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自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的全草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化合物。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UV,IR,HRMS,ESI-MS,^1H-NMR,^13C-NMR,FGCOSY,DEPT,FGHMQC,FGHMBC)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鉴定为齐墩果酸-3-O-β-D-葡萄吡喃糖基(1→3)-α-L-阿拉伯吡喃糖苷(3-O-β-D-glucopyranosyl-1(1→3)-α-L-arabi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结论 该化合物是一新的皂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拔火罐穴位注射对反复扁桃体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拔火罐和穴位注射对反复扁桃体炎(RT)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疗效机理。方法:测定治疗组、对照组RT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组采用拔火罐和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结果:经拔火罐和穴位注射治疗后RT患儿CD3、CD4、CD4/CD8比值显著升高,CD8明显降低(P均<0.01),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CD3、CD4、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CD8则无明显改变(P>0.05),CD4、Q)8、C1)4/CI)8比值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仍然显著(P<0.05,P<0.01)。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火罐和穴位注射可提高和改善RT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其对RT患儿的疗效优于转移因子口服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和分化鉴定技术。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增殖特点。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从胚胎大鼠海马、纹状体等区分离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传代观察。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技术,观察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结果。结果从胚胎大鼠海马、纹状体等区分离的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可进行传代培养,获得的细胞克隆中有巢蛋白(nestin)表达阳性细胞,显微镜下观察见典型的干细胞特征。分化为3种神经细胞类型:神经元、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结论用上述方法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通过鉴定确为神经干细胞,并经过分化鉴定确认。  相似文献   
4.
大便中酵母菌是一种环境中常见的真菌,可随环境污染而进入肠道,也可见于服用酵母片之后,多见于夏季已发酵的粪便中。我院在对2013年6月14日收治的114名食物中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患者治疗缓锯期进行大便常规检查时,发现多例数量不等卵圆形、折光性强的酵母样微生物。通过相关实验和对患者饮食进行调查分析,最终认定来源于食用馒头中用于发酵的酵母菌,避免了误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急诊疑似急性肺动脉栓塞(APE)诊断中 Wells 评分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期收治急诊疑似 APE 患者76例临床资料,依据 Wells 评分分为低度、中度及高度可疑组,比较 Wells 评分单用及与 D -二聚体检测联用于不同组 APE 发病率和诊断假阳性率。结果三组患者 APE 发病率和诊断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可疑组患者二种方法联用于 APE 诊断假阳性率显著低于 Wells 评分单用(P<0.05)。结论 Wells 评分用于急诊疑似 APE 诊断具有操作简便,预测准确度高等优势,而联合 D -二聚体检测有助于降低诊断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刘云峰  冯海燕 《重庆医学》2015,(16):2262-2264
目的:探讨肌电图定位定量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上肢不完全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全部口服甲钴胺并给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给予经皮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和肌电图检测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情况和肌电图结果优于对照组,临床康复率(93.3%)较对照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肌电图可辅助准确定位电刺激位置和选择最适合刺激参数,能够显著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电刺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与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并肝肾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硬化并肝肾综合征患者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使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特利加压素治疗。通过1周时间的疗程,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量、尿素氮、血清肌酐、ALT、ALB、TBI、PTA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尿量、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明显改善,ALT、TBIL显著降低(P<0.05),ALB、PTA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前列地尔与特利加压素比较,对于治疗肝肾综合征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在改善肝功能方面,前列地尔具有更加显著的成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38(PACAP38)对大鼠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将大鼠胰岛和胰岛细胞分为4组:正常组(2.8 mmol·L^-1葡萄糖)、模型组(8.3 mmol·L^-1葡萄糖)和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模型组+1,10 nmol·L^-1 PACAP38),测定不同干预下的胰岛素分泌量。(2)将大鼠胰岛和胰岛细胞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实验组、阿折地平(L型钙通道阻滞药)组(模型组+0.1μmol·L^-1阿折地平)和联合组(阿折地平组+高剂量实验组),用胰岛素分泌实验和钙成像技术分别检测阿折地平干预下胰岛素分泌量和β细胞内Ca^2+浓度(F-F0值)水平。结果 (1)正常组、模型组和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的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86.74±4.05),(165.63±5.26),(175.03±5.21)和(209.28±4.13)μu·mL^-1,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胰岛素分泌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胰岛素分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实验组、阿折地平组和联合组的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46.93±4.58),(79.11±8.02),(135.65±3.68),(72.78±7.95),(78.51±5.13)μu·mL^-1;这5组的Ca^2+浓度分别为3.00×10^-2±0.12,6.57×10^-2±0.35,1.40×10^-1±0.46,7.71×10^-2±0.42,8.00×10^-2±0.43,上述指标: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联合组与高剂量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阿折地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ACAP38通过作用于L型钙通道,使β细胞内Ca^2+浓度升高,最终促进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在大鼠胰岛素分泌中发挥的作用,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胶原酶P消化胰腺,经过 Histopaque 1077梯度离心后,在体式显微镜下分离得大鼠胰岛。用吖啶橙碘化丙啶(AO/PI)染色和胰岛素分泌实验来验证胰岛活性与功能,通过膜片钳技术记录KV电流和动作电位(AP)时程对大鼠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机制。结果分离获得的胰岛95%被AO/PI染成绿色;2.8mmol/L、8.3mmol/L葡萄糖情况下胰岛素分泌量分别是:(6.4±0.5)μIU/mL、(13.7±2.0)uIU/mL;TEA、MDL 12330A在8.3 mmol/L葡萄糖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胰岛素分泌,抑制了 KV 电流,延长了 AP 时程,而在同样条件下 H89对胰岛素分泌、KV电流、AP时程均没有影响。结论采用胶原酶 P 消化法及 Histopaque 1077分离液离心分得的胰岛活性、功能良好,通过抑制β细胞KV电流延长 AP时程,增加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