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碘酊、紫药水,汞溴红溶液,在医疗单位,是一种最常用、最广泛的消毒防腐药剂。但在配制和使用时,易污染器具,皮肤,工作台,衣服等。为了克服此弊端,笔者拟订了维生素C乙醇液处方,该方我们通过了6个月的实验试用,认为,去除碘酊污染效果较好,并对甲紫液、汞溴红液的污染去除、也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为此特介绍如下: 维生素C乙醇液处方:  相似文献   
2.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9属于BMP家族,具有介导间充质干细胞、肌肉细胞和前成骨细胞等成骨分化的能力,还可以促进软骨形成。BMP-9诱导成骨分化的机制与传统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BMP-4、BMP-7 等)不完全相同。BMP-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余BMP(如BMP-2、BMP-4、BMP-7等)。且传统的BMP 抑制剂Noggin对于BMP-9促成骨分化能力无明显抑制作用。本文对BMP-9的结构和受体、成骨分化的作用和信号机制,以及成软骨分化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背景 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是视网膜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其起源及演变过程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目的 探讨人胚胎眼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的起源及发育.方法 收集33例自愿终止妊娠的流产人胚胎眼标本,其中8 ~12孕周者20例,15~ 17孕周者2例,19~ 23孕周者4例,25~ 28孕周者4例,30 ~32孕周者3例.对眼球壁切片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观察不同胚龄人视网膜发育的形态学变化,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荧光法动态观察不同胚龄人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起源位点及发育过程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人胚6~7周视杯处于视网膜分层发育阶段,9周时视杯内层原无细胞层出现分化不成熟的圆短梭形细胞;胚龄15周时视网膜主要层次可见,分化的细胞增加,但未发现GFAP阳性细胞;胚龄19周视网膜可见梭形细胞从返折部原始神经上皮迁出,并可见这些细胞中GFAP呈阳性表达;胚龄25~ 26周后极部视网膜可见GFAP表达阳性的梭形细胞,这些细胞围绕视网膜血管分布,与血管壁联系密切,邻近锯齿缘处的视网膜内层可见表达GFAP的星形或梭形细胞与睫状体非色素上皮相连,但锯齿缘稍后与赤道区之间并未见GFAP阳性细胞;胚龄28周,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呈典型的星状,其突起伸达视网膜内网状层. 结论 人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至少存在3个起源位点,即血管前体细胞/周皮细胞、视盘旁原始神经上皮及邻近锯齿缘的睫状体无色素上皮.  相似文献   
4.
对肩关节后脱位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 男,41岁.因酒后由1 m高处摔伤致右肩部肿痛、活动受限0.5h来急诊科就诊.查体:患者痛苦貌,左手托住右肘部,右肩部肿胀明显,局部有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无明显方肩畸形,右上肢感觉无异常,右手活动好,急诊给予检查右肩部正位X线,当班医生及放射科均认为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急诊诊断为右肩部挫伤,给予对症治疗后病患回家.次日,患者因右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无明显好转,于门诊就诊,复查肩关节CT后,提示右侧肩关节后脱位.诊断:右肩关节创伤性后脱位.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助手环抱患者胸背同时向健侧牵拉,术者手握患者前臂先牵引,然后逐渐外展外旋患肢,最后向前外提拉,复位过程感觉明显的入臼声.复查肩关节X线,提示肩关节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脂多糖(LPS)刺激下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R1)与其配体AngⅡ结合的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RLBA).方法 体外培养的HPMEC接种于24孔培养板,当细胞达到80%~90%融合,饥饿24 h后用浓度为100 ng/ml的LPS刺激8 h,用0.025、0.05、0.1、0.2、0.4、0.8、1.6、2.0 fmol 8个不同剂量的放射性配体125I-AngⅡ(TL表示其放射性)在板孔中与ATR1结合 (存在或不存在5 μg AngⅡ),然后γ计数仪计数,测定ATR1的总结合 (TB) 与非特异性结合 (NSB),TL减去TB得游离放射配体 (F),TB减去NSB得ATR1的特异性结合 (B).由TB与TL作图得ATR1饱和曲线;由B/F与B作图得出Scatchart曲线.结果 随放射性配体125I-AngⅡ加入量的增加,NSB也相应逐渐增加,且由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得到NSB与加入125I-AngⅡ剂量呈直线关系(r2=0.9929);Scatchart作图得B/F与B也呈直线关系,其相关系数r2=0.9514.HPMEC上仅存在单一亲和力的AngⅡ受体,反应亲和力的Kd值为109 pmol/5×105细胞,从Scatchart曲线与X轴截距得到ATR1的最大结合位点Bmax为29 pmol/5×105细胞;ATR1饱和曲线分为两段,前段斜率较大,随125I-AngⅡ加入量的增加TB增加明显;后端曲线较为平坦,TB随125I-AngⅡ的增加变化不明显,125I-AngⅡ在1600 pmol/5×105细胞与2000 pmol/5×105细胞之间TB的增加与NBS增加基本相当,能使ATR1饱和的125I-AngⅡ剂量为1600 pmol/5×105细胞.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RLBA方法能得到ATR1的Kd与Bmax两个基本参数,可用于LPS刺激下HPMEC的ATR1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6.
7.
肝外胆管结石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腔镜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得到了迅速发展.我院按照个体化方案采用腹腔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7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2004年6月至2010年12月共173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在我院接受了腹腔镜个体化方案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明确诊断为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其中45例接受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LTCBD)治疗(LTCBD组);53例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LD)+T管引流(TD)治疗(LD+ TD组);25例接受LD+Ⅰ期缝合术(PS)治疗(LD+ PS组);35例接受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EST+ LC组);15例接受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LD治疗(ENBD+ LD组).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力强、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较长、部分患者早期表现隐匿的特点,本院制定相应的预警及诊治方案,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诊疗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防止交叉感染、保护患者及家属身体健康。为了更好地配合保障疫情期间急诊手足创伤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根据急诊手足创伤患者的特点和诊治原则,结合本院手足外科急诊的实际情况,制定COVID-19疫情期间急诊手足创伤患者诊治预案。  相似文献   
9.
胆总管末段嵌顿结石术中处理是外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难题,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时尤为棘手.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钬激光治疗胆总管末段嵌顿结石32例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不同时间点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HPMEC,分别以浓度为10-8、10-7、10-6、10-5mol.L-1的AngⅡ刺激HPMEC0、0.5、1、2、4 h,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观察NF-κB对DNA的结合活性。结果各浓度组AngⅡ均能活化HPMEC中NF-κB;与0 h比较,AngⅡ10-8mol.L-1组在4 h表现出明显的NF-κB活化作用(P<0.05),AngⅡ10-7mol.L-1组在1 h开始活化NF-κB(P<0.05),随后各时间点的效应逐渐增强;AngⅡ10-6mol.L-1组在1 h开始活化NF-κB(与0 h比较,P<0.05),2 h时达到高峰(与1 h比较,P<0.05),4 h活化水平下降(与2 h比较,P<0.05);AngⅡ10-5mol.L-1组在0.5 h即明显活化NF-κB(与0 h比较,P<0.05),随后各时间点NF-κB活化效应逐渐减弱。结论AngⅡ刺激HPMEC后能引起NF-κB活性增加,这可能是AngⅡ促炎作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