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在不断地升高和趋于低龄化。患病后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既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又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和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早期进行正确的护理及功能训练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泌尿系统结石是外科常见病之一,男性多于女性,易造成尿路梗阻和感染,对肾功能损害较大,且治疗后易复发。结石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结石发病有地区性,在我国多见于长江以南,近20年来北方地区发病率也明显增加。结石发病具有遗传性,近年来的调查表明,少数病人的结石发病有家族遗传史。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下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因营养状况改善,在小儿已很少见,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科学的发展,95%以上的结石都可通过非开放性手术方法得到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因其痛苦小,费用低,是病人最易接受的一种无创伤性的治疗方法,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 AVG)狭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PTA术后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AVG发生狭窄采用PTA治疗前后内瘘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术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通畅情况。结果:36例病人手术均成功,术前36例病人狭窄处内径(1.58±0.35)mm,透析血流量(144.13±19.12)mL/min,肱动脉血流量(352.30±42.01)mL/min; PTA术后狭窄处内径(3.71±0.62)mm,透析血流量(275.75±14.29)mL/min,肱动脉血流量(616.83±45.92)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术后随访3、6、9、12个月,初级和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0.6%、66.7%、47.2%、38.9%和88.9%、75.0%、69.4%、58.3%。各随访时间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差异均无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和普通球囊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疗效。 方法选择4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涂层球囊组(DCB组)20例和普通球囊组(CB组)22例。DCB组病人采用紫杉醇释放高压分流球囊扩张成形术,CB组病人采用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前后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并比较术后1、6、12个月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和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2组病人术前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1),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12个月,2组病人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DCB组初级通畅率高于CB组(P < 0.05)。2组病人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相比,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在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病变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可作为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临床实习是护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不可缺少的过程。使护生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在临床实习中更多的掌握护理知识、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护理临床带教的关键,要求临床带教老师既要培养好的思想品德,又要使学生把所学的护理知识应用于临床,掌握护理操作常规,培养沟通能力和保护能力。培养出高质量、新时期的护理人才,临床护理带教是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影响护生今后的工作能力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王冬梅  刘莉华 《护理研究》2008,22(30):2801-2802
[目的]通过教学评价了解专科护理教学的现状,为培养双师型护理教师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个班(49人)作为教学对象,以从事临床专科护理教学的双师型护理教师、医师、专任教师作为评价对象。以自制的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价表作为测量工具,将双师型护理教师分别与医师、专任教师的教学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双师型护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明显高于医师组和专任教师组(P<0.01),但启发式教学、提问技巧等方面与专任教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护理部对培养双师型护理教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技能的培养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机能实验学作为基础医学教学一门重要学科,其教学改革和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针对目前机能学所出现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这三门学科融合难的问题,以及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本科生为目标,四川大学机能学实验室十八年来在整合教学资源和创新实验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出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的新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主创新能力,为造就出具有科学探索精神、活跃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熟悉科研技能的全能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57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857例穿刺成功,感染34例,血栓2例,血肿11例,心律失常6例,无1例留下后遗症。结论做好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穿刺前、穿刺中、穿刺后的护理,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即使出现了并发症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留下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刘莉华  马胜银  高军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875+1889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疗效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1例,随机分为抗氧化剂治疗组和对照组,监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记录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与红细胞压积的比值(EPO/Hc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各组内对比,治疗组患者EPO/Hct、hs-CRP有所下降,对照组患者各指标无变化。治疗后两组间对比,抗氧化剂组EPO/Hct、hs-CRP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氧化剂治疗能够提高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及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在先天性核性白内障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42例68眼3.5~18岁的先天性核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隧道切口和连续环形撕囊技术,以低能量超声乳化或I/A系统清除晶状体核和皮质,囊袋植入人工晶状体,并与同期或既往相同条件的病例行ECCE+IOL 36例42眼相对比。结果 术后1周时两组病例术后视力提高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无显著差异,术后2月两组病例术后视力提高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后发障发生率,超乳组26.4%,对照组61.9%。结论 超声乳化摘除术以良好的前房稳定性,彻底清除晶状体皮质,并配合术前、后的护理工作,提高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