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查阅文献,遵循<内经>中有关徐疾补泻经文原意,结合后世的有关解释和笔者的理解及临床经验,提出<内经>中的徐疾补泻不是单一操作术式,而是补泻手法纲领,包含有很多操作方法,并将其进行了列举,后世的针刺补泻术式均是从此发展而来.<针灸学>教材将此归属单式补泻,缩小了其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教材中有关的描述仅是狭义的徐疾补泻,然其操作亦可分为带气运针式和三一进退式.  相似文献   
2.
依据<内经>等文献提供的线索,分析了三阴三阳的来源和各自阴阳的含量,指出阳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阳明、太阳、少阳,阴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太阴、少阴、厥阴的内在含义.根据五(六)脏所处部位确定各自的阴气含量,按照阴气多配多、少配少的原则,五(六)脏与三阴相配.膈以上脏联系手经,膈以下脏联系足经,完成六阴经的命名.六阳经的名称与相表里的阴经对应,阴经联系手(足),阳经亦联系手(足),阴经所属脏的阴气多寡与阳经所属腑的阳气多寡相平衡,以此为原则,完成六阳经的命名.强调十二经脉的命名蕴含有深奥的中医理论问题,特别是中医借阴阳及三阴三阳,说明人体从整体到系统和大体器官水平的生命现象,所揭示的科学原理--"阴阳无限可分性"及其意义,一定能够指导现代生命科学从整体到分子生物水平生命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2007年8月一2008年4月采川长针齐刺治疗肩胛肋骨综合征39例,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观察39例均为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2岁,平均49.3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8年,平均4.6年.患者常感觉到脊柱与肩胛骨之间酸胀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腧穴治疗偏瘫患者上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78例脑卒中致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治疗组采用针刺拮抗肌腧穴疗法。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6.9%,治疗组有效率92.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腧穴治疗脑卒中致上肢肌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冉鹏飞  王艳敏 《光明中医》2016,(16):2389-2390
目的总结齐刺法结合电针治疗肩胛肋骨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取背部天髎、神堂、膈关三穴,采用齐刺法配合在天髎穴和膈关穴接通直流电电针治疗,治疗10次为一疗程。结果 50例患者经一个疗程结束后,其中痊愈者36例,显效者8例,有效者5例,总有效率达到98%。结论齐刺配合电针治疗肩胛肋骨综合征,操作方便,起效迅速,当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大规模的信息处理和存储能力、良好的自适应性以及很强的学习功能、联想功能和容错功能。动态特性的研究一直是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研究的重点,主要原因在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都与网络的动态特性有关。目前,神经网络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层级网络,其拓扑不能模拟真实生物神经网络。小世界网络作为大量真实复杂系统的高度抽象,具有生物神经网络特性。本研究首先构建了小世界网络并基于复杂网路理论选择出适合于小世界网络的最佳参数,进而基于突触可塑性调节机制和小世界网络拓扑构建了小世界神经网络,并从放电特性、突触权重动态特性和复杂网络特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小世界神经网络的动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小世界神经网络的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元放电模式没有改变且神经元的放电时间趋于同步;小世界神经网络中各神经元间的突触权重急剧减小最终趋于稳定;网络的连接减弱且信息传递效率降低,但小世界属性较为稳定。小世界神经网络的动态特性随时间而变化且相互影响:网络的放电同步特性可影响突触权重趋于最小值分布,进而突触权重的动态变化也可影响复杂网络特性。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1例肩胛骨综合征误诊为心绞痛,指出临床医师应仔细检查,进行鉴别.并指出肩胛肋骨综合征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主要病机在于经络阻塞,气血凝滞,可用"齐刺法"治疗.  相似文献   
8.
隔姜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隔姜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肿瘤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协作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隔姜灸组用隔姜灸,穴取大椎、膈俞、脾俞等;中药组口服参花片、强力升白片。观察2组病人白细胞减少情况、消化道反应情况以及化疗药物副作用情况。结果:隔姜灸组113例,中药组108例。10天后疗效:隔姜灸组治愈率为84·1%,有效率为66·4%;中药组分别为35·2%、33·3%。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15天随访2组均能维持疗效。2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临床症状,但隔姜灸组优于中药组。安全性指标检验表明,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反而对化疗所致的心、肺、肾功能的损伤有一定的改善。结论:隔姜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疗效可靠并优于口服中成药,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十七椎穴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80例DLB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40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140例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十七椎穴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定级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评分]、疼痛介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的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8.6%,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3.6%;2组治疗后SF-MPQ评分中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ODI评分、SP及CGRP水平较治疗前均出现显著下降,直腿抬高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以上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十七椎联合常规针刺法能够有效抑制SP和CGRP疼痛介质表达,缓解DLBP患者下腰部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老龄化人口增多,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发病率逐年增高。因平衡能力下降引起跌倒,使这些老年患者首次骨折后常发生再骨折[1]。同时后期遗留的慢性腰背痛也困扰着患者。核心稳定训练是近年来康复医学领域引入的一种肌肉训练方法[2],可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3—4],并且对缓解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有效。目前关于该训练方法用于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康复的报道不多,且对骨折后的疼痛改善也存在争议[5]。为此,我们对收治的部分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在术后进行核心稳定训练,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观察其对改善患者疼痛和提高平衡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