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是氨基聚糖与核心蛋白质的共价结合物,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神经系统蛋白聚糖的染色在国内少见文献报道,笔者在利用甲苯胺蓝进行Nissl 小体染色过程中,发现通过快速伊红复染及乙醇分化可同时简单清晰地显示神经元胞周蛋白聚糖.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观察组胺对肺上皮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表达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上皮细胞株A549,用RT-PCR和实时定量PCR检测静息状态或组胺作用下的A549细胞中TLR1~TLR10 mRNA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术进一步确定组胺对TLR3表达的调节作用. 结果: A549细胞有TLR1~TLR10 mRNA的组成型表达,组胺对TLR3 mRNA和蛋白的上调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并且H1受体阻断剂可抑制组胺对TLR3的上调作用. 结论: 组胺可上调肺上皮细胞中TLR3的表达,提示当呼吸道存在变态反应性病变时,增多的组胺可能会增加肺上皮细胞对病毒感染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抗人白介素-28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抗人白介素-28A(hIL-28A)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hIL-28A融合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hIL-28A mAb。采用Ig类与亚类鉴定试剂盒鉴定mAb的Ig亚类,通过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染色法、流式细胞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鉴定mAb的特异性。结果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hIL-28A mAb的杂交瘤细胞,但2株mAb均与hIL-29有弱交叉反应。2株mAb的类别均为IgM。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此mAb所识别的靶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19000。免疫组化染色表明,mAb与包皮和肺组织中的上皮细胞、结肠组织中的疑似巨噬细胞呈阳性反应。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2株mAb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VEC细胞的反应均呈阳性。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到荧光标记的阳性反应物主要位于HUVEC细胞胞浆内。结论成功地制备抗hIL-28A mAb,为病毒感染性疾病、肿瘤和其他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人嗜碱性粒细胞在不同刺激物作用下的组胺释放能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激动剂和肝素等,对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方法:用Ficoll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Hank’s平衡盐溶液(HBSS)重新悬浮后进行嗜碱性粒细胞激发实验,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来检测组胺的水平。结果:浓度为10mg/L胰蛋白酶可引起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其作用强度较抗IgE抗体、钙离子载体(CI)及P物质等为弱。PAR2特异性激动肽SLIGKVNH2对嗜碱性粒细胞没有明显的激活作用,但抗IgE抗体、CI、FMetLeuPhe(FMLP)、C5a及P物质可引起嗜碱性粒细胞显著的组胺释放。肝素、C5和腺苷在试验浓度内未引起组胺释放,但肝素可显著增加C5a和P物质诱导的组胺释放。结论:胰蛋白酶、抗IgE抗体、CI、FMLP、C5a及P物质均可诱导嗜碱性粒细胞显著地释放组胺。PAR2激动肽SLIGKVNH2不能引起组胺释放,肝素可增加P物质和C5a引起的组胺释放,具有放大嗜碱性粒细胞激活信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肥大细胞分泌颗粒内特异性酶的分布及其超微结构,并探讨肥大细胞的功能。方法:用双重免疫胶体金标记类胰蛋白酶抗体(AA5)及类糜蛋白酶抗体(CC4),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肥大细胞内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结果:在肥大细胞内分泌颗粒中富集类胰蛋白酶和(或)类糜蛋白酶,多数酶蛋白呈细小球形结构;在细胞膜内侧分泌颗粒融合形成分泌通道,细胞的外侧可见肥大细胞脱出的颗粒;细胞内的另侧分泌颗粒呈球形小泡。结论:肥大细胞内酶蛋白的富集可为肥大细胞参与Ⅰ型变态反应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郑坚  邹泽红  傅意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729-1731,1873
目的 探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应用于变态反应疾病等复杂样本的遗传研究之可能性,探讨差异片段后续分析方法.方法 利用公共数据库中获得的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成对材料进行AFLP筛选所得的差异片段,采用不同的BLAST程序进行深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不同的BLAST程序获得的结果所包含的可用信息量不同.以BLASTX程式获得的结果显示,前述差异片段分别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噬菌体及结核分支杆菌末端酶的大亚基高度同源.在后二者基本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利用关键词搜索获得了末端酶与肿瘤形成及转移的重要信息.结论 通过采用AFLP方法对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成对材料进行分子标记筛选,获得的差异片段进一步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对于后续的深入研究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0.
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对人结肠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对人结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方法 用酶消化人结肠组织并分离细胞成份。激发过程在LP4试管中、37℃条件下完成。组胺水平用以玻璃纤维为基础的荧光方法测定。结果 类糜蛋白酶抑制剂ZIGPFM、TPCK和α1 抗胰蛋白酶无明显刺激人类结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作用。 3种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均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抗IgE抗体诱导的组胺释放 ,最大浓度的ZIGPFM(1mmol·L-1)、TPCK(80mmol·L-1)和α1 抗胰蛋白酶(30mmol·L-1)可分别抑制 37%、2 6 %和 36 8%的组胺释放。在 37℃条件下同结肠细胞预培养 2 0min与无预培养相比 ,ZIGPFM和TPCK抑制抗IgE抗体诱导的组胺释放的作用略有增强。 3种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均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CI诱导的组胺释放 ,最大抑制范围在 2 3 6 %~ 35 %之间。在 37℃条件下同结肠细胞预培养 2 0min与无预培养相比 ,TPCK对CI诱导的组胺释放的抑制作用略有增强 ,但ZIGPFM则无此特点。结论 我们发现了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人结肠肥大细胞IgE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组胺释放 ,提示类糜蛋白酶抑制剂可能有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 ,可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