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治疗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儿科病房收治的临床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10例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夏、秋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分别占42.7%和43.6%;发病年龄以6岁以下患儿为主,占92.7%;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手足口病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惊跳、精神差,分别占94.5%、82.7%及80.9%。实验室检查显示,大部分患儿有白细胞、血糖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治疗后110例患儿,临床治愈107例,好转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以及多器官功能影响,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PERK通路探讨荣筋拈痛方(RJNTD)对毒胡萝卜素(TG)诱导的软骨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30只4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处死后,体外分离双膝软骨细胞置于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经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后将软骨细胞分成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组。空白组常规培养4 h,对照组常规培养4 h后更换300μg/mL RJNTD培养液培养12 h,模型组用25μmol/L TG培养液培养4 h后改为常规培养,中药组用25μmol/L TG培养液培养4 h后更换300μg/mL RJNTD培养液培养12 h。干预后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miRNA-377-3p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内质网降解增强子(EDEM1)、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转录激活子4(ATF4)、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与DNA损伤诱导基因153(GADD1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各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中药组miRNA-377-3p相对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脑水肿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0月~2010年5月住院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脑水肿的10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并与23例未并发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本研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33例,有脑水肿表现10例,发生率为30.3%。与未发生脑水肿同等程度的酮症酸中毒患儿相比较,并发脑水肿患儿酸中毒更为严重,在治疗期间血钠上升缓慢并伴有持续低钠血症,尿素氮水平升高。10例患儿中有3例应用碳酸氢盐治疗,用量大于未并发组。结论糖尿病患儿并发酮症酸中毒易发生脑水肿。严重酸中毒、血钠上升缓慢或持续低钠血症、血尿素氮升高及碳酸氢盐的使用有可能增加脑水肿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阳和汤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6月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乐葆组和阳和汤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造模。造模成功后,阳和汤组予阳和汤灌胃,西乐葆组予西乐葆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2周。灌胃前后分别测量4组兔膝关节皮温、周径,进行膝关节Lequesne MG评分。停药1周后采集标本,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IL-1β、TNF-α、MMP-13含量;光镜下观察关节软骨病理改变并进行Mankin’s评分;免疫组化检测软骨组织Wnt4、β-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膝关节皮温、周径和Lequesne MG评分,关节软骨病理切片Mankin’s评分及Wnt4、β-catenin表达,关节液IL-1β、TNF-α、MMP-13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和汤组膝关节周径、Lequesne MG评分,软骨病理切片Mankin’s评分及Wnt4、β-catenin表达,关节液IL-1β、TNF-α、MMP-13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阳和汤能抑制骨关节炎炎症反应,修复软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改善MMP-13有关。  相似文献   
5.
6.
文题释义: 网络药理学: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对生物系统网络进行分析,从成分-靶点-通路进行整体预测及阐明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 骨关节炎:是以中年后可动关节的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以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为主要表现,又称退行性关节炎。 背景:牛膝-桑寄生是临床治疗骨关节炎最常用的药物组合,但其药理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牛膝-桑寄生的主要活性化学成分进行筛选,并收集化合物对应的靶点,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治疗骨关节炎潜在靶点网络,对其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系统阐述。 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牛膝-桑寄生药物活性成分及靶点,与DisGeNET和GENE数据库获取的骨关节炎疾病靶点映射,筛选出牛膝-桑寄生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治疗骨关节炎潜在靶点网络及潜在靶点间的蛋白互作网络,同时通过Omicshare云平台和DAVID数据库分析潜在靶点的GO生物学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从牛膝-桑寄生中共筛选出了21个活性成分及48个防治骨关节炎的潜在靶点;②GO富集分析共获取1 970个GO条目,其中生物过程1 862个,细胞组分占29个,分子功能79个(P < 0.01);③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了76条牛膝-桑寄生防治骨关节炎的潜在信号通路(P < 0.01);④表明牛膝-桑寄生通过作用于多个靶点,影响不同的代谢通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从而起到对骨关节炎的防治作用;⑤初步阐述了牛膝-桑寄生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为骨关节炎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线索。 ORCID: 0000-0002-2014-9844(黄泽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儿感染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状况。方法收集儿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患儿连续3次痰培养肺炎链球菌进行耐药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药敏试验结果按NCCL200版判断标准,对照质控菌株判断敏感、中介、耐药。结果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敏感,耐药率为0,左氧氟沙星敏感率率较高,耐药率为3.3%,菌株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克林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为90.2%和89.3%,对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的敏感率有下降趋势。青霉素G耐药率为82.7%,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美洛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13.1%和16.4%,头孢呋辛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18.9%和19.7%。结论儿科冬季下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多见,以婴幼儿多见,早期用药效果欠佳,易出现并发症,并发脓胸、肺脓肿、肺炎、心肌炎,甚至并发感染性休克,应动态监测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高治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eigh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于2017年3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以急性呼吸衰竭为表现的Leigh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并结合复习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男性,年龄6岁10个月,以反应差、呼吸困难4 h入院。血乳酸6.94 mmol·L~(-1),头颅MRI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斑片状异常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高信号。基因分析发现PDHA1基因杂合突变:c.376CT(E4)。诊断:Leigh综合征。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辅酶Q10、维生素B1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患儿入院第7天自主呼吸消失,第28天出现高热、肺部音,痰培养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予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入院第30天出现左侧眼球内视、昏迷,第34天家长放弃治疗出院。结论 Leigh综合征以神经系统症状多见,呼吸衰竭为中枢性,及时呼吸机治疗可暂时挽救生命,但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ICU治疗的6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抗病毒、解痉、脱水、抗炎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高渗盐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各项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疱疹愈合时间、肢体抖动时间、易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钠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氯离子、钾离子、肌酐、血糖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水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具有良好疗效,能够有效防治脑水肿,增加体内钠离子浓度,促进症状的早期改善,且对其他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促进疾病转归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何海燕  禤瑞华  何俊君  张明真  吕波 《重庆医学》2018,(11):1561-1562,1568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早期清除率与病情进展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入院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及危重症组,分别在入院时(0h)和治疗6h后分别抽取动脉血栓测血乳酸水平,计算6h乳酸清除率及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比较3组患儿的0h乳酸水平及6h乳酸清除率.按6h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大于或等于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小于10%),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及PCIS.结果 轻症组、重症组和危重症组的0h乳酸水平均升高,危重症组显著高于轻症组和重症组(均P<0.05);6h乳酸清除率危重症组显著低于轻症组和重症组(均P<0.05);PCIS高乳酸清除率组显著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4例死亡病例均来自低乳酸清除率组,死亡率为22.22%.结论 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乳酸水平升高,6h乳酸清除率低者病情更严重,可通过观察乳酸水平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判断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危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