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胆红素对新生豚鼠蜗核损伤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听性脑干反应 (ABR)在胆红素所致听力损伤中的监测价值。方法  2 0只新生 5日豚鼠随机分为胆红素组和对照组 ,胆红素组腹腔注射胆红素 (2 0 0 μg/ g) ,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 (0 1ml/g) ,于腹腔注射前和后 4h、 8h分别记录ABR并观察神经行为状况 ,每组各取 5只于腹腔注射后 4h、 8h分别行蜗核形态学观察。结果 注射胆红素后 ,ABR波潜伏期、波间期呈逐渐延长趋势 ,振幅呈逐渐下降趋势 ,其中波Ⅱ改变出现最早且最明显。用药后 4h ,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和形态学改变时 ,Ⅰ -Ⅱ波间期延长及波Ⅱ振幅下降与对照组及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用药后 8hABR改变更明显 ,同时伴有神经症状和镜下形态学改变 ,蜗核体积及大椭圆细胞截面积显著性减小 (P <0 0 1)。结论 ABR是监测胆红素所致听力损害早期的敏感指标 ,优于耳蜗电图和耳声发射等主要反映周围听觉系统功能状态的电生理技术 ,加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ABR动态监测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患者31岁,孕2产0。以孕38周查体发现血压高1月于2000年3月24日入院。无头昏、头痛及眼花,无下腹阵痛及阴道流水。查体:血压22/16kPa,双下肢水肿Ⅱ°,心肺无异常。产科检查:宫高36cm,腹围120cm、胎位ROA,腹型异常:以左侧腹部膨隆为著,右侧腹部较空虚;胎心140次/min,无宫缩,先露头、半定。化验:尿蛋白卅余无异常。诊断:①孕38周ROA待产;②妊高征(中度).  相似文献   
4.
目前 ,我国医院由于药师编制紧张 ,技术设备落后 ,加上长期对临床药学的不重视 ,药剂科的骨干力量的主要精力多花在常规的药物供应工作上 ,真正做到深入临床参与查房、参加病历讨论、查阅病历、提供用药咨询、开展临床用药监测、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等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较少 ,患者临床用药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难于被及时发现。因此 ,在医院药学工作中开展临床药学 ,是大多数医院亟待开展的新工作。1 建立临床药师查房制度建立临床药师到所负责的病房参加查房制度、每周的药房主任查房制度及参加院外医师的会诊制度 ,在查房过程中 ,注意掌握医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评价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查门、急诊处方和出院病历,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各种控制指标等,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效果。结果医院能按要求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明确控制指标,签订责任状,落实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达标,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达标,住院患者清洁手术预防性用药率高,品种选择不当,疗程长等不合理现象仍存在。结论通过开展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医院部分管理指标达标,仍需加大管理和整治力度,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以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最终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盐酸多巴胺注射液5~20 μg/(kg·min)和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5~15 μg/(kg·min)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滴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2.6~5.2 g/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中,1次/d。疗程为7~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和尿量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和尿量水平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的血压和尿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血压和尿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中耳加压对豚鼠膜迷路积水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50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加压对照组、积水4周组、积水8周组、加压组,每组10只.积水4周组、积水8周组、加压组采用腹腔注射醛固酮制备膜迷路积水动物模型.加压治疗豚鼠在第5周起在压力舱内进行加压治疗,共3周.分别观察各组耳蜗形态和功能,并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耳蜗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及加压对照组无膜迷路积水,成模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膜迷路积水,积水8周组蜗管与蜗管加前庭阶的面积比较积水4周组、加压组明显升高(P均<0.01).各组实验前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造模成功后,各成模组ABR阈值较实验前明显升高(P均<0.01),且积水8周组较其余各组明显升高(P均<0.05).AQP1表达主要在螺旋韧带基底部、Corti's器基底膜等处,积水8周组AQP1表达较积水4周组、加压组表达减少(P均<0.01).结论 加压治疗可显著减轻豚鼠膜迷路积水且可改善耳蜗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QP1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内金属支架置入联合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10月-2007年1月对不愿意手术或不能手术治疗的2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给予经皮肝穿胆管内金属支架置入联合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肿瘤边缘剂量4 ~ 8Gy/次,隔日1次,总剂量为40 ~ 60 Gy,10 ~ 20 d 完成.结果 患者行经皮肝穿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血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均有显著下降.治疗后1 ~ 3月复查,1例出现再梗阻,其余血胆红素水平基本上接近正常.肿瘤病灶CR 2例,PR 14例,PD 1例,SD 3例,总有效率(CR + PR)为80%.胆道支架植入术中及术后,出现血压下降4例,放疗不良反应以消化道反应多见,均为I ~ II度.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4.5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47.6%、14.2%.结论 经皮肝穿胆管内支架置入术联合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肝门部胆管癌的一种有效方法,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体部伽玛刀联合全身热化疗和微量泵化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入院后经检查无全身热疗及化疗禁忌症晚期肝癌患者25例,全身热疗时予氟尿嘧啶1g、羟基喜树碱10mg、奥沙利铂100mg;以后予奥沙利铂100mg/d,8d,静脉滴注;热化疗后第2d起予氟尿嘧啶0.25g/d,14d;羟基喜树碱2mg/d,9d。热化疗3d后进行体部伽玛刀治疗,50~65%的等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区PTV,单次剂量3.2~4.0Gy,10~12次,总剂量为36~44Gy。其中化疗泵治疗间隔2周重复,共4~6周期;全身热疗1~3次,于每次化疗第1天进行。热化疗及伽玛刀治疗结束后分别观察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部分缓解(PR)20例;1年局部病变无进展率为56%(14/25)。1年生存率为76%(19/25),2年生存率40%(10/25)。全身热疗中6例出现下肢或腹部局部皮肤红斑,2例出现小水泡;肝脏急性不良反应Ⅰ级1例。结论伽玛刀联合全身热化疗治疗肝细胞癌安全可靠,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