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科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目标,细化思政教育于课程内容之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1]。在医学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备受重视,人体形态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病理解剖学,是高职护理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主干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的VEGF质粒对成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神经元phosphorylation of methyl-CpG binding protein 2 (P-MeCP2)表达的影响,探讨VEGF促进缺血损伤后神经元新生的可能机制,进一步为VEGF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质粒组(VEGF组)和对照质粒组(vehicle组),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模型,侧脑室给药,免疫印迹、免疫荧光三标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等方法检测P-MeCP2的表达。结果再灌2周VEGF质粒组P-MeCP2、BrdU和NeuN同时表达于缺血侧大脑皮质神经元,而缺血对侧没有找到,VEGF质粒组皮质内P-MeCP2的表达较对照组、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脂质体介导的VEGF质粒能促进成年大鼠脑缺血神经元的新生,可能与上调P-MeC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噬标志分子LC3B在大鼠全脑缺血复灌不同时间的表达以及对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四血管法(4-vessel-occlusion,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随机将33只 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在大鼠全脑缺血20 min后,分别恢复血流灌注30 min、1、2、4、6、8、12、24、48、72 h,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LC3B的表达。 结果 LC3B在大鼠全脑缺血20 min复灌2 h开始表达,在复灌12 h表达到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弱。 结论 自噬的激活介导了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死亡,长时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噬激活的时间更早及介导神经元的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背景下,针对出现的过多基础医学课程群,基于专业群构建基础医学平台课程,实现与专业的有效对接。并在教学内容融合、应用型知识强化及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得到了提升,同时为进一步的改革深化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电针联合西乐葆缓解大鼠胫骨癌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观察电针和西乐葆对大鼠胫骨癌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经皮穿刺技术将大鼠乳腺癌细胞Walker 256接种至雌性Wistar大鼠胫骨骨髓腔内,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大鼠造模后,采用电针和西乐葆灌胃治疗,观察其对大鼠骨肿瘤引起的机械性痛觉超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后肢逐渐产生机械性痛觉超敏,接种后第16天胫骨近心端可见显著的肿瘤生长。单用电针或西乐葆5 mg/(kg·d)治疗大鼠,与模型组相比其机械性疼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22天和第26天,西乐葆10mg/(kg·d)组大鼠后肢机械性疼痛阈值较溶剂对照组提高(P〈0.05);治疗后第10、18和23天,电针合用西乐葆5mg/(kg·d)组大鼠机械性疼痛阈值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小剂量西乐葆具有协同作用,合用可以增强对大鼠胫骨癌痛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运动形态》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职业能力素质平台课程。但以往的《运动形态》课程存在一定缺陷,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笔者基于康复滞疗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从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对《运动形态》的课程设计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