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治疗中对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56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PCT组30例,对照组26例,PCT组根据血清PCT检测水平来判断抗生素的使用;常规组根据患者血CRP、X线胸片、痰培养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判断抗生素的使用。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率、住院时间、死亡率等。结果 PCT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为(9.5±1.9)d,对照组为(11.8±2.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P=0.0001);两组的抗生素使用率、住院时间、死亡率及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可有效指导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抗生素治疗,明显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抗生素暴露。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资料分析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特点、病原菌及危险因素,为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提供依据,以期降低新生儿病区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2009年07月-2011年07月在我院新生儿病区住院新生儿603例,对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3例新生儿中发生58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62%,感染部位居前三位的是呼吸道、皮肤粘膜及脐部、胃肠道,分别为53.45%、31.03%、15.52%。感染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36%。结论胎龄小、体重低、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等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采取加强教育、加强呼吸道管理、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强调洗手、加强全面消毒等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肠内营养时间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摄入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130例,根据肠内营养开始时间不同分为≤3d组47例、4~6d组48例和≥7d组35例。比较3组患儿奶量增长情况、总胆红素水平;体质量和身长,计算其生长速度;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结果 (1)营养摄入情况:3组患儿的奶量、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的奶量多于4~6d组和≥7d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4~6d组和≥7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长发育情况:肠内营养开始后2、3、4周时,3组患儿体质量生长速度、身长生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感染、NEC发生率:13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发生感染35例(26.92%),NEC 1例(0.77%)。3组患儿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感染率明显低于≥7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3组患儿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3d内进行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营养摄入情况,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时不会影响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多潘立酮和西沙比利用于治疗早产儿胃潴留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48例用胃管喂养的胃潴留早产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用多潘立酮治疗,B组用西沙比利治疗,7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经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49%,而B组为94.59%,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性(χ2=2.8401,P>0.05);两组早产儿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但A组与B组在鼻饲奶量、胃潴留奶量方面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期间未观察到有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多潘立酮和西沙比利用于治疗早产儿胃潴留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由于西沙比利有潜在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建议优先选择多潘立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常频机械通气(CMV)及高频振荡通气(HFOV)3种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合征(NRDS)患儿临床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收治的151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通气模式,将151例NRDS患儿分为NCPAP组(n=55)、CMV组(n=48)、HFOV组(n=48),3组患儿除采用不同通气模式外,均给予维持内环境、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3组患儿在出生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NRDS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比较3组患儿血气分析变化、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的差异。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结果①3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12、24、72 h血气分析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②NCPAP组、CMV组和HFOV组间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气胸、VAP、BP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VAP、BPD发生率、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均显著低于CMV组与HFO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组气胸发生率与NCPAP组及HFOV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与HFOV组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CPAP治疗NRDS疗效肯定,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常规疗法加盐酸小檗碱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135例小儿细菌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常规给予抗感染及补液等治疗,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盐酸小檗碱灌肠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常规疗法加盐酸小檗碱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疗效确切,安全实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临床特点及血清相关抗体检测水平.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5月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AIH患者106例设为研究组、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106例设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6例设为健康组.统计研究组基本情况、三组人口学特征,并抽取三组血液样本测定肝功能指标、免疫指标、相关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1例早产儿李斯特菌败血症,并复习文献15例,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例患儿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并复习自万方数据及同方知网期刊全文库检索的国内报道病例15例。结果:本例母亲有宫内感染史,生后出现皮疹、贫血、血小板值下降、凝血功能异常,早期使用头孢他啶,血培养报告后改泰能抗感染,最终因颅内出血,家长放弃治疗而死亡,血培养提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15例中,14例低出生体重,9例有窒息,10例出现皮疹,11例出现血小板值下降,凝血功能异常,13例母亲产前有发热,13例CRP升高,6例血像升高,7例使用青霉素类抗感染,9例使用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类抗感染,8例死亡。结论:早产儿感染李斯特菌病情较重,预后差。加强对孕妇进行关于李斯特菌病风险教育,早期诊断李斯特菌败血症和及时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并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采用口服头孢唑肟或头孢呋辛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唑肟或头孢呋辛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7~10d。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两组淋巴结大小差异,并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有效率为9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超声多普勒检查,淋巴结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肯定,应用方便,患儿依从性好,在临床疗效上与静脉注射治疗并无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道出血合并痛风对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58例消化道出血合并痛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8例消化道出血无痛风史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痛风发作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血清生化指标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尿酸水平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酸为水平(435.98±78.52)μmol/L,高于对照组的(344.32±73.28)μmol/L,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痛风发作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道出血合并痛风可影响肾脏尿酸排泄,提高血尿酸水平,增加痛风急性发作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