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挫伤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挫伤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42例(42只眼)挫伤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42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不同类型的挫伤性白内障,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轻,负压吸引可最大限度清除晶状体上皮细胞,手术疗效显著,尤其对伴有玻璃体脱出、悬韧带断裂的挫伤性白内障的治疗显示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伍卫华 《眼科研究》2003,21(3):253-253
患儿男 ,18个月。因左眼下睑畸形、闭合不全、溢泪 18个月于 2 0 0 0年 5月 6日以“左眼先天性下睑缺损”入院。患儿自出生后即发现左眼溢泪 ,啼哭时上唇中央脓性分泌物。患儿为足月钳产、头胎、母乳喂养 ,妊娠期间无用药及其他病史 ,家族中无遗传及类似病史。入院检查一般情况正常 ,心肺检查无异常 ,牙列不齐并Ⅰ度唇裂 ,左上颌骨凹陷 ,皮下粘连明显。眼部检查右眼正常 ,左上睑无内翻倒睫 ,下睑内侧由内眦部开始缺失约 15mm ,缺损区皮肤与球结膜粘连 ,下睑外侧外翻 ,睑闭合不全。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诊断 :( 1)左先天性下睑缺损 ;( 2 )左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战士在军事训练中准分子激光原住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瓣移位发生的原因、临床特征和防治方法.方法 对18例18只眼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者行复位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所有18例角膜瓣移位者均发生在术后2年内,均与外伤有关.经治疗后角膜瓣复位良好,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均≥1.0者16眼,≤1.0但≥0.8者2眼.结论 军事训练易造成眼部损伤,造成LASIK术后角膜辩移位,部分患者LASIK术后2年内角膜瓣与基质层间尚未完全愈合.建议应征青年若接受过LASIK术,应在术后2年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实行个体化切削手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近视患者行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SBK治疗者32例(64只眼)(试验组),同期行常规SBK治疗的患者42例(84只眼)(对照组),两组患者等效球镜-2.0 D~-8.0 D,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术式的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包括术后裸眼视力(UCVA)、屈光状态、裂隙灯检查、眼压、角膜地形图、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及角膜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所有患者UCVA≥1.0,较术前BCVA提高一行者分别为34.4%(22只眼)和19.0%(16只眼),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眼的残留屈光度球镜分别为(0.31±0.22)D和(0.44±0.29)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残留散光为(0.12±0.07)D,小于对照组(0.24±0.05)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等效球镜在±0.5 D以内者分别为29只眼(45.3%)和20只眼(23.8%),试验组明显多余对照组(P〈0.05)。试验组切削中心位于角膜中心0.2 mm以内为60只眼(93.8%),对照组为67只眼(79.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高,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总高阶像差的RMS分别为0.418±0.26和0.651±0.37,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高频对比敏感度(12cd/deg和18cd/deg)试验组为1.347±0.274和1.094±0.289,明显高于对照组1.239±0.212和0.896±0.251(P〈0.05);术中和术后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SBK治疗近视术后视力提高理想、残留屈光度低,高阶像差增加幅度少、视觉质量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是近视患者的理想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  2 9岁 因左眼视朦 3个月 ,右眼视朦、上方黑影 1月余 ,2 0 0 2年 5月 17日以双眼大泡性视网膜脱离入院。全身检查正常。右眼视力 0 3、左眼指数 /40cm ,眼前段正常。双眼玻璃体内可见尘埃状飘浮物 ,视乳头水肿 ,视网膜血管纡曲 ,黄斑区水肿 ,中心凹反光消失 ,下方 3点至 9点方位视网膜呈灰白色高度隆起、血管爬行其上、无裂孔。眼压Tn -1。实验室检查均正常。眼B超显示 :双眼玻璃体混浊声像 ,双眼视网膜脱离声像。眼底彩照显下方网脱、视网膜下积液。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示 :右眼视盘呈弱荧光、边界不清 ,视网膜上方数点高…  相似文献   
6.
探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在预防超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早期屈光回退中的作用。 方法:超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者68例136眼,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第1d开始用1g/L氟米龙、1g/L玻璃酸钠和1g/L普拉洛芬滴眼液3次/d,1wk后试验组停用1g/L氟米龙滴眼液并且加用20g/L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术后1mo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停用1g/L玻璃酸钠以外的其他滴眼液,术后随访6mo观察两术式的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3,6mo试验组患者裸眼视力≥1.0者、屈光度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wk;1,3,6mo试验组眼压按时间点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2);术后1mo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6mo试验组患者角膜屈光力、角膜后表面Diff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对于超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早期应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能预防屈光回退,使患者获得更持久的效果,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体表伴瘢痕疙瘩近视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预测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研究,在伦理委员会同意下,对16例32眼体表有瘢痕疙瘩的近视患者行LASIK矫正,年龄19~29(平均23.6)岁,裸眼远视力0.05~0.2,最佳矫正视力0.8~1.2,常规行裂隙灯显微镜,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眼压、角膜厚度、电脑验光、散瞳检影、主观验光、对比敏感度和眩光等检查。患者均先行1眼手术,术后3mo无异常反应者再行对侧眼,术后随访2~6a,平均58.20±4.6mo。结果:术后2~6a,裸眼视力≥1.0者30眼(94%),0.8者2眼(6%)。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者31眼(97%),1眼有-0.75D屈光回退,术后屈光度与目标屈光度的差值平均为-0.25±0.35(-0.75~+0.75)DS。角膜透明,层间无haze形成及瘢痕愈合,无角膜扩张及角膜明显增厚。结论:LASIK治疗瘢痕疙瘩近视患者安全、有效;同时也说明,角膜瓣与基质层间愈合非瘢痕性愈合,但需大样本长期随访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远视眼5年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远视眼的远期疗效和稳定性.方法 对32例(55眼)远视患者进行LASIK治疗,随访5年.其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值为+4.26D(+0.75~+6.50 D).结果 术前+0.75~+3.00 D组和+3.25~+6.50 D组术后5年其平均等效球镜值≤1.00 D分别占85.5%和72.5%.术后1年至54个月,所有术眼平均都存在远视增移+0.51 D(+0.25~+2.00 D),术后5年,其等效球镜值≥+0.50 D者为50.9%,≥+1.00 D者占16.4%.远视增移在40岁年龄组为+0.61 D(0~+1.10 D),41~55岁年龄组为+0.45 D(-1.20~+1.30 D).结论 LASIK治疗中低度远视是有效的,在5年的随访中,患眼始终存在屈光回退,其回退的程度大于年龄相关性远视的增移.LASIK治疗远视的长期稳定性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