系统机诊情感障碍的信度分别为98%,98%,100%及64%;上述机诊的效度Kappa值分别为0.76及0.82,0.81及0.61;灵敏度分别为98%,98%,100%及64%,特异度分别为 88.7%,91.9%,90.9%及 90.9%;总符合率分别为90.7%,93.2%.92.8%及85.2%。  相似文献   
7.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抑郁情绪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的抑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原则调查1997年的1月~1997年6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180名,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及自制问卷进行逐人评定。结果 180名家庭成员中有37名出现抑胡症状,其发生率为20.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其抑郁情绪的6项因素的作用大小依次是性别、自身健康状况,患者的住院次数、与病人的关系、家中有无其他精神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精神科多发性脑梗塞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79年以来,共收治多发性脑梗塞60例,现就其临床及随访情况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60例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45~76岁,其中60岁以上40例。有高血压史30例,合并冠心病30例。精神障碍分型:器质性脑衰弱状态33例,痴呆状态10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精神科药物有了发展,现选几种新药介绍如下: 1.一般动向关于抗精神病药物最近动向,主要是对阴性症状有效药物的探索和长期服药伴随不可逆有害反应的预防,此是抗精神病药物疗法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参加了1989年10月举办的第8次世界精神医学会议(WPA),此次会议交流的也是以改善阴性症状的药物和己经使用的抗精神病药长效注射剂为主。关于新的抗精神  相似文献   
10.
迟发性肌张力障碍,是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产生的锥体外系症状。颈部、躯干部持续肌张力障碍的类型报告较多,睁眼困难和Meige症状群的类型也有报告。这种迟发性肌张力障碍一般没有很确切的治疗方法。 本文报告2例。其中1例是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引起持续近20年睁眼困难,另1例是2年频繁发作的眼球上翻合并静坐不能。经服用安定,2例病人的症状均消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